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共享大市场机遇 进博会助推进口与消费“双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岳上媛 上海报道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今年10月份我国进口1.57万亿元,同比增长6.4%。10月当月进口的明显增长反映着国内生产生活的持续恢复,而第六届进博会也再为进口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本届进博会上了解到,中国政府明确将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积极扩大进口,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继续为世界创造巨大市场红利。

全球十五大汽车品牌、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等知名企业也汇聚各大展馆,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希望再次激发中国市场巨大活力,推动中国优质进口商品需求持续增长。

消费品进口规模提升仍有空间

进口的反弹增长成为中国10月份外贸的最亮眼表现。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0月份,我国进口消费品1658亿元,增长2.4%。同期,我国进口铁、铝等金属矿砂1.24亿吨,增加7.5%;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9374.8万吨,增加17.4%;铜50万吨,增加23.8%。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口回暖预示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向好的趋势。消费品进口平稳增长,既丰富了国内消费市场,也反映出我国消费市场有潜力,消费进一步提振升级。原油等能源产品进口数量增长有利于补充国内能源供给,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助力国内能源安全水平提高。铁、铝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显示当前国内生产动力增强,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改善,反映经济增长趋势向好。

中国政府此前已经明确表示,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这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巨大市场空间,而进博会的持续召开也将促进中国进一步与世界共享市场红利。

“我们正在从过去几十年一直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转变为既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不再是一味追求贸易顺差,而是推动贸易双向平衡、顺差逆差双向平衡的特点。”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进博会同期举办的虹桥经济论坛上表示,进博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它的持续召开本身就代表了中国加强进口的导向。中国的进口关税已经从2015年的15%降到目前的7%左右,预计到2025年会降到5%以下,达到WTO所有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目前中国扩大进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机遇,有利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大市场、推进经济增长,从而维护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

实际上,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贸易的比重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在进博会前夕发布的《2023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显示,与2001年相比,2022年,中国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增加了6.78个百分点,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贸易的比重增加最多,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都是下降的。

“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高品质生活是十分必要的。”王晓红表示,扩大进口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建设贸易强国不仅需要继续扩大进口规模,还要优化进口结构,提升消费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进口占比,要做好进口消费品与国内消费品的市场平衡。

《报告》指出,尽管我国消费品进口规模整体表呈现出日益增加的态势,但从国际市场来看,与不同时期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消费品进口占比还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我国人均消费品进口额为1367元,仅占人均消费的5.57%。

谈及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提高消费品进口占比,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进一步降低部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第二,继续扩充并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动态调整消费品进口正面清单;第四,降低进口消费品的国内流通成本;第五,继续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第六,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要改变将进口视为‘赤裸裸竞争’的固有观念。”魏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进口贸易存在中间品进口占比较高、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的现状,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生产和供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增加消费品进口可以丰富和改善国内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增进消费者福利,进而可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扩大进口不应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也应从需求领域增加消费品进口。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当前,全球开放环境遇阻,货物贸易增速下滑,各经济体相继受到冲击,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服务出口71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占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2.3%,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将超过30%,比202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服务进口4650.5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全球比重为7.0%。其中,保险、运输、加工服务进口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30.2%、26.4%、16.9%。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虹桥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尤其是数字贸易,不能简单把数字贸易理解成线下贸易搬到线上贸易替代的过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都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未来要以制度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而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要推动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间数字贸易协定努力达成,大型数字企业塑造全球数字交易商业环境。

商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为28460.1亿元,同比增长22.4%,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在江小涓看来,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数字化交付比重明显上升,数字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提高,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贸易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使中国服务贸易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服务贸易也正在快速触达新领域。在前端,服务贸易直接延伸到了科学技术领域,凭借数字传输、数字平台,全球在大科学项目和新重大技术研发的合作比重显著提高。以国际科学项目“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为例,该工程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由16国共同参与,意味着过去多点分布的科学研究实现汇聚,近期SKA首台中频天线在中国完成吊装。

“以前我们讲一流做加工、二流做服务、三流做研发。现在研发早已经是全球分工中非常快速且到位的一个领域了,这是数字贸易向前端。而向后端,服务贸易正快速向以本地服务为主的领域延伸,如教育、科研、文化等,众多非常适合通过远程途径来提供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发展。”江小涓说。

扩大进口还需强化消费支撑

归根结底,进口规模的大小还是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强弱。如何发挥好中国这一特大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对于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都至关重要。

“中国消费市场容量大、机制多、有纵深,是快速增长的一体化、复合型、超大规模市场。”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虹桥经济论坛上表示,商务部将加力稳固消费回升势头,尤其是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落地,积极谋划增量政策,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加快释放家电、家居消费潜力,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稳住消费基本盘。既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各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居民的总体消费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同期水平,前三个季度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在依次增加,三季度更是高达94.8%。

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看来,消费不足并非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现象,而是在疫情期间的特殊短期现象,利用疫情纾困解决短期消费不足有一定必要性。从经济循环角度来看,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消费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复苏的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消费率过低。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表象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过低、居民所得过低,实质性原因在于中国赶超经济体所决定的强制性储蓄过高。

刘元春认为,解决消费率过低的关键不在于短期消费政策,也不在于马上降低基尼系数,而是在于政府功能和国有企业内生性投资转化体系的改变。政府必须从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基金;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利润的国民分享,防止过度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直接转化为投资。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的持续演变,消费结构也会随之变化。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降至13.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4.1%。

黄奇帆认为,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使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人们在教育、卫生方面的费用支出,以及其他额外支出都会相对下降。

“如果在这些方面建立更公平的机制,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生活消费。”黄奇帆建议,后续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教育体系的改革,把医疗和教育领域中额外的、违背基本逻辑的高收入部分消除掉,使得老百姓在教育、卫生受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支出,保障居民健康、保障新一代人群的学习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10852.html

      
上一篇 2023-11-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