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程将加快,针对风险暴露机构“定点拆弹”仍是重点|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程将加快,针对风险暴露机构“定点拆弹”仍是重点|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本报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近些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深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首当其冲,“危”与“机”并存。

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金融机构改革方面,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出“建立以国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为主、小银行服务区域为辅的格局”的重要部署。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的同时并不意味不再需要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对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也指明,中小金融机构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同时,会议强调“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其中“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成为当前风险防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银保监会依法依规接管包商银行,稳妥处置锦州银行、恒丰银行,推动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有效遏制了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不过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未来分类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针对风险暴露的机构“定点拆弹”仍将是重点工作之一。

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程将加快

近些年,城商行被部分股东“掏空”,侵害储户和其他股东权益的案例频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腐败现象频现。

2005年至2019年,“明天系”通过注册209家空壳公司,以347笔借款的方式套取包商银行信贷资金,形成占款1560亿元,且全部成为不良贷款。

2022年,河南等地多家村镇银行出现“取款难”,暴露出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难题......

整体来看,国内中小银行整体呈现出“量多质弱”的特征。较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而言,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风险抵补能力弱,且高风险机构聚集。此外,部分地方中小银行长期与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捆绑,隐性负债高企,风险不断积蓄。

纵观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被多次提及,并再次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预测,中小银行风险化解进程将会加快。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面对冲击时往往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要完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着力强化早期纠正硬约束,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马家进提到,大力推动合并重组。在合并重组过程中应重点明确重组目的:以化解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应重点考虑合并重组过程中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谋求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应对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充分分析,为新银行制定一套特色化发展战略。

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就屡屡被金融管理部门提及,成为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市场机构多认为,在中小银行数量众多、资产质量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通过合并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模式有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常态化。

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就有34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获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不断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则批复,同意石家庄新华恒升村镇银行吸收合并藁城、晋州两家恒升村镇银行。此次为之前少见的同级村镇银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的案例。

“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注资重组和兼并是处置问题金融机构较为主流的方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此前表示,这种方式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也可以降低政府干预成本与财政压力,在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问题银行的平稳退出。

但长期来看,合并重组并不能确保中小银行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必然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相关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成为关键。

曾刚表示,中小银行风险暴露除了和自身经营以及竞争环境变化有关,公司治理失效也是我国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的主要根源。完善相关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建立更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大金融科技以及人力资源投入与储备,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

此外,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金、处置不良资产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伴随着改革化险深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总体下降。

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

中小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型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偏弱,资本补充渠道相对狭窄,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等资本补充工具难度较大。优先股、永续债等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仍然面临门槛高、成本高的问题,难以成为中小银行主要的资本补充渠道。

相比于上市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未上市的中小银行主要依赖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但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行,利润向资本补充的空间有限,而与此同时,随着信贷投放规模的持续高增,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有所上升,进一步影响中小资本充足率水平。

在此环境下,中小银行资本状况持续承压,资本补充及风险防范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出“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

“银行业股价普遍低于净资本,除了利润补充外,资本金补充渠道较少,特别是中小银行。”FOST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表示,目前有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是作为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工具,未来预计可能会创新更多银行补充资本的工具。

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创新形式,起源于2020年。当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允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新渠道。

可以看出,今年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此前《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仅前五个月,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广西、大连、河北等多个地区政府披露的专项债规模总量达109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量630亿元。

“银行资本是支持银行发展、维持银行正常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市场环境下行时存在风险逐渐暴露的可能,盈利水平欠佳的中小银行依靠自身经营能力补充银行资本的路线受到掣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同时,明明提到,多地政府积极筹措改革化险资金,发行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以时间换空间,对于中小银行化解自身风险、优化经营机制、挖掘盈利空间以立足长远地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来讲大有裨益。

此外,业内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还兼具了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地方政府现在通过补充资本金,加强地方对当地中小行的控制,压实属地责任,严防道德风险。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地方财政真的控制中小银行后,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避免银行陷入新的风险,又成为一道新课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要利用资本补充的机会,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以此为契机加快机制转换,推进银行改革。从根本上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银行以此为契机推进体制优化改革是关键,否则补充的资本很快就会耗尽。”董希淼说道。

除了风险化解外,金融机构改革方面,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出“建立以国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为主、小银行服务区域为辅的格局”的重要部署。

会议强调“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这与2017年“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定调有所变化,更强调差异化定位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现代金融是一个规模为主的金融体系,这和传统的金融体系不太一样,这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大力发展国有金融,做优做强国有金融机构。

“这并非表示当前不再需要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刘晓春表示,在整个金融体系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无论是支持力度上,还有风险的防范上面,大型金融机构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总体上不太主张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更多的还是要立足于当地经济,支持一些特殊群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9043.html

      
上一篇 2023-11-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