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再次按下了暂停键。
在11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5.25%-5.50%不变,连续两次暂停加息。
消息一出,美股应声起飞,道琼斯指数大涨300点,纳斯达克更是大涨1.5%,美股出现了三连阳。
实际上,在此次议息会议之前,市场上预期美联储不加息的概率就已经超过99%,所以算不上令人意外。
但让人意外的是,在议息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改之前的鹰派姿态,变得比鸽子还要“鸽”。
鲍威尔表示,这轮加息周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鉴于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货币政策的成果,美联储将会在今后的会议上谨慎行事。
相较于过去,鲍威尔一直坚称“为维持通胀,未来仍将提高利率”,这次确实温和了太多,因此市场预期这轮加息大概是走到了尽头。
以前美联储接二连三地强调,加息是为了实体经济、是为了控制通胀,但如今,在通胀反弹的情况下,美联储却宣布投降,让人感觉有点难以适应。
通胀仍在反弹,美联储却宣布投降
过去1年多,美联储之所以选择接连激进加息,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为了控制高企的通胀压力,因此每次在结束议息会议后,鲍威尔都会表态,对外界宣称“美联储的目标,是致力于将通胀恢复到2%的水平”。
可问题在于,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3.7%,涨幅与8月份持平,距离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依旧遥远。
不仅如此,美国9月份的核心CPI同比上涨4.1%,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环比上涨了0.3%。
所以美联储此次暂停加息,其实与此前对外表现态度是相矛盾的。
当然了,虽然美联储这次选择暂停加息也是形势所迫,因为美国的经济已经降温了。
根据10月份的“小非农”ADP私营领域就业数据显示,新增仅为11万,远不及预期的15万,证明劳动力市场已经泼了一盆冷水。
而且目前CM的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12月份继续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高达85%。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说,虽然通胀依旧在反弹,但美联储已经事实上宣布“投降”了。
为何美联储选择“投降”?
虽然美国经济全球第一,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律,承受加息所带来的损害。
过去两个月时间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急速飙升,无论是10年期、20年期,还是30年期的美债,都创下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也正是因此,在此次暂停加息之前,就已经有多位美联储委员明确表示“现在的利率已经足够高了”。
除了债券市场外,由于此前美联储的鹰派表态,美股也受到重挫。
从本轮高点算起,美国三大指数的跌幅已经高达10%,股市的暴跌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联储的决策,被迫“缴械投降”,放弃加息。
最后,美联储暂停加息也因为目前美国的财政状况确实不乐观。
如今美债规模已经高达33万亿美元,哪怕按照4%的利率来算,这也意味着每年高达1.2万亿美元的利息开支。
而整个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才不过4.9万亿美元,代表其将近1/4的收入都要用于偿息。
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话,那么每加息1%,每年的利息支出就要增加3300亿美元,对财政赤字问题已十分严重的美国政府而言,这是难以承担的压力。
因此,虽然距离2%的通胀目标还很遥远,但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美联储继续“任性”下去了,停止加息是必然的结果。
加息结束,对中国有何影响?
过去美元处于加息周期,全球美元回流,除美元之外的几乎所有货币都处于承压状态,人民币也不例外。
由于利差的存在,本来打算投资中国的一些企业和资金,为了美国的高利率,可能就会更倾向于投资美国,甚至是直接放到美国的银行吃利息,导致外资流出。
如今美元加息结束,中美利差继续扩大的动力消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近两年资本外流的状况,从而缓解人民币下跌的压力,稳一波汇率。
另外美国加息暂停,全球经济也能跟着缓一口气,萎靡不振的全球消费市场,有望开始缓慢恢复。
这对于我们目前持续走弱的外贸来说,显然也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恢复,消费市场需求提高,我们的外贸跟着稳一稳,可以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经济恢复动能,以及更大的贸易顺差和收入。
最后需要说的是,虽然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概率不大,但如今的利率高达5.25%-5.50%,依旧是处于高位的。
而且鲍威尔此次在议息会议结束后强调“目前降息不在考虑范围内”,再加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现在距离降息还有很长的时间。
现在是黎明到来前的黑暗,曙光来临还需要一段时间,真正熬到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始,才是经济全面复苏雄起之时。
美国作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霸主,其货币政策对于我们的经济,对于全球经济来说,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如今美联储加息结束,无疑是一大利好,中国经济借着这股东风加速复苏,进一步回暖,普通人的日子也会更好过,而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期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