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壮阔,奔流入海——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宛若一颗明珠,闪耀在南海之滨。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确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再到“小而美”的旅游胜地和宜居之城。五年前,这里掀起了奋力推进“二次创业”的热潮;当前,珠海正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特区使命。
要承担这个重任,必须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必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这场“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的攻坚战役中,珠海正加快探索制造业空间整合的创新路径,以高质量的产业新空间,服务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珠海奔向万亿工业强市奠定基础。
产业空间“立起来”
作为行政中心,香洲区是珠海市开发强度最大、人口最为密集的主城区。在香洲区西部,沥溪、南溪和福溪三条溪水交汇之处,名曰“三溪”,青砖细瓦的苏曼殊故居和市级文保单位简氏大宗祠就坐落于此。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这里村居破旧凌乱、产业较为低端落后,村办工业区、铁皮棚和简易物流仓库散落其间,土地利用率低,人居环境恶劣。尽管有着苏曼殊故居、凤凰山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但产业低端、产值效率低、建筑质量差、设施配套缺乏等问题,成为制约三溪片区乃至整个主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怎么办?香洲区与市属龙头国企格力集团共同探索通过连片盘整产业用地、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老旧村落和传统工业区提质增效、“旧貌换新颜”,实现“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
2017年以来,格力集团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在三溪科创城首开区按照“规划先行、建设统一、产投联动、良性发展”的理念,以构建产城人融合“第一城”为目标,分四期开发建设珠海主城区首个具有完善产业生态和服务配套的智慧型“三生融合”新空间——格创·三溪,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助力珠海提升土地亩均效应和产业承载力。
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如今,总计容建筑面积为38.16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格创·集城和三期项目格创·智造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工业上楼”面积达21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光电、5G+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纵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从平铺到直立的工厂,规划容积率达到4.0,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链路,进一步放大园区亩均效益。
以格创·智造为例,该项目约98%的物业为“工业上楼”厂房,层高最高约8米,荷载最高2吨/平方米,高精度匹配企业生产的层高、承重、电梯配置、配电负荷、卸货吊装、物流运输等指标要求,并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建设,满足大型设备进场、超长生产线布放等特殊需求。
在珠海,像格创·智造这样的一座座超级工厂正拔地而起。以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大横琴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集聚资源优势“种工厂”,将珠海的空间潜力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完善配套“卷起来”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人才厚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高度。如何招引优质人才?除了打造“生产有效率”的高标准厂房,还要提供使员工“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乐趣”的高品质服务配套。
“这里不仅有顶配的工厂,有高级人才公寓、商业、酒店、邻里中心等各类配套,周边还有公园、小学和幼儿园,能够帮我们留住核心人才。”在格创·三溪落户的网络安全领军企业、A股上市企业天融信,正是看中了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
曾经配套设施陈旧、产业类型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的旧村和厂房,如今蜕变为“三生融合”的产城融合现代园区,成为珠海“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的典例,更是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标杆力作。
什么是5.0产业新空间?具体来说,5.0产业新空间是指适应新形势、赋能新技术、承载新产业,契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新型载体,具备“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五大特点。
除了配置拉满的超级工厂,5.0产业新空间的超级居住区可能更为惹眼——除了宿舍和食堂,还有生活超市、咖啡书吧、共享洗衣房、共享厨房、健身房、医务室、运动场……“一站式”生活配套仿佛让人置身繁华市中心住宅小区。
与此同时,曾被逼仄铁皮棚厂房包围的苏曼殊故居、简氏大宗祠,也即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根据规划,这里将作为格创·三溪的二期项目整体打造,建设集办公、酒店商业、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配套项目——漫舒·溪里。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沥溪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漫舒·溪里在开发过程中,对原村落中的老建筑的拆解砖方、古树等在地植物进行了重生利用,打造近3万平方米具有历史风貌特色的街区商业,成为传承历史文脉、保持城市肌理、展现城市魅力的珠海范本。
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乐伟表示,随着格创·三溪各期项目加速推进建设,将服务珠海加速实现产业集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服务提升,力争成为新时期珠海“产城融合”的新标杆,成为“创新高地、幸福城市”品牌形象的靓丽窗口。
“卷配套”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不仅仅来自工厂与机器,更是源于制造业人才。从中高管到产业工人,从研发人才到技术骨干……他们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让制造业人才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为他们打造成长的通道,才能让他们与产业“双向奔赴”、与城市相互成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城市+人才”三生融合。
产业要素“聚起来”
产业链是产业体系的筋骨,无论是企业和地方,都越来越重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以大空间牵引大项目,加快实施产业立柱行动,随着一批龙头、链主企业落地,将带动其产业链上的企业进驻珠海,形成配置完善的高端产业生态圈。
日前,珠海市重点产业立柱项目——科恒浩能新能源设备项目实现竣工验收,较原定工期提前了整整140天。
“除了为我们定制生产厂房,格力集团还通过供应链资金服务的方式,帮助我们降低融资成本、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来珠海发展的信心。”科恒股份监事会主席、总裁办主任关斯明介绍。
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双驱动的上市公司,科恒新能源装备项目去年7月落户珠海,将力争于今年底投产,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也即将开工,未来为珠海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提供“设备+材料”双轮强劲驱动力。
新能源产业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产业之一,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方加持下,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珠海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之一。
聚焦新能源赛道,珠海着力攻坚发展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景、爱旭、鸿钧、亿纬、埃克森等一批项目落地,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上游矿产加工、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布局液流储能、钠离子电池等领域,为珠海发展新型储能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今年1-9月,全市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约141亿元、同比增长24%,装机规模新增3.3万千瓦,同比增长230%。
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在不同产业领域,珠海积极发挥国企“以投促引”“投引结合”优势,开展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突破原有单一的政策招商模式实现项目落地串珠成链。
其中,格力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秉承制造业基因和实业思维,已累计投资、引进产业项目及珠海本地项目248个、总投资额136.75亿元,全面达产后可为珠海贡献年产值约1328亿元、年税收约33亿元。
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当前,珠海正加快推动城市从“小而美”“小而精”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处在城市能级量级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规模质效,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陈勇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