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意安
又逢财报披露季。
三季报是企业在一个完整财年中的最后一次业绩亮相,三季报之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关注就开始转向对下一财年的业绩展望。对银行业而言,今年的经营难度较之往年无疑更甚。为刺激复苏,政策密集出台,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认房不认贷、下调住房贷款比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重磅政策频出,压力给到银行侧。
但讲真,从当下密集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来看,银行们的油门有没有到底,家底不同,体感完全不同。虽然政策一视同仁,但业绩稳一点、坏账低一点、拨备高一点,安全垫也就更厚一点,缓冲地带余量也就更足。换言之,经济降温之际,强者恒强的规则更加凸显。
近日,宁波银行发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宁波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资产总额26,702亿元,比年初增长12.85%;实现营业收入472.35亿元,同比增长5.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49亿元,同比增长12.55%,各项贷款12,167.84亿元,比年初增长16.33%;各项存款15,852.54亿元,比年初增长22.22%。
而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的背后,宁波银行的不良率仍旧维持在行业的绝对地位。三季报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80.57%。
从经营细节来看,相较而言全国性银行的净息差同比降幅基本在20-30bps,宁波银行净息差仍有1.89%,同比下滑了仅10bps,而与此同时,相较于很多同业的负增长表现,宁波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0.89%,可见其定价能力突出的背后,是惊人的客户粘性。
1
锁定优势赛道,锚定小微发力零售
过去这些年,尽管所有的银行都在强调专注主业、扶持实体经济,但如何将这样粗放的战略目标拆分成具体的经营目标,极其考验银行的经营艺术。
宁波银行是极少数很早就意识到自身能力边界的城商行。
对城商行而言,承载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其所在腹地和辐射区域的经济状况是最重要的经营基础。立足宁波、辐射长三角,宁波银行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但优渥的土壤并不是制胜关键,长三角的银行竞争十分饱和,找准发力方向才是胜出的关键。
在浙江,小微企业数量已达29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在宁波,这一数据则更进一步,超过了95%。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宁波银行将小微企业群体锁定为核心客群,战略定位清晰之后,宁波银行在小微赛道上做到了极致纵深。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零售公司客户 达到42.1 万户,在对公客户中,9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在城商行梯队中,如此前瞻性地意识到零售价值的银行,并不多见。持续探索小微客户的综合经营新模式,为宁波银行沉淀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宁波银行坚持“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持续钻研客户生命周期经营逻辑,围绕客户结算、融资等资金流,迭代优化“五管二宝”、企业APP等产品,解决客户痛点。
公司业务盈利的构成中,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继续不断提升,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公司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占比达到36.05%,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零售业务增长同样突出,其中,消费信贷也是宁波银行三季报的一个重要亮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大环境的降温,消费主义浪潮已然退却,但消费心智也变得更加成熟,为消费市场健康长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023年,必须承认,消费确实是拉动了经济。日前国务院发布数据,前三季度,我国17省份GDP增速高于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达到6.8%,成为GDP增长的重要支撑。为响应提振消费信心,宁波银行持续发力消费信贷,2023年前三季度,个人贷款较年初增长21.14%,实现逆势增长。
贷款端表现亮眼的同时,存款端增长同样强势。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存款增加2882亿,较年初增长22.22%,其中,个人存款增长44.08%,增量贡献达到43%。
宁波银行以主业为圆心,不断扩大服务半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矩阵,即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以及子公司方面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大利润中心。
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各利润中心协同推进,发展良好,依托“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持续钻研客户生命周期经营逻辑,推动公司商业模式升级优化。而宁波银行商业模式转型成效也逐步显现,RWA增速逐渐慢于总资产增速,规模增长对资本的消耗减少,朝着内涵集约化经营迈进。2023年前三季度,RWA 17364.84亿,较年初仅增长11.95%,增速低于总资产12.85%的增速。
2
资产质量超稳健 不良率15年未破1%
论及银行板块的头部蓝筹,城商行梯队如果只选一家,宁波银行赢得几乎毫无悬念。
蓝筹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种共识。共识是文火慢炖熬出来的,需要经历漫长淬炼。因此,“稳”比“快”重要得多。随着时间的推进,稳定的成长最后会滚出硕大的雪球。
即便单一数据来看,宁波银行不是规模最大的、盈利最多的,但是综合业务的稳健度、成长性,这样的业绩表现确实是业内独一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宁波银行在零售金融的优势,相较于以传统对公业务,零售金融的韧性很大程度上平滑了风险波动。
从2007年上市至今,15个完整财年里,宁波银行资产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但不良率从未超过1%。三季报稳健依旧。截至2023年9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2.70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贷比3.66%,拨备覆盖率480.57%,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
评估一家银行的价值,最重要的维度就是资产质量。这一评估不局限于当下的不良数据,更重要的是这一数据背后的资产结构。进一步向下穿透,其评估要素涵盖了客户的行业分布、经营质量、是否有健康的未来现金流,是否具备长足的发展潜力等等。而决定这些东西的,是银行能否知行合一地践行其经营理念。
宁波银行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理念,面对外部经济形势严峻的挑战,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始终坚持风险垂直化管理,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科技”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在着力强调的东西,但银行的本质仍是服务业,科技只是赋能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宁波银行在坚持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风险经营是门技术,也是艺术。
需要明确的是,银行经营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其实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穿越周期。所谓风险控制,其实是凭借自身的经营能力最大程度地缩小风险震荡的方差。宁波银行能够以一个小小城商行的经营体量成为当之无愧的蓝筹标的,靠的正是在这一点的极致表现。
原创|独家|深度|
有思想的
十字财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