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忙起来就不内耗了

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忙起来就不内耗了

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忙起来就不内耗了

宏观环境不可逆,面对周期更是无能为力。但即便同处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前行者不甘现状、率先走出焦虑,开始忙碌起来。

来源 |FOFWEEKLY

出品 |投资人说

“你们怎么样”?

近期和朋友聊天时,这句话总会被提及。

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答案基本一致,悲观、焦虑的情绪都指向了并不明朗的市场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参与者,而一级市场从业者的体会显然更加深刻。

2023年,机构面临的困境加剧,伴随着大规模出清,从业者也不好过。

经历了降薪、裁员、出差限制等风波后,从业者的心态跟着剧烈波动,有人躺平、有人找副业、有人干脆转行……

悲观者的危机感强烈,但摆脱焦虑的人就会更加理性。

在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已经有一部分从业者率先走出焦虑,开始忙碌起来了。

01

忙起来就不内耗了

11月,立冬。

北方气温骤降,路上行人动作开始匆忙,夜晚时分户外更是宁静。

但比冬天更寒冷、更寂静的还有一级市场当下的氛围。

下半年,创投圈愈发安静,已鲜少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

近期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

投资人下班早了、加班少了、出差暂时搁浅了……

日常聊天的寒暄内容也从“好久不见”或“终于约上了”变成“你们最近怎么样”、“在忙什么”?

虽然大部分从业者给出的答案都出奇的一致,但近期市场上明显多了一些新积极的声音。

一方面是不受资金限制的机构,依然十分忙碌;

另一方面是市场出清过后,一部分从焦虑情绪中走出来的从业者,拒绝躺平。

上周,与一位在头部机构供职的朋友聊天时,在问及当前市场环境对其是否有影响时,朋友果断回复:

“并没有”。

他表示:

“谨慎是肯定的,但并不影响日常出手的速度,日常工作依然排得很满、节奏很快,近期已经新增了5家跟投或新投的项目。”

另一位在上市公司产投部任职的朋友也透露出自己的工作状态:

“今年开始,她每个月在北京待的时间普遍都不超过一周,其他时间均在外出差”。

这位朋友主要负责海外市场,这也注定了她每次出差在外的时间周期必然更长一些。

她还表示:

“近期他们公司刚刚入职了4位新同事,主要看国内市场,如果在风、电领域有好的项目,欢迎向她推荐”。

上述两位朋友忙碌的感觉并非是极个别情况,相反,市场上有一波率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们已经一如往常地出差、加班、看项目……

一个人焦虑时面对的全是负面情绪,而忙起来就没有时间内耗了。

02

让一部分投资人“先忙起来”

市场下行大家都有目共睹,大部分机构和从业者的状态都是迷茫的。

用一个朋友的话来描述当下,就是:

“每天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徘徊”。

但这批率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则体现出了魄力,背后还有实力和底气的作用。

某机构合伙人表示:

“目前忙碌起来的机构通常是前些年手里子弹准备得比较充足的机构”。

实际上也正如他所言,但手有余粮的机构也只是忙碌状态下的一个缩影;

还有一部分不甘现状以及自身实力较强的机构和个人,也纷纷开启了暴风工作节奏。

1、子弹足够多的GP在忙

通过下半年市场投资数据来看,频繁看项目的投资人所在机构,要么今年有新基金关账;

要么是前两年美元和人民币均有大幅关账的头部大白马,而常态忙碌、凶猛出击的机构则指向了国资或拥有产业背景的机构。

上述机构的普遍特点就是账上暂时有钱。

除了国资和产业外,部分“子弹”充足的市场化GP,投资活跃的身影依然很常见。

受大环境影响,市场整体投资数据持续下滑,确实有所变化,谨慎是常态,但并不影响机构对市场的布局,部分机构在市场中的相对值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2、不甘于现状的机构积极行动

除了子弹充足的机构外,还有一波不甘于现状的机构拒绝躺平,在积极行动。

据了解,近期不少投资机构合伙人在攒局时,聊天的话题都峰回路转,过去都焦虑,现在更多的是就围绕‘怎么做’来展开讨论。

看清周期、理解周期、运用周期……

既然无力改变周期,也要尽快适应周期,并争取改变自己。

正如某投资人朋友所言: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手里没有新项目出手,就对已投项目下手,为项目找资金,再不济也要多参加聚会,开拓资源,了解市场动态。”

