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银行因风险偏好不同,其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银行可能更容易满足房企的融资需求。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国有大行纷纷召集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尤其对于房地产金融工作作出新部署。

11月1日,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葛海蛟在中国银行党委会议上表示,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力有效管控自身风险,助力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

“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充分展现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责任担当。”葛海蛟说。

同日,中国农业银行召开党委会议,强调“靠前对接做好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同时,坚持对风险早识别预警、早处理处置,有力有效抓好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统筹管控各类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切实守牢风险底线,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银行是我国房地产业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共计8925.4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3%;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达到5.79%,较2022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是房地产业贷款第二大投放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8461.7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34%;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5.11%,较去年末下降2.12个百分点。

11月1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亦纷纷召开党委会议,作出表态。

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表示,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积极维护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做深“五个一本账”管理,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形成全覆盖、硬约束、治未病的早期纠正机制。

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表示,保持基础设施贷款稳定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基金项目的配套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三大工程”建设金融支持工作。做好保交楼金融支持,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资金需求,持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金融方案。建立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建设银行一直是我国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6.41万亿元;其次是工商银行,投放规模达6.37万亿元。

此外,建设银行还是我国房地产业贷款第三大投放银行,第四大投放银行是工商银行。截至上半年末,工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6.68%,在上市银行中为最高,较2022年末增加0.54个百分点。

11月2日,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亦召开党委会议。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德奇表示,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积极稳妥推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继续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助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服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邮政储蓄银行方面则表态称,加快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有力有效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就在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国家外汇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对于房地产方面,重点抓好这些工作: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大工程”,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会议强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至此,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定调之后,央行、国家外汇局、六大国有银行都一致表态:贯彻落实。一场旨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声势打响。

最令业内关注的是地产领域风险。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一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二是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三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从会议精神看,都强调加强地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并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来应对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这些定调和部署有助于增强稳地产信心。”某金融人士称。

“目前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还有不少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当然对于一些监管过严的地方也可以进行适度调整,充分表明房地产金融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所带来的风险需要从宏观层面去考量。”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

“一视同仁,对于国企和民企的融资要求没有差异性,关键要看金融机构对房企的风险偏好。银行因风险偏好不同,其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银行可能更容易满足房企的融资需求。”住房金融高级经济师陈斌表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3126.html

      
上一篇 2023-1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