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余飞
01
东北振兴20年
2004年,面对共和国长子、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的持续疲软,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大战略。
时光一晃,到今年东北振兴提出已经20年过去了。
在“振兴东北”20年之际,10月27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
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这段话,释放了多个明确信号:
第一,新一轮推动振兴东北的大战略再次启动,新征程已经开始。
第二,之所以要不断振兴东北,是因为东北对于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个战略意义,其实和最近几年中央发布的支持中部绿色崛起,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一样。
在共同富裕之下,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一个也不能少。
而且,在经济发展遭遇内外困难之下,推动目前经济薄弱地区的东北、中部、西部崛起,有利于推动内循环大战略执行,也有利于释放中国的消费能力,从而推动消费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
第三,后续会出台一揽子推动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
这是明面上的信号。文字之下,其实还隐藏着一个信号,那就是过去二十年的东北振兴,并不顺畅,东北依旧需要扶持。
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过去二十年,中央给了东北什么支持?东北又振兴了什么?
02
20年,东北振兴了什么
从提出“振兴东北”到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国家在支持东北地区发展,但具体给予了什么支持,很多人并不清楚。
第一,财政支持。
根据第一财经披露,单从财力投入来看,2003~2022年之间,中央先后给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转移支付总额分别达32553亿、28628亿、58847亿元,累计转移支付规模近11万亿元。
11万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22年东北三省GDP总和的两倍。
第二,项目支持。
根据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梳理: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内含13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两万亿;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内含127项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6万亿。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民生保障工程,一般中央由中央财政兜底;而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从一些项目实施情况看,中央承担约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央企定向帮扶项目以及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
比如,今年6月,国资委召开“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参会央企与东北三省一区签约合作项目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用于发展新型制造、新能源、农业等产业;2006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核销东北国企历史欠款3110亿;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16家银行向中国一汽一次性授信10150亿元,用于企业脱困和新项目投资;今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重要机构,与辽宁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未来三年向辽宁授信5万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其他中央预算专项拨款和税收减免等。
比如,2004-2005年,中央拨付东北三省破产工业企业补助金387亿,粮食农业类补贴240亿;2006年,国务院批准豁免经营困难的企业历史欠税,总额度超过百亿,豁免各种机器设备采购税费93.6亿,用于支援提高产能;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金和职工养老保险补助金621亿,城乡低保补助金129亿,水利专项补助87亿;2014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3.5亿,支持在黑龙江试点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2015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474亿,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建设等。
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给出的总结是:
中央的支持可谓事无巨细,既有发展性的,也有保障性的,既有民生性的,也有生态公益性的;支援主体也是多元的,既有中央部委,也有央企、金融机构。对于所有的支援类目,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一查询出来,但是大致估算累计也不会少于10-20万亿。
然而,十几万亿砸下去,东北振兴了什么?
表面上看,辽宁省GDP从2003年的5906亿元增至2022年28975亿元,增长了390.6%。吉利GDP从2003年的2141亿元增至去年的13070亿,增长了510.5%。黑龙江GDP从3609.7亿增至15901亿,增长了340.5%。
但是:
第一,从增速来看,东北三省过去二十年是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黑龙江增幅倒数第一,辽宁增幅倒数第二,辽宁增幅倒数第三。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第二,从排名变化来看。东北三省的排名过去二十年在快速下降。
20年前辽宁还是十强,位列全国第8。去年位列全国第17位,倒退了9个位次。
黑龙江2003年位居全国第15位,去年位居第25位,倒退了10个位次。
吉林2003年位居全国第24位,去年位居全国第26位,倒退2个位次。
第三,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早在2021年公布七普数据时,数据就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人口合计减少了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吉林减少了338万,辽宁减少了115万。
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合计减少了超100万人,2022年东北人口合计又减少了86.4万人。
以此计算,过去十二年里,东北三省人口合计减少了近1300万人。成为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区。
此外,东北四大主要城市,目前只有沈阳、大连保持微增长,哈尔滨在一路减少,长春也在去年开启了人口通缩。
东北人口不断减少,有流出的因素,也有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去年东北三省自然人口合计减少了48.33万人,流出人口合计38.7万人,人口合计减少了86.4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辽宁、吉林、黑龙江统计局
第四,人口出生率垫底,老龄化率最高。
随着年轻人不断入关南下,东北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率则不断攀升。
目前东北的出生率已经处在全国垫底位置。
2022年黑龙江的出生率只有3.34‰,位列全国倒数第一。辽宁只有4.08‰,位列倒数第二。吉林出生率4.33‰,位列全国倒数第三。
老龄化率则全国第一。辽宁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5.72%,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银发老人,老龄化率全国第一。黑龙江全国第三,吉林全国第四。
第五,房价全国最低。
人口流失,产业羸弱,经济低迷,最终作用在东北的楼市上,全国房价最低的十个城市,有5个在东北,而且“鹤岗化”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专有名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中国房价行情网
看完这些,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显然,不断地财政、政策、项目砸向东北,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东北还是那个东北,东北的疲软趋势并没有改变,人口反而在加快流失。
帮扶20年,为何东北没能振兴,这个问题不想明白,新一轮东北振兴就没法对症下药,未来二十年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归根结底一句话,东北为何没能振兴?
