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莎 北京报道网红咖啡馆、夜市、博物馆,村BA、村超、音乐节,光伏板、风车……这些新消费场景、文化活动和产业设施,正在成为县域新景观。而这些新景观的出现,与县域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密不可分。
11月7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特色旅游消费、文化体验消费、绿色低碳消费和健康养生消费成为县域消费新动向,也是激发县域投资的新活力。
“消费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对地方来说,优化消费环境其实也是优化投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整体来看,东部地区有70个县域入选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分别占20席、6席和4席,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中浙江、江苏和山东共有59个县域入选,占比近六成。
苏浙鲁为县域投资竞争力排头兵
“中国县域经济的分布极不均匀。”在报告发布会上,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阮崇信说。
《报告》对全国1864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进行研究,发现在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70席,中部地区占20席,西部地区占6席,东北地区占4席。与2022年相比,不同区域进入投资竞争力百强的县域数量波动较小,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增加2位,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上榜数量各减少1位,西部地区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百强县分布不均衡,这是我国经济区域分化的一个体现,背后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发展先后、市场环境等方面差异。整体看,我国沿海城市发展相对快一些,在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集聚、外贸发展、民营经济活跃度等方面相对强一些。
在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中,浙江、江苏、山东表现突出,入选的县域分别有27个、21个和11个。在排名前10的县域中,有5个隶属江苏,昆山、常熟和张家港位列前三。
袁保鸿表示,风向标意义显著的浙江、江苏、山东这三个东部大省在投资环境方面做的相关工作,是今年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报告》对其特点和经验进行总结。
如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在20个领域提出170条具体改革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江苏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先行者。
黑龙江、山西、甘肃省、青海、新疆、宁夏、重庆、西藏、广西、海南等省市均没有县域入选投资竞争力百强县。
袁保鸿谈到,《报告》还重点考虑了一些县域所采取措施的示范效果和可复制性,以期更好地为其他县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如太仓市在全国首创“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桐乡市建设了全国首个“未来智能法庭”;长沙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石狮市全国首创创新设立政府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模式;安吉县在全国首创了技能提升补贴“无感智办”等。
新消费激发县域投资新活力
“从投资角度来看,市场有消费需求才有投资,投资还靠消费拉动。” 袁保鸿说。他发现,这几年县域消费确实出现了新面貌,呈现出很多新特点。
实际上,县域新消费已成为县域投资竞争力的一大关键词。《报告》显示,县域消费呈现出四方面新动向:特色旅游消费正成为县域旅游业发展的“硬实力”,文化体验消费正成为县域消费市场新亮点,绿色低碳消费正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康养生消费正成为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路径。
安吉县红庙村的一家咖啡馆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来,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这家咖啡馆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最高单日接待8000人次,为村里带来经济收益600余万元。2023年以来,安吉县全域共接待游客1635.2万人次,同比上升67.9%;实现旅游总收入225.2亿元,同比上升86.4%。
袁保鸿表示,县域处于优化消费环境的初期阶段,这是当前县域优化投资环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优化县域投资环境从之前的以服务生产和制造为主,开始更多向建设新的消费设施,服务吸引消费转变。
民营经济是县域投资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词。袁保鸿表示,近两年我国非常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地方也有很多措施推出,民营经济也是今年《报告》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报告》在县域投资竞争力研究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联方面着墨颇多,考察了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县域优化民营经济的措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多部门联动融合优化投资环境;构建“一网通办”等平台,在平台驱动下优化投资环境;应用数字化手段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和优化。
“我们发现数字化是近几年县域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着力点,今年这一点也比较突出。而且数字化的学习成本相对没那么高、普及性比较强。” 袁保鸿说。
在袁保鸿看来,不同县域的情况有所不同,县域推进数字化的路径还需分类来看。
对于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县域而言,由于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和市场需求,产业规模较大,企业也有资本性投入,这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县市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推进数字化。
对于中西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县而言,如工业强县和产业强县,其更多可以从服务产业升级的角度来切入数字化,进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做出优势。
还有一批经济技术未必那么强,发展条件未必那么好的县域也有必要进行数字化,但这些县域的数字化可能更多从服务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提升行政效率等方面着力,做出特色。
优化县域投资环境
周茂华认为,县域层面合理加大产业、市政、公共服务等方面投资力度,短期在促进就业和消费、激活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改善方面有积极意义。而中长期来看,县域投资有助于加快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带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县域商业环境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事业发展。
“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产业形态、市场主体、产业发展阶段等都有所差异。” 袁保鸿表示,大中城市产业形态偏重服务业,而县域更多以工业甚至个别以农业为主导;县域民营经济发达,以中小企业为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认为县域可以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推动要素升级、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为4个主要抓手,助力投资环境优化提升。如在要素升级方面,要推进优势要素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
袁保鸿谈到,之前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可能更多局限于缩短办事的程序和时间,现在在继续深化这方面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投资营商环境理解的范围,从服务地方产业升级角度来看,要素升级也属于投资环境范畴。发展产业需要新的要素配给,关注新要素供给也是优化县域投资环境的重要方向。
《报告》认为,县域投资环境优化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二是公正监管,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三是稳定透明,营造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包括投资在内,周茂华认为,要助力县域发展,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快完善区位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统一大市场发展,促进要素合理双向流动、高效配置,提升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既要释放和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也要积极培育具有区位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