从这方面来看,投资人做FA也不足为奇了,如今,机构的主动出手,说是“自救”也不为过。

3、自己具有竞争力

从大环境上来看,今年经历的大规模出清使得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得到淘洗。

剩下的机构内部人员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出清优化,还留在行业中的投资人,都相对比较优秀。

要么过去负责的业务比较重要,在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么自身职业稳定性强,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竞争力,或者具有天赋异禀的资源和社交实力,总之对机构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行业在出清的过程中,机构人员结构必然经历一轮优化,可能过去10个人负责的工作当前只有5个人来做,而经过出清优化后,机构人效比显然更高。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也导致投资人的工作量足够大,反而无从焦虑。

焦虑的人是因为可以被替代,不焦虑,显然是已经跑起来,个人或机构本身拥有不可替代性。

市场上不再只有悲观的负面声音,一部分投资人忙起来,也能够为市场传递更多积极信号。

03

功夫在事外

焦虑的人往往更悲观,而走出焦虑的人则更加理性。

因此越是焦虑,越要回归理性。

正如当前市场环境下,过往的高估值项目逐步回归理性一般,对投资人而言,自身和市场都处在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此时痛苦是必然。

逆风前行本就不是易事,要么中途退场,要么顶风前行。

功夫在事外,投资、募资都是常态化动作,一次努力或许没有实质效果,但看懂路径、摸清自己的短板,提前做准备,至少能提升交易的胜率。

投资端:忙着价格拉扯

这两年募资环境不好,项目的价格也飘忽不定。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投资人都处于交易前的节奏中,无限地跟项目进行价格拉扯,寻找最终交易的可能性。

以某项目为例,最开始估值20亿,而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融资,10亿也不拒绝。

实际上,当前市场环境下,打折融资的现象愈发普遍。

据我们了解,如今“老价新股”都算是较好的情况了。

即便前一轮机构不乐意也无能为力,毕竟项目要成长,需要资金来支持,前一轮的投资人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让项目活下来,再等待新的机会。

募资端:忙着攒局、储备资源

募资难出新高度,新基金推不动成了新常态。

有人调侃:

“现在的募资市场,一部分人在搞招商,一部分人忙着躺平。”

事实上,募资工作看起来通常都很忙碌,但却不会有显著的实际效果。

机构越没有钱,越会把更多重心放到找钱上,但如今市场上的交易确定性不高,结果就是转化率十分低。

如今市场上还在募资的人都忙着攒局、去招商会、找学院……

依托不同形态的社交形式来寻找人脉、资源。

只有无限地扩大自己的资源量级,才能增加交易成功的几率,至少也能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储备。

投后:搞回购、并购机会

募资难,退出交易活跃度也进一步下滑。

据清科研究数据显示:

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251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5.8%。

然而从退出项目端来看,第三季度,通过并购交易退出的企业数据与IPO退出占比基本持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

“A股成绩不佳,机构开始寻求回购以及并购机会,多渠道找出路”。

年初,一级市场经历了大规模出差潮;

而下半年,在全面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出差难”一幕在部分机构中上演。

面对生存压力,不少机构限制出差。

面对现状,投资人工作难度上升,面临新一轮的焦虑。

而近期,率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们,又开始了繁忙的行程安排,上午常州、下午成都,今天无锡,明天福田……

过去,哪里有钱,GP就往哪里聚集,而今,投资人的出差路径紧紧围绕着项目端,当下热门赛道中哪个地方的基础环境好,投资人就往哪跑。

看材料、基建、军工的投资人都往成都跑;

看新能源、医疗的投资人都往江苏的苏、锡、常跑;

看智能制造的投资人纷纷坐上了去安徽的高铁……

出差不断,看项目不断,加之大部分机构背后LP中都有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每天忙着处理LP推来的项目并及时给出反馈也将占用投资人大量时间。

04

结 语

宏观环境不可逆,面对周期更是无能为力,但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选择躺平也好、主动出击也好,都是应对周期的生存之策,取决于个人决策。

市场环境不好,不代表市场完全停滞,整体减少出差频次并不代表没有差可出。

即便同处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有前行者,那些不甘现状、率先走出焦虑的投资人们,已然开始了新的征程。

用一位作者的话来讲:

“一级市场目前无解,要么在痛苦中死亡,要么在痛苦中爆发”。

近 期 活 动

合 作 对 接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12637.html

      
上一篇 2023-11-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