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22年四季度的调查中,五分之一的德国和英国公司以及十分之一的美国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减少在中国的投资。2003-2022年,世界资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在我国GDP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5.76%,下降到1.01%。在过去五年中加速,对中国的FDI在全球FDI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11%下降到2021年的略低于5%。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22%下降到2022年的17%左右。以上数据描绘了一幅全球跨国公司因地缘政治和商业因素而积极远离我国,实施所谓去风险、多元化的图景。
虽然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迷醉于全球最大制造国这个虚幻的宏大叙事中,坚持认为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还利用没有数据支撑的墨西哥的进口仍然严重依赖中国这样虚构的观点来否认这一趋势。对于发达国家投资与贸易通过多元化去风险的怀疑论者来说,全球价值链过于一体化,表层的数据庞杂无法理清,因此能够轻易地做出西方的去风险政策不太可能成功的判断。
国证大数据跟踪的以下数据充分证明,发达国家的多元化正在顺利进行中。
第一、商业协会调查显示,西方企业在中国进行新投资的兴趣正在减弱
关于投资、贸易和供应链模式的大量证据表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往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进行多元化。商业协会调查披露的市场情绪变化的早期指标显示,西方企业在中国进行新投资的兴趣正在减弱。他们认为,越来越多西方公司不打算在未来几年增加对该国的投资。
在这个2022年四季度的调查中,五分之一的德国和英国公司以及十分之一的美国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减少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他们正在或计划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到东盟和近岸目的地。
第二、过去五年,海外资本对中国FDI在全球FDI中的份额大幅下降
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应该注意到,国际资本的投资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对中国意向的转变。2003-2022年,尽管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在此期间从4.2%,逐步增长到2022年的19%。但世界资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在我国GDP中的份额,却从2003年的5.76%,下降到1.01%。
相比之下,2022年外国资本对越南、墨西哥,尤其是印度等替代目的地的外国直接投资强劲且增长迅速。自2004年以来,这些趋势导致我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下降,这一趋势在过去五年中加速,对中国FDI在全球FDI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11%下降到2021年的略低于5%。
国证大数据对美国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跟踪数据显示,欧盟和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呈下降趋势,2022年年度投资额远低于 10年前的水平,目前约为十年前FDI规模的一半。
第三、外国资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已经从投资分散,开始影响并反映到贸易分散上
美日是实施鼓励供应链多元化政策的先行者,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22%下降到2022年的17%左右;中国在日本进口中的份额从2016年的26%下降到2022年的21%。
欧洲曾经坚定地坚持走一条与美国不同的路子,积极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现实,彻底打碎了欧洲的经济绥靖幻想。这导致欧洲的跨国公司也像日美企业一样,开始学习寻找替代采购地点。实际上,2023年以来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大幅度下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9月,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下降5.7%,但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0.6%、16.4%和8.3%。
第四、多元化在地缘政治敏感的行业最为明显
近年来,地缘政治动态在影响企业对我国的情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关税、出口管制和其他出于政治动机的经济活动限制,提高了与一系列行业的投资和贸易相关的成本,其中主要体现在风险成本上。地缘政治也影响了企业董事会的辩论方向,削减了对我国资本支出计划,并增强了替代地点的吸引力。
因此,多元化在地缘政治敏感的行业最为明显。美国公司在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年度投资从2016年的40多亿美元暴跌至2019年的20多亿美元,到2020年降至数亿美元,到2023年接近清零。
随着对半导体行业的审查越来越严格,芯片制造商宣布了在美国和欧洲以及印度等其他地点进行重大投资的计划。因此,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从2018年的48%暴跌至2022年的1%,2023年接近清零。与此同时,同期美国的份额从0%上升到37%,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合计份额从10%上升到38%。
在《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美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意向也开始飙升,在该法案公布后的前九个月内,宣布了520亿美元的相关外国直接投资。
第五、地缘政治并不是多元化选择的唯一驱动力,更广泛的行业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
不断趋于紧张的商业环境也促使从数字服务到能源等高度受限行业的公司下调其扩张计划,并将资源重新集中在其他地区。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也产生了外溢影响,三星电子、LG和Stellantis等公司在市场份额下降的情况下退出了中国市场,并宣布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和其他目的地进行大型投资项目。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生产成本上升对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正在重新评估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荣鼎集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当中国GDP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且商业环境相对稳定时,跨国企业对成本上升是可以容忍的。当增长率处于6%以下且市场高度政治化时,它们更难被忽视。
总而言之,以上数据描绘了一幅全球跨国公司因地缘政治和商业因素而积极远离我国,实施所谓去风险、多元化的图景。
【作者:徐三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