03
东北为何没能振兴
东北始终无法振兴,是多重因素共同阻碍的结果。
第一,思维。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的确是影响东北发展的根本问题。
东北的特点在于,大多数人都想着跳入体制内,缺少敢闯敢干的精神,缺乏创新,而这种创新力的缺失,在于其市场运作机制。
东北地区固化的思维,主要是因为这里一直都是国有经济占主导。
数据显示,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甚至过半,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期的国企央企主导经济发展,让东北人躺在舒适的体制内,不愿跳出,长此以往,形成了固化思维。
此外,长期的国有经济主导发展,也限制了地区的创新能力。一个多数人只希望待在体制内,缺乏创新的地区,经济焉能不低迷。
经济低迷,收入就没法提升,收入难提升,人口就会流失,人口流失又会继续弱化经济,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产业落后、单一。
东北曾经无比强悍,是全国重工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然而,短短四十年时间里,东北为何不断陆沉?
东北的衰落,最初始于三线建设。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变化,为应对风险,1964年国家开启了大三线建设,东北的很多工业被迁移到了有纵深地区的西南和西北。
但关键节点,是改革开放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客观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建立的工业,仍是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即电气化工业。
然而,随着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掀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让美国继续坐稳了全球经济、科技霸主地位,也开启了中国城市的新一轮大洗牌。
恰在此时,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对接的桥头堡,大量资金、技术、产业被引进,开启了崛起之路。
而此时的东北,后知后觉,仍没有发现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的弱点,将会让这片黑土地上引以为傲的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如今的工业20强城市,没有一个东北城市的身影。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三,资源枯竭。
东北曾经的资源优势城市已经枯竭,而在枯竭之前,这些城市并未未雨绸缪,提前优化产业,单一的资源产业枯竭,这些城市根本没有适合年轻人就业的产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抚顺、锦州、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通化、白山、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绥化、阜新这19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已经进入了人口重度收缩型城市之列。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总而言之,这些因素共同阻碍了东北的经济、产业发展,最终让东北呈现出了如今的局面。
04
东北需要怎么做
新一轮振兴东北已然启动,相信未来二十年,会给予比过去二十年更大的财政、项目、产业支持东北发展。
然而,东北想要彻底振兴,还是需要自身蝶变才行。
思维转变是首要任务。
唯有解放思想,打破制度依赖,提升创新能力,升级产业,增加收入,留住人口,才能逐步让东北经济复苏,才能实现东北地区的复兴。
当然,东北更需要一个强中心来带动。
作为一个拥有1亿人口规模的地区,东北缺少一个超大能级的城市带动发展。
强者恒强法则之下,没有一个超级中心带动,东北就无法统筹发展,力量无法集中,效果会大打折扣。
君不见,长三角有上海,更有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高手。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巨擘。成渝地区有重庆、成都两大高手带动。中部地区,有武汉坐镇,还有长沙、郑州、合肥三个大拿。
而东北,没有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在前20。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针对强省会还是均衡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的观点一句话概括便是:穷则核心,富则兼顾。
高层想要振兴东北,得选定一个东北城市,不断给予赋能,壮大其能量场,如此才能留住人口。
东北人口不断流失,有环境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东北的产业满足不了东北年轻人的就业需求。
试想一下,如果东北有一座北上广深一样的超大能量场的城市,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谁会逃离家乡,跋山涉水跨越几千公里南下。
所以,东北亟需全力打造一座超大能量场的城市,来稳住东北的局面。
从综合实力、工业实力、战略重要性,以及批复沈阳都市圈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的举动来看,本号的猜想是,沈阳无疑是最佳候选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