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经济学家智库
学术动态周报
1、清华五道口“金融PLUS”系列产业峰会在北京举办
2023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PLUS”系列产业峰会首场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以“时代变革中重构不动产新生态”为主题,邀请在国际形势、宏观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与会,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汇聚了不动产行业内的众多国央企新生力量和在创新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开创者与会,共同交流,共谋发展。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发表《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主旨演讲,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并提出了对未来世界格局演变和大国竞争态势的判断。
朱光耀表示,当前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中美两国占全球GDP总规模的比重已超过40%,所以中美两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他还强调说,大国之间的实力比拼,生产力竞争极为关键,其基本体现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和现有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5%到6%之间,要尽快促使经济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今年GDP预期目标增长5%,接近或达到潜在增长率,明年还应保持在5%左右。从国际竞争格局看,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速非常重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发表《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特点与不动产结构性影响因素》主旨演讲,通过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变化特点、短期内的突出问题,以及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分享他对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洞察,并提出了政策层面的解决思路和建议。马晓河表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第一,经济运行总体有所改善;第二,供给面好于需求面;第三,结构转型升级明显;第四,宏观政策的叠加效应很明显。他还指出,房地产行业要关注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中国的住房需求与人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集中有关。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圈、都市圈的发展有利于人口集聚,这个集聚有利于房地产需求释放。”
2、上海论坛经济分论坛——“反思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去风险’还是重建?”举办
2023年10月27日下午,上海论坛分论坛——“反思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去风险’还是重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György Matolcsy和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雷鼎鸣总结点评。此外,埃塞俄比亚前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Arkebe Oqubay,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阿尔伯特·温塞米厄斯名誉教授Euston Quah,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Christoph Nedopil作为圆桌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张军教授主持。
张军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当前全球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格局。在这个十字路口上,中国仍将一如既往地寻求最优解,努力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余淼杰校长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经济发展:高质量增长”。他首先从出口质量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展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之后,他围绕“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这五个关键词,从科技研发、环境保护、区域协调、扩大开放和全面脱贫的角度描绘了中国的发展图景。他认为,扩大进出口贸易、深化对外直接投资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将更加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共享发展成果。
3、中国发布最新世界开放指数
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11月5日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报告公布了最新世界开放指数,指出2022年的世界开放延续了2008年以来总体下降的走势,维护和扩大世界开放仍需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世界开放报告》于2021年首次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联合编写。此次发布的世界开放指数基于29项具体量化指标,对129个经济体2008年至2022年的开放度进行排名。
报告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相比2008年的0.7975下降了5.4%,为2008年以来的第二低水平。2008年至2022年,发达经济体开放指数下降7.7%,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提高4.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尽管世界开放指数延续了下降走势,但开放动力“破冰”有望:“科技进步、数字智能、绿色发展,进一步减少了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阻力,提升了开放绩效。”
报告显示,新加坡、德国和中国香港在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排名中位列前三。2008至2022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开放指数从0.6789升至0.7517,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为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与稳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稳定性和新机遇。
“中国在开放发展中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中国与世界开放的良性互动,成为合意开放的范例,也蕴含着中国主动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善意与担当。”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理事长顾学明说。
4、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2023年度会议在南开举行
10月28日,“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2023年度会议——“完善分配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主旨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收入分配50人论坛”主任宋晓梧发表书面致辞。
研讨会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南开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经济科学出版社、凤凰财经研究院协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和清华、复旦、同济、人民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对外经贸、西南财经、天津财经、南京财经、天津工大、河北师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中央党校、天津市委党校、江西省委党校等二十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的师生,共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5、2023海峡两岸微观经济研讨会在厦大举行
11月4-5日,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于经济楼C208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2023海峡两岸微观经济研讨会。会议以小规模、高质量、深度讨论为特点,遴选了13篇优秀论文,来自台湾和内地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余名学者参会。
