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海洋周|政产学研海洋大咖齐聚揭幕,广州加速打造蓝色创新增长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向深海大洋进军,是广州推进‘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高峰在首届“广州海洋周”开幕式现场致辞表示。

作为首届“广州海洋周”系列活动开篇,开幕式邀请全国涉海政产学研媒各界约200名代表齐聚广州,围绕“蓝色畅想 逐梦海洋·全面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主题,通过海洋创新发展专题报告、海洋城市宣传片展播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揭开广州全面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的新篇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海洋基因根植于广州的发展脉络之中。2022年,广州全市已拥有涉海企业数量超2.9万家,海洋生产总值达340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这座老牌一线城市的发展新方位。

首届广州海洋周|政产学研海洋大咖齐聚揭幕,广州加速打造蓝色创新增长极

据悉,首届“广州海洋周”系列活动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于11月3日至10日期间举办“广州海上‘船’说”、海洋城市主题展览、海洋摄影绘画展、海洋科考船参观、海洋主题DIY手作课等一系列海洋主题活动,在广州打造一场兼具大众性、科普性、专业性的海洋盛会。

广州打造蓝色新增长极

在首届“广州海洋周”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姜莉分享了广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的实践与思考,通过详细的数据和案例解析广州海洋发展情况,提出聚焦“深水、绿色、智能”,加强海洋创新资源集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加速发展;营造现代海洋城市风貌,提供高品质海洋创新环境;推进海洋政策创新,强化创新发展全要素支撑。

在海洋科创方面,目前广州辖内已落地超50个涉海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科学的研究基地之一。

背靠超千亿元的海洋产业基础和超50家涉海科研院所,摆在广州面前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路径,持续向海洋要增量?

谈及广州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海在开幕式现场作主旨演讲时建议,“广州发展海洋经济,应该立足自身地理自然条件,‘扬长避短’——避开海域资源不足的短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海陆联动优势,围绕深远海开发等,发展特色海洋产业。”

具体来看,李大海认为,广州发展海洋产业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聚焦深远海,避开广州海域资源不足的短板;二是关注通用核心技术和基础性产业,例如新能源、材料和通用设备等,对海域、岸线、港口的要求较低,有利于发挥广州的自身优势;三是把握产业升级趋势,在制造业方面引领深水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业方面不断向高端化延伸。

有了技术还要走向市场。在海洋产业建设方面,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产业等被列入广州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在致辞中指出,今年初自然资源部党组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的任务要求。广州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方面亦发挥着重要生力军作用。

加强粤港澳海洋科技合作

锚定发展目标与路径后,不少与会学者将关注焦点放在建设创新发展生态上。

“打造海上新广东,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创新发展快速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而不是传统生产力。战略方针是什么?制度创新、科技支撑、金融赋能、粤港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法学教授赵劲松表示。

赵劲松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机遇,广州要推动快速形成新质海洋生产力、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快速集聚全球科技成果资源到广州落地转化,就要快速集聚海洋资本以引领海洋发展,同时快速集聚海洋法律资源以推动海洋发展。

“海洋金融上不去,海洋法律上不去,海洋经济是上不去的。生存要有环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关键。只有靠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把海洋产业集聚到粤港澳大湾区来,在这里开展交易,才能把科技成果集聚到这来,把广州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才能把各类资源集聚到这里来,形成资源配置能力。”赵劲松表示。

开幕式现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副主任钱培元也把关注焦点放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上,建议应通过推动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加强合作,调动湾区海洋科技力量,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合作的基础在于互利共赢。“香港有数十位涉海科学家,但彼此的研究工作都是独立的,没有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我们也都有很多专利,但在香港很难落地,因为缺少产业支撑”,在香港从事海洋科研三十年的钱培元直言,虽然人才汇聚,但香港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产业化正是广州的优势所在。

如何让各地的产学研链条结合得更紧密?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必须有很好的土壤和条件,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各个利益攸关方的通力合作。”作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表示,实验室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可充分发挥香港在国际人才培育和集聚方面的优势,吸引国际一流科学家及其团队为大湾区海洋科技发展贡献更多的前沿科技研发成果。

对于加强科学界与产业界的对接,钱培元也带领团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组织海洋峰会和研讨会,议题涵盖海洋安全、海洋技术装备等,既致力于促进公众海洋意识的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请出去’、把产业界人士‘请进来’”,建立双方直接对话的平台和机制。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香港将来能与广州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面实现更好的合作,发挥香港的区位优势和科技研究力量,共同推动海洋前沿科技的产学研一体化。”钱培元对穗港海洋科技合作的未来满是憧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3683.html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 2023-1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