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救市”政策出台第一天时,北京链家后台挂牌量仅为15.1万套,两个月后,这一数据急剧攀升到16.94万套,创下历史新高。
作者|郭亦非
出品|腾讯新闻潜望
“认房不认贷”松绑两个月后,北京再出救市政策。从11月1日起,公积金贷款执行“认房不认商贷”。这意味着,在北京无房且在全国范围内无公积金贷款记录,便可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减轻购房压力。
“反应慢了好几拍。”政策甫一出炉,林海发出这样的感慨。
身为头部房企北京朝阳区某项目营销负责人,他对“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的那天晚上记忆犹新:“晚上9点多就有客户冲进了售楼处,直到夜里12点多才关门,一晚上就卖出去三四套房。周六来了五十六组客户,又卖了十多套房,这顶得上过去大半个月的成交量。”
遗憾的是,热闹的场景太过短暂。
林海告诉作者,9月前三周,每天都能成交小30套,仅次于三月小阳春行情,但最后一周开始直线下滑,才成交了12套。进入10月份,市场愈发下行,周带看量从300组降至100组,成交量也降低了一半多,“完全没想到热度散得这么快”。
林海的个体观感多少能代表如今市场的冷暖情况,短期需求井喷式释放后,后续购买力并未接力跟上,市场明显退热。
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10月份,新房住宅成交量为5177套,环比下滑12.1%;二手房更为明显,成交量为10653套,环比下降25.3%。
腾讯新闻《潜望》作者了解到,9月1日“救市”政策出台第一天时,北京链家后台挂牌量仅为15.1万套,两个月后,这一数据急剧攀升到16.94万套,创下历史新高。
此次公积金“救市”效力如何,能否带领市场走出下行区间,仍待时间验证,这也关乎后续是否有更多救市政策持续发力。
01
新房只热卖了半个月
“大家热度普遍仅持续2-3周,把之前观望犹豫、资格被卡的老客户收进来,吃的是老本,并没有大量新增客户进场。”一位头部房企北京区域营销操盘手对作者表示,如今市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三四百万左右的“老破小”无人接盘,导致置换链条失灵,流动性枯竭,观望情绪浓厚。
北京是一座以存量房为交易主力的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占比达到3:7甚至更高。只有成功卖掉手里的二手房,才能拿到首套购房资格以及充裕资金,冲进市场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卖一买一”的置换链条构成市场主力。
在林海看来,按照过往的经验,二手房卖得好,月均达到1.5万套的荣枯线,下个月就会传导至新房市场。“这一次却是脱节了,大家都去买新房了。”
由于土地限价导致价格倒挂,叠加品质、户型、环境等因素,相比于二手房,新房更受青睐。“认房不认贷”政策下,新房还能撬动更大的首付杠杆。从数据来看,新房与二手房成交走势也出现背离。10月份,两者成交量分别环比下降12.1%、25.3%。
不过,随着头一波客户消耗殆尽,新房热度也戛然而止。
一位朝阳区改善项目营销负责人告诉作者,进入10月,一周带看量下降一倍至60组,回到了六七月份的水平。他透露,隔壁有的竞品带看量30多组,一周才卖一套房,为了抢客户,甚至提高了中介的分销费用,卖10套从3.5%直接跳涨至4.5%,这是远郊公寓项目才敢给的点。
在与众多客户深度沟通之后,这位负责人认为,实际改善需求仍大量存在,但多苦于手里的房子短期内卖不出去,他们这个800万以上的改善项目,甚至出现一边卖房一边退房的情况。“几位交了部分首付款的客户,自己房子多次降价后仍卖不出去,被迫要退房。大家都不会赌,很理性,必须要把房子卖了拿到钱,多方甄选对比后才会出手。”
另一个信号也值得注意。林海观察到,所在项目去年按揭贷款客户占比达到6-7成,眼下虽然“认房不认贷”政策降低了首付比例,但客户却不愿意增加杠杆,按揭占比整体下降到三成。
02
“老破小”无人问津
对于手里的这套“老破小”,宋佳已经彻底躺平了。
2017年北京“3.17新政”时,她匆忙上车,花了362万元买了昌平区回龙观板块70平米的房子。自那之后,尽管大盘时落时起,但房价始终未能回到高点。这轮救市潮袭来,等租客9月合同到期,她火速上架房源,期待解套,但时至今日,一个看房的客户都没等到。