台湾“中研院”特聘研究员陈恭平以“Online Auctions: A Selected Survey”为题带来主旨演讲。首先,他回顾了线上拍卖的发展历程,线上拍卖起源于1997年eBay开展的线上拍卖业务,并于2010年左右发展到高潮后迅速降温。目前一些小众商品和二手车交易仍采取线上拍卖形式。陈恭平认为,虽然线上拍卖已经不再受到关注,但是一些线上拍卖的竞价规则仍然在被广泛使用。接下来,他从拍卖期限、欺骗行为和竞拍规则三方面介绍了线上拍卖与传统拍卖的区别。
陈恭平介绍了最后一刻竞价的概念,结合eBay线上拍卖委托出价中自动延期的实例,陈恭平认为线上拍卖的较长拍卖期限可能是为了避免出现最后一刻竞价问题。
接着,陈恭平介绍了线上拍卖中的欺诈问题。第三方平台和买卖双方评分系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欺诈行为的出现,但第三方平台提高了拍卖中买卖双方交易的成本,评分系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欺诈行为。此外,线上拍卖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识别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卖方的自抬竞价行为。
最后,陈恭平介绍了线上拍卖中的一口价策略。他总结了关于一口价策略的研究结果,并指出当拍卖中的买卖双方都是风险厌恶者时,一口价策略可以提高拍卖双方的效用;当拍卖双方缺乏耐心时,一口价策略可以显著缩短拍卖期限。
6、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4日上午,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心校区明德楼工会厅举办。
会议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一司数字经济执法处负责人刘弋锋、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局副局长李春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王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腾讯、淘天和菜鸟集团的业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7、第七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在辽宁大学成功举行
10月28日,第七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经济研究杂志社、辽宁大学主办,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承办,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协办,论坛主题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发展格局构建”。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名顶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中国经济研究院、李安民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等的4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主办方致辞。
余淼杰校长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实践”为主题做了主旨演讲,阐述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如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新机遇。他认为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要素资源禀赋、完整的产业结构链条以及科技和人才的优势,结合国外“双循环”、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契机。在国际循环方面,东北应积极构建东北大通道,即海陆空交通,加强跟中亚、西亚和中东、北非的合作;在国内循环方面,东北经济应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中。他指出,东北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寻找机遇、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实现东北高质量发展。邱斌教授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全球价值链定位与中国的国际循环”的主题,以RCEP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为例,量化研究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从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分析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协定对我国国际循环安全的影响,从现实意义上解读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双循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教授致辞并发表题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演讲报告,报告阐述了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解读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引擎和核心内涵,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技术先进性、对外开放性、产业安全性、过程包容性、体系完整性、战略协同性六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教授致辞并发表题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演讲报告,报告阐述了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解读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指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引擎和核心内涵,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技术先进性、对外开放性、产业安全性、过程包容性、体系完整性、战略协同性六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8、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3年年会暨中青年论坛召开
2023年11月3-5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3年年会暨中青年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主题为“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本次年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承办,年会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天风证券独家战略支持。
年会的主旨演讲环节于11月4-5日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张宇燕学部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盛斌教授、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杨光理事长、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陆毅教授、武汉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华民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幼文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李晓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原院长张礼卿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彭水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赵昌文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杨汝岱教授等分别在4日和5日的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开幕式及主题演讲环节分别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冯维江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领军学者刘洪钟教授、东南大学徐康宁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谢申祥教授主持。世界经济学2022年最佳论文TOP10榜单也在本次年会正式发布。
张宇燕会长致辞并发表“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主旨演讲。
9、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总部揭牌仪式在沪举行
