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文|三藏 编|半梳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相对寿险行业因“投资”带来的惨淡,2023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投资收益虽然也不高,但基本跑赢去年同期。

以体量最大最能代表行业经营基本面的“老三家”为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前三季度合计保险业务收入高达7849亿元,综合投资收益率也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但净利润则分别减少36亿、15亿和17亿。

投资收益比去年高,但利润比去年少,这意味着在这个惨淡的投资下行阶段,投资不仅未能影响财险业绩且还令之多收了三五斗,承保着实拖了后腿。

根据三季度数据显示:“老三家”承保利润对比去年同期少了150亿元,平安产险甚至出现罕见的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达到100.11%,去年同期仅为97.22%。

不同于国内人身险险企,完全依靠利差之模式,财险公司利源乃承保和投资两条腿走路,非完全依仗投资之道,承保是之利源。如今“老三家”尚且如此,其他公司可想而知。

那么,到底是哪些险种出了问题?令前三季度的财险行业在7.2%的全险种保费增速下,利润大减:

仅实现承保正盈利40.6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超过200亿元;84家已披露三季度数据的公司利润之和也比去年少了五六十亿。

事实上,在2023年上半年时点,财险行业的承保利润也超过百亿,为114.5亿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财险行业突然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承保利润就减少了超过70亿元。

又是什么原因?让财险行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承保盈利能力大幅消失,最终只能依靠投资收益来撑起财险行业净利润的门面。

纵览诸多原因,藏着两个答案:一个是多年难遇的台风暴雨的极端天气影响;一个是疫情后时代出行恢复叠加车险综改深化的影响。

这两个答案,并没有错。但面对骤降81%的承保利润,还有哪些值得行业警惕?

1

-Insurance Today-

大家都能想到的原因

连续多年难遇的台风暴雨

卷走财险行业利润超过70亿元

面对2023年7月南方的台风,和华北的暴雨等多年难遇的巨大自然灾害,财险行业再度正名了“保险”二字的意义,赔且积极赔付。

如是行业盈利的减少,就不可避免。

然而针对本次巨灾,尚未看到准确的赔付数据。

仅能通过行业交流数据,可以看到“杜苏芮”台风经过的几个重点地区的承保利润的明显变化:这一赔付金额,至少超过了70亿元。

显而易见的是,受灾较严重的河北、北京、福建、吉林地区,在其他地区三季度承保利润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出现截然相反的承保利润的巨大降幅。

这一数据表现,大概率可归为“杜苏芮”台风的因素导致。

同时这一趋势亦说明,假如2023年没有“杜苏芮”的影响,或许财险行业的承保利润结果,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那些并未受到“杜苏芮”台风影响的地区,在四季度还有机会守住正利润。

2

-Insurance Today-

真正的原因还在车险

出现超百亿利润降幅

一线城市成为“重灾区”

相比去年同期,车险承保利润降幅超过百亿。这是财险行业利润同比消失最主要的原因。

其中影响较大的,除上述受“杜苏芮”台风影响损失较大的几个地区,诸如上海、深圳、广东等一线城市,车险的承保利润降幅皆明显。

期间因由,与上述地区汽车保有量大、疫情出行恢复明显、新能源车占比较高等因素有关。

可以说去年财险行业在车险上尝到的甜头,今年皆无。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3

-Insurance Today-

最致命的因素

还是非车险利润的暴减

多个险种大亏,前三季合损37亿

事实上,无论是“台风”等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也好,还是车险“出行”恢复的影响也罢。这两大因素,不过是极少发生、甚至是行业有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如台风灾害犹似“黑天鹅”,理论上不会连年发生;车辆出行率回归正常水平,实乃行业早有预期和应对准备的“灰犀牛”。

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有限的。

真正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非车险利润的暴减打击。

从数据上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非车险承保利润减少68亿元;与2023年二季度相比,非车险承保利润减少66亿元。

这意味着非车险2023年的承保盈利,为-37.4亿元。

故而非车险,才是2023年财险行业承保利润骤减的“致命”原因。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如上表可见:

责任险,是整个财险行业承保利润亏损最大的险种。

信用险、保证险,依然没能走出亏损周期。

其他险,这一包含着退货运费险、特殊风险、创新险种的类别,表现也难尽人意。

所以这三类非车险,成了拖累2023年财险行业利润的“重要成员”。

当然非车险中也有值得行业欣慰者,那就是健康险——这一承载着财险行业“未来希望”的险种,终于承保盈利了!让更多公司看到财险行业明天的“曙光”。

4

-Insurance Today-

还有一个致命因素

“老三家”利润骤降

同比减少68亿元,非车险走势分化

财险行业最引人关注的,莫过“老三家”的变化与差异。

从净利润来看,“老三家”净利润合计值同比减少68亿元。如此可基本认为财险行业净利润的减少,主要源自“老三家”。

其中,人保的净利润减少值更是超过平安和太保之和。

但观察承保利润指标,则可发现人保和平安均出现了承保利润的同比骤降。特别是平安,更是在2023年三季度出现承保的负利润。

显然,“老三家”在承保业务选择上的差异,已经开始分化。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观察具体险种,可见三家公司的经营差异依然体现在非车险方面:

保证险业务,是2023年平安财险的“痛”。

健康险业务,人保和太保的盈利能力,反而不如中小公司。

责任险业务,则表现出一种负规模效应,做得越大,亏得越多。

唯有农险依旧是:得“农险者”,得天下。

财险的另一种难:前三季承保利润骤降160亿,还能不能做非车?

后记

还要“做大非车”吗?

其实不只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已有非车险盈利乏力的迹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其实表明:做大非车,已经成财险行业一种“过时的口号”,或者说是“错误的信号”。

假如没有非车险,财险行业又能保什么?剩的下什么?有什么价值?

这种矛盾,究竟源于规模效应,是非车险总保费体量不足,还是源于非车险的专业能力落后市场?

在短期考核指标与长期经营策略选择下,财险公司究竟要不要做“非车”,还是依旧要把行业的盈利能力,押注于车险,或者“看天吃饭”?

这是财险公司的年度疑问。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站 | 快手 | 西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300217.html

      
上一篇 2023-11-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