宋佳沮丧地告诉作者,这次挂365万元,本来想着底价350万能卖,结果小区同户型的挂牌价才349万元,听说是着急卖,已经降了两次价了,但中介说整个小区40天没有成交。“现在换房预期彻底改变,不想在房子上有任何投入,周围也很少有人聊房子了。”
从经纪人的视角来看,除非强学区加持,老旧小区的价值属性正在急剧弱化,次新日渐成为焦点。
一位海淀区西三旗板块的资深经纪人告诉作者,以2000年左右建成的硅谷先锋小区为例,66平米的主力户型,今年初成交价普遍在420-440万元,如今价格下滑到390万元,顶层的房子360万都没客户来看,这两个月小区几乎没有成交量。
“从5月份起,我们团队就把精力全部转到次新小区,2010年左右楼龄,物业、品质等都更为抗跌。”上述经纪人表示,目前主流认知就是老旧小区未来不好出手,除非价格足够吸引客户,否则我们都不会推荐给客户。他坦言,如今客户量下滑严重,原来一位经纪人每周能带看三四组,现在骤减至一两组甚至没有,成交周期也在拉长;现在更为讲究深耕社区,维系好与客户的信任关系,重要性远大于流量关系。
就在9月26日,北京规模最大的经纪品牌链家宣布降低中介费率至2%,并转变为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中介费。官方称这一变动原因之一,即为“结合当前市场供求关系”,这被外界解读为“北京已进入买方市场”。
麦田房产数据显示,10月份调整挂牌价的房源中,降价房源环比增加1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业主想通过调低挂牌价的方式增加房源竞争力。与此同时,10月份成交房源的议价空间,也环比扩大1.66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高,“新政1个月后,买方又重新占据议价主动”。
从成交量角度来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撰文指出,“认房不认贷”政策影响集中在9月上半月,市场原本预计二手房成交达到2万套,但实际只有1.5万套;受长假影响,10月成交量有所下行属于正常现象,但却低于去年同期,不足1.1万套。整体看,之前的稳楼市政策效果出现了明显衰减,预计11月-12月很可能在1万套上下徘徊。
03
救市工具仍多,但落地不易
“假设在乐观、中性、悲观情形下,一线‘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4个月内,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较之前4个月分别提升30、20和10个百分点。”西部证券一份研报曾预判称。
从实际落地效力来看,上述预判可能过于乐观。开发商暴雷风险、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等因素,依然在拖后着楼市回暖的进度,市场急迫期待政策的持续发力。
“京沪两城政策优化对市场带动作用最强。”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近期一次分享中表示,广州、上海优化限购政策之后,北京、深圳相关政策亦有松绑的预期。
除了刚宣布的公积金新政,北京市场调控工具箱中,仍有不少利器可用,比如上调普宅标准线、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土地限价、新房自主定价等等。这其中,效仿广州放松远郊等局部区域限购的传言一直不断。
一位头部房企北京区域高管告诉作者,他们此前曾与住建委沟通,希望解除通州区“双限购”政策,但碍于市场影响大,最终无果。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该地“双限购”已持续8年,需同时满足北京市和通州区限购政策才能购房,去年全域仅台湖和马驹桥两个板块解除限制。
从拿地来看,近期已有成都、济南、合肥、厦门等地取消土地限价,重回价高者得。虽然北京仍未跟进,但依然是房企重仓争夺之地。就在10月31日,丰台区郭公庄板块两宗地,吸引了中海、华润等6家央国企竞拍,合计拍得130.3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11.37%。
不过,市场乍暖还寒之际,即便幸运摇号拿到地,卖房也是考验。
上述营销操盘手对作者感慨称,为了能从集团抢到拍地资金,大家都会拍着胸脯保证去化,但现在客户量骤降,为了抢客户,只能疯狂去卷竞品,价格、得房率、装标,能用的手段都使劲上,“但最怕的就是客户对你说,‘对不起,我觉得后面还有更好更便宜的,我再看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