2023年10月21—22日,以“金融助力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于上海市静安区顺利召开。大会期间,“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总部”于22日举行揭牌仪式,宣布正式落地静安。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等领导上台为“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总部”揭牌,共同见证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与上海市静安区开启合作新篇章。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是在中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共同发起成立的非官方、全球性智库组织,旨在推动经济金融领域的国际间对话,增进彼此理解与互利合作,促进金融行业发展。论坛理事长由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先生担任,论坛创始理事包括吴晓灵、李剑阁、白重恩等经济金融业界知名专家。论坛目前已覆盖全球百余家金融机构、主权基金、行业协会与国际组织,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场大型主题峰会和闭门专题研讨,受到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高度关注。
10、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烁教授发表顶刊AER
前不久,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烁和苏黎世大学的Nick Netzer的论文“Happy Times: Measuring Happiness Using Response Times” 被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接收。文章提出使用调查反应时间来解决有序数据分析中的识别问题,通过测量幸福感为例,验证了反应时间的存在,并提供了理论条件,无需进行分布假设即可检测幸福感或其他变量的群体差异。
作者简介:
刘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2019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与组织经济学,博弈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研究成果发表或即将发表于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如 Theore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 Journal,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经济学》等。主持国家自科优秀青年基金。
11、2023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结果公布
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做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鼓励他们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选出10 篇优秀论文,每位作者经费为税前 10 万元人民币。
2023年8月1日-9月15日,经严格匿名初审,项目共确定优秀论文26篇进入复审。11月4日,经严格匿名复审,项目最终确定本年度10篇优秀论文。
以下是10篇优秀论文名单:
1.《宗族网络、公共品供给与清代社会治理——以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为中心》
作者:高原
导师:燕红忠
毕业院校: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量价信号、注意力分配与凸显效应》
作者:何家璇
导师:徐加根
毕业院校: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政策研究:财政补贴,地方保护与外资市场准入》
作者:胡云一
导师:尹海涛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4.《基于因子结构的高维动态高阶矩投资组合研究:优化与半参数估计》
作者:黄光麟
导师:鲁万波
毕业院校: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5.《技术集群的形成路径与经济效应研究》
作者:冉征
导师:郑江淮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商学院
6.《中国企业的进口市场转换及其作用研究》
作者:王超男
导师:魏浩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7.《城市空间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王峤
导师:刘修岩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福利效应》
作者:王茹
导师:张吉鹏、徐舒
毕业院校: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9.《土地供给约束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地方政府配置行为转型的视角》
作者:谢婷婷
导师:张辉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0.《中国三部门经济债务风险及“双支柱”政策调控研究》
作者:张鹏
导师:刘力臻
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2、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科排名发布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科排名10月26日揭晓!在本次学科排名中表现出色的高校和国家/地区更多样化,但仍以英国和美国院校为主。
在所有的11 个学科排名中位居第一的均来自美国和英国的高校,其中英国牛津大学在临床与健康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名列第一,美国的高校在其他 9 个学科:艺术与人文、商业与经济、教育学、工学、法学、生命科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中位列第一。
各学科排名第一高校如下:
商业与经济学世界前10名如下:
1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金刻羽合作论文在顶刊AER发表
近日,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经济系主任白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的金刻羽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呂丹的论文“Misallocation Under Trade Liberalization”被经济学国际顶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接收。
白艳:
金刻羽: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金刻羽在国际顶刊AER上发表的第三篇论文。2012年,在博士毕业后的第三年,她以独作身份将其博士论文发表在AER上,论文题目为“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另一篇AER发表于2015年,论文标题为“Credit Constraints and Growth in a Global Economy”。除此之外,她还在在JIE上发表了两篇,在AEJ上发表了一篇,并且活跃在各种媒体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
《贸易自由化下的资源错配》
概要:
本文正式化了一个经典的思想:在次优环境中,贸易可能导致福利损失。这是因为由扭曲造成的递增收入损失可能会超过所获得的收益。在一个具有扭曲税收的Melitz模型中,我们推导出了关于贸易福利增益的充分统计量,并展示了其与高效率情形的偏差。这种偏差可以由投入份额和产出份额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内广延边际弹性所捕捉。这种损失反映了更多受补贴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内生选择的影响。本文还展示了一些充分条件,这些条件下传统的公式可能会高估贸易收益,甚至可能导致福利损失。通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我们演示了福利损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传统的贸易收益。
简要总结:
开放商品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有多大裨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对贸易收益的性质和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为什么某些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受益更多,而某些国家看起来受益较少甚至没有受益,这一点就不那么清楚了。新的贸易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获益最多:如果贸易自由化能够促使资源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企业的重新配置,总体生产率和福利也将相应提升。
然而,普遍的事实是,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普遍存在的政策和制度扭曲的影响。例如,直接和隐含的对某些企业的税收和补贴,工业政策,出口促进政策等等,在发展中国家是常见的主题。许多人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因为资源将流向效率更高的企业,更直接的外国竞争将淘汰掉这些低效率使用行为。但贸易在改善导致福利增益的配置方面的有效性并不明显,正如Rodríguez-Clare所提到的,“从贸易中获得收益的计算,可能面临一个存在国内扭曲的复杂性”。贸易可能在次优环境中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Bhagwati 和Ramaswami 提出的一个古老问题。即使在经典的教科书分析中,也讨论了“反对贸易的国内市场失灵论”,即“将第二最优理论应用于贸易政策时,经济内部机制的缺陷可能使干预其外部经济关系变得正当化”。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这一点更为明显。
