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11月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邢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分论坛——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银行业协会始终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下一步将发挥好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准则,持续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搭建好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员单位之间高效顺畅的交流合作平台,科学引导会员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业务有序扩张和服务差异化发展。营造会员单位间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合作氛围,促进寻求普惠金融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最大公约数。
邢炜指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工作需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守正创新基础上,应以新时代、新战略、新起点为视角,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关注市场主体的金融健康,贯彻负责任金融理念,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随着金融健康纳入普惠金融政策体系,银行机构应着手加强金融健康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财务韧性,帮助客群提升收支管理、风险应对和保障,以及财务规划等方面的能力,降低因相关群体金融不健康所产生的潜在金融风险,实现银行机构自身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应秉持负责任的金融服务理念,逐步把金融健康的理念要求融入银行机构的业务管理各环节,通过细分客群不同特点,风险管理和现实需求,提供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是更加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要有序竞争,有序竞合、错位竞争,要提升普惠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精准配置能力,助力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上下工夫,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在服务方式上,要逐步实现从以提供融资服务为主,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转型提升。其次要深化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偏远地区和无贷户群体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打造健康良性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
第三是增强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促进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有机融合,聚焦当下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主动适应新型业态转型升级等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新市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精准度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县域地区存贷比至合理水平。
其次要服务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创金融专营服务模式,加大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圈。要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抵押物的范围,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生物活体、林权等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融资模式,充分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要增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在重点服务领域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探索开发符合小微客群的金融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农户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编辑 徐超
校对 赵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