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被传申请破产,市值已蒸发99.3% WeWork中国澄清:已分离,全面本土化

WeWork被传申请破产,市值已蒸发99.3% WeWork中国澄清:已分离,全面本土化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10月31日,市场消息称,联合办公鼻祖WeWork正考虑在美国新泽西州根据《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破产,时间最早为下周,而WeWork中国市场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备受业界关注。

11月3日,Wework中国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澄清, WeWork中国目前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早在2020年末即与WeWork分离,独立为一家专注在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灵活办公空间和综合性办公服务的企业。

“我们在中国拥有独立经营和管理能力,而非WeWork的分公司或子公司。”Wework中国相关人士称,WeWork中国于2016年进入上海,过去7年覆盖了12个城市、接近100个社区,每天为7万多的社区会员提供办公及空间服务。

WeWork的落幕无疑是共享办公企业的缩影。从2015年因创业浪潮兴起及之后爆发式增长,再到经历多轮洗牌、知名品牌经营难言乐观,共享办公赛道的衰落令人唏嘘。不过,尽管行业出现波动,但可以确定的是,“共享办公”这种商业模式并不会轻易消亡。“对于共享办公的未来,我认为它将会更加普及、并成为一种趋势。”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肯定地表示。

WeWork市值已蒸发99.3%

据外媒报道,WeWork计划最早于下周进入破产程序。截至11月3日,WeWork市值仅剩5911万美元,相比上市初期的90亿美元市值已蒸发99.3%。

破产传言爆出之前,今年8月,WeWork在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中即已发出破产预警,称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办公空间会员不断取消租约,严重怀疑公司能否持续经营。WeWork在8月份曾对监管部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担忧其无法继续进行运营。由于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共享办公空间需求下滑,公司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今年,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多位高管均已离职。

公开资料显示,WeWork成立于2010年,截至2020年底在全球拥有超过150个城市有850多家门店,工位数超过100万个,会员数量超45万,营收超过32亿美元。2021年10月21日,WeWork以SPAC的方式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为10.38美元每股,开盘价为11.28美元每股,较发行价上涨8.7%。

WeWork曾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之一,受到过多家风投机构追捧。其中,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是其最大的投资者,投资总额超过106.5亿美元。

但Wework的发展却是“叫好不叫座”,长期亏损运营。今年二季度,WeWork的收入为8.44亿美元,虽同比小幅增长4%,但净亏损仍达到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0%;截至今年6月底,WeWork的长期债务高达29亿美元。2022年,WeWork的收入约6.6亿美元,净亏损达到5.07亿美元。此外,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7年底,WeWork估计有100亿美元的租赁义务到期,从2028年开始还有150亿美元的租赁义务到期。

需要注意的是,WeWork破产的消息对其中国市场并未有明显冲击。

11月2日,WeWork大中华区副总裁全斌在2023观点地产年会上透露,受地域文化影响,新冠疫情消散后,WeWork中国整体办公室需求量迅速回升,但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很多人依然处于居家办公的状态,“美国纽约在上半年还是较低的入驻率”。

全斌同时强调,WeWork中国目前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其于2016年进入上海,过去7年覆盖了12个城市、接近100个社区,每天为7万多的社区会员提供办公及空间服务,互联网公司、新消费公司、专业服务类公司在过去都是其主力会员。

11月3日下午,Wework中国相关人士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关消息对WeWork中国的运营没有影响,“WeWork中国早在2020年末就与WeWork分离,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WeWork中国强调,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共享办公空间行业大洗牌

WeWork的落寞无疑是共享办公企业的缩影。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创业浪潮,共享办公顺势进入爆发期。2015年,国内共享办公企业达到2500家,到2018年9月,国内共享办公平台超过300家。2019年前,共享办公的市场规模呈现翻倍式增长,SOHO3Q、优客工场、WE+和裸心社等知名品牌都争相入场,有些甚至可以和行业巨头WeWork相竞争。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双创”政策红利的消退,近年共享办公行业迎来了多轮洗牌,空置率过高,无法摆脱亏损、迟迟难以盈利“上岸”等,也成为行业的普遍状况。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相继而来的是大批公司裁员、倒闭,加上居家办公兴起,共享办公需求不断被稀释,“玩家”们愈发窘迫。

以有着“中国版WeWork”称号的优客工场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优客工场营收10.58亿元,净亏损达19.96亿元;2022年,优客工场营收6.61亿元,同比减少37.52%,净亏损3.22亿元,同比收窄85.09%。

2023年7月开始,优客工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多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金额多达数百万元,创始人毛大庆也一度被“限高”;同年同时期,另一家共享办公品牌“办伴”也曝出经营危机。彼时的报道显示,办伴位于北京的办公室已经关闭,其他城市的业务部门也存在拖欠工资、佣金、物业租金等情况。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截至目前,共享办公企业仍在生态、圈层、孵化等方面缺乏成熟的成长体系。如何顺应时代变迁、迎合市场需求,是“玩家”能够生存、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指出,共享办公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赚取空间的单位面积,“一旦竞争激烈,就很难维持盈利”;在日前举办的2023观点商业年会上,“灵活办公行业中的领导者”IWG集团中国区总裁胡懋也坦言,共享办公行业粗看起来好像门槛并不高,“但实践后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

共享办公模式未来或更加普及

尽管行业出现波动,但可以确定的是,“共享办公”这种商业模式并不会轻易消亡。

“对于共享办公的未来,我认为它将会更加普及、并成为一种趋势。”柏文喜表示,随着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的兴起,共享办公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可以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同时,共享办公也可促进社区的形成和交流,为人们提供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工作环境。

那么,如何提高行业从业者的差异化程度、打造更多盈利点?

胡懋认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关键是怎么样把灵活办公的需求变成流量,把流量变成“留量”。对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运营过程中,要运营非常庞大的网络办公空间,必须要有可靠的运营系统作为底层支撑,以及高标准、统一的服务品质把控,专业团队和健康的业务状况支持。

对于继续处于共享办公赛道的从业者,柏文喜建议他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社区、注重空间设计和舒适度、提供专业培训和讲座以及持续创新等。以“多样化的服务”为例,除了传统的办公空间租赁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如会议、打印、茶水等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等。

对于共享办公而言,企业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WeWork中国方面向记者强调,完全本土化后,积极拓展和创新,满足新经济趋势下企业客户的各类办公需求、以及“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办公空间和高品质的专业服务”是WeWork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WeWork中国方面介绍说,WeWork中国不断挖掘用户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升级。在产品矩阵上,针对不同需求、不同企业规模,WeWork中国拥有丰富、全面的产品线,不论是自由职业者、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型企业还是成熟型企业,都可以按需灵活搭配产品和服务组合。例如,在今年5月开业的武汉WeWork企业天地1号社区,WeWork中国打造了一款高端商务空间产品“励帷”,为注重独立品牌形象的中大型企业提供专属空间与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WeWork中国还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法务、人力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企业可以按需定制,追求更个性化的工作体验,搭建了独有的“中国式共享办公生态圈”。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1131.html

      
上一篇 2023-11-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