这些重要问题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动机。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将企业特定的扭曲因素引入了一个双国Melitz模型,并分析了由于贸易成本冲击而导致的福利变化。在我们的框架中,企业在生产率和扭曲水平上存在差异。在基准模型中,这些差异被假定为外生的产出楔形或要素楔形。这反映了各种政策和制度扭曲,导致企业间的边际产品差异。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存在税收的开放经济中,生产率冲击的一阶福利影响等于其直接效应、间接贸易条件影响以及间接财政外部性的总和。前两者在没有扭曲时符合标准的高效率情形,可以用Arkolakis、Costinot和Rodríguez-Clare提出的公式得出。财政外部性捕捉了扭曲如何影响市场选择以及企业的产出量,从而影响了总体财政收入和收入水平。如果企业总体上的补贴增加,则这种财政外部性为负,如果总体上的税收增加,则为正。这种负面外部性可能会减轻常规收益所积累的影响,并在特定条件下导致贸易带来福利损失。因此,一个主要的理论结果是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以衡量这个效率低下经济体中的贸易带来的福利增益/损失,并且表明像贸易流量和弹性这样的统计数据已经不再足够来捕捉福利变化。与ACR的主要分歧仍然可以通过足够的统计数据来总结——国内销售份额与投入份额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内广延弹性。
扭曲现在成了掩盖企业真实生产力的幕布。一个企业可能在市场上生产,不是因为它本身具有高生产力,而是因为它得到了足够的补贴。大量高度补贴但生产力不足的企业可能会通过出口和扩张,以牺牲其他更具生产力的企业为代价。那些在国内市场上勉强能够生存的高生产力/高税收企业将会被排挤出去,因为其他企业会获得市场份额并推高成本。换句话说,在Melitz类型模型中带来收益的选择效应不再仅仅基于生产力;它由企业的生产力和扭曲共同决定。现在可能随着贸易的增加,总体补贴会上升,导致负面的财政外部性。
贸易成本冲击可以通过市场选择影响总体税收和补贴情况,同时其一般均衡效应也会影响企业层面的生产。尽管涉及到这些异质效应的复杂性,但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仍然可以用足够的统计数据来总结财政外部性效应。具体而言,本文指出,如果国内投入份额的下降幅度大于销售份额的下降幅度,就可以推断出更多受补贴的企业将进入出口市场,而在国内市场上则会选择更少接受补贴的企业。此外,如果关于国内截止点的投入和产出弹性之间的差距导致了贸易后国内市场补贴的增加,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会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被分配到出口部门,用于出口的投入份额将超过出口收入份额,因此出口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补贴,这将导致比国内生产更大的补贴。此外,贸易还会导致国内截止点的增加,国内广延弹性将决定国内市场是否也会选择更多受补贴的企业,从而减少国内市场的税收收入。因此,贸易会导致生产比以前更受到补贴,并引发了负面的财政外部性效应。
同样的理念也适用于一个经济体从封闭向完全开放的转变过程。如果开放导致国内市场的补贴增加,同时向外国市场销售所需的补贴也比向国内市场销售更多,那么财政补贴会增加。在一个特殊情况下,情况尤为明显——即企业的生产力在所有企业中都是相同的,但国内的扭曲符合帕累托分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完全由扭曲所驱动,而开放的财政外部性总是负面的,且主导着价格指数的下降。因此,开放贸易总会导致福利损失。在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推导出了发生负面财政效应的充分条件,并且表明如果楔形的分散程度相对于生产力更大,同时楔形和生产力之间的相关性较小,那么负面财政效应更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楔形会对选择产生更大的影响。
贸易可能导致福利损失的一个显著观点是,在存在扭曲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赤贫化的增长:Bhagwati 和Johnson 表明,在受关税保护的进口竞争行业中,技术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被扭曲在后增长情况下相对于前增长情况的实际收入损失所抵消。Newbery和Stiglitz 表明,在没有保险市场的风险经济中,自由贸易可能不如没有贸易时 Pareto 更优。我们工作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将问题置于一个新的贸易模型设定中,并将存在税收的一阶福利效应表示为少数充分统计量的函数。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量化。因此,在中国的背景下,本研究对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一个存在许多扭曲的经济体,并且在21世纪初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贸易自由化事件。在定量分析中,本文在基本框架上引入了在出口市场的额外扭曲因素。通过使用中国制造业的微观数据,本文检查了我们的模型与没有现存国内扭曲的标准贸易模型之间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考虑到扭曲因素时,对于中国来说,负面外部性导致了15%的福利损失,超过了传统的ACR模型所获得的11%的收益。
值得指出的是,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并没有直接测量扭曲因素。原因在于观察到的统计数据并不是基础数据:现有企业已经经历了选择,因此它们的观察分布并非真实分布。生产率与扭曲因素之间的观察到的相关性也是如此,因为一个受到重税的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市场上生存或出口。因此,在定量练习中采用的方法是估计扭曲因素和生产率的基础联合分布,以及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以匹配企业产出、投入和出口的观察模式。
本文的研究与Hsieh and Klenow , Baily, Hulten, and Campbell , Restuccia and Rogerson , Bartelsman, Haltiwanger, and Scarpetta 等开创性作品的区别在于,首先,我们的模型具有开放经济的特性;其次,我们考虑了进入和退出的内生机制及随之而来的企业选择效应。Yang 指出了在扭曲的HK封闭经济中内生进入和选择的重要性,而我们专注于具有企业级扭曲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对于中国的增长来说,进入和退出的重要性。
在这个框架中,积极的企业选择是推动贸易收益的核心动力。因此,它抽象出了贸易的其他类型的收益,如贸易引发的技术传播、采用以及创新。虽然原则上这些机制可以增加贸易收益,但其定量重要性尚存争议,但这并没有削弱“扭曲对配置效率的影响仍然导致了大量福利损失”的事实,而这也正是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扭曲也可能与其中一些额外的渠道相互作用。例如,在一个具有企业创新的模型中,需要考虑到扭曲不仅影响生产决策,而且可能也影响创新决策。政策扭曲可能被引入以达到其他目的,这很重要但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本文也没有考虑贸易如何减少国内的扭曲,例如,如果同时进行国内改革以减少政策扭曲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取消配额是必要的。然而,在我们的定量分析中,本文允许企业在出口时面对不同的扭曲分布,并在其中研究福利增益。
总的来说,我们的定量分析旨在突出一个特定渠道的一阶效应——企业选择的扭曲效应,并将其与国际贸易的基础模型中的基准结果进行比较。本文的一个推论是,为了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的全部收益,同时或先前进行旨在减少政策扭曲的国内改革可能至关重要。
14、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炜教授合作论文在行为经济学领顶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发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炜教授、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李腾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潘颖豪助理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任金洋合作的论文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random teacher-student assignments in China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23年第10期发表。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是行为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聚焦经济决策、组织、行为以及经济变革,旨在帮助理解人类认知、数字和信息特征如何影响经济组织和市场经济的运作,以及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引致各种微观和宏观行为、发展和组织模式的变化。期刊也关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互研究,包括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等。
论文简介: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on student performance using a randomly assigned teacher-student sample in China. We find that having a more experienced or female homeroom teacher with additional classroom management dutie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udents’ test scores and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abilities. In contrast, these effects are not observed for subject teachers who are responsible only for teaching. More experienced or female HRT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classroom environment, more self-motivated students, more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higher parental expectations. These mechanisms explain 10–25 percent of HRT effects on test scores and cognitive ability and 50–60 percent of HRT effects on noncognitive ability.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management skills in education production.
本文采用中国随机分班的师生样本,研究了教师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女性班主任会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相比之下,只负责教学的任课教师则没有发现这种影响。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能够营造更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激励以及家长更多地参与学生教育和更高的期望。这些机制解释了班主任对考试成绩和认知能力10-25%的影响,以及对非认知能力50-60%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管理能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bo.2023.08.024
作者简介:
黄炜,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北大国发院经济学副教授,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发院本科教学主任。黄炜老师先后任职于美国经济研究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等领域。黄炜老师于2016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黄炜老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和 Nature,REStat,AEJ
潘颖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双学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涵盖公共经济学、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主要关注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经济决策,研究发表于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等国际一流期刊。
任金洋,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包括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金融监管和并购重组等。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李腾,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逸仙学者”。李腾副教授重点研究劳动金融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第六届虹桥论坛“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主题论坛举办
11月6日下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主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协办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聚焦发展银发经济重要议题,搭建国内外政商学研界嘉宾对话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共享人口老龄化新机遇凝聚共识,为促进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注入动力。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委托,社会司主要负责同志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老龄化趋势下,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面向未来,中国将着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福祉,培育潜力产业,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增添新动力,也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国际社会开展银发经济领域合作,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在致辞中表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希望国内外企业依托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国际性平台,利用银发经济论坛提供的难得机遇,加强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促进银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武汉大学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演讲中指出,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遇,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经济、最可行的路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表示,中国式老龄化有望推动经济结构系统性变革,形成规模巨大的银发经济,将为全球应对老龄化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郭媚瑶、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许李凤玲先后发表致辞,阐述对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认识,倡议把握发展机遇,携手挖掘银发经济合作潜力。
在成果发布环节,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发布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发布该项指数报告,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等五个维度,系统全面评估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能力,将为城市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促进更多城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探索交流环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元春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贵利从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分别介绍了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
论坛还开展了银发经济圆桌研讨,中国银行、通用技术、阿里健康、百事、西门子、拜耳、飞利浦、英国科技城等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制造、金融、投资等领域企业负责人,聚焦“如何看待银发经济”和“如何发掘银发经济大市场”两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嘉宾同题共答。
论坛发出共同倡议:凝聚共识,充分挖掘老龄化社会的新红利;共同行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畅通银发经济大循环;创新引领,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共建共享,铺就老年生活幸福路!
来自国家部委、国际组织、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智库高校和行业协会、地方发展改革委和代表城市以及媒体等单位的嘉宾约26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入群即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1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