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再跌15% 组件价格应如何回归理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本周,价格暂停更新的硅料终于有了动静。

11月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6.79万元/吨,较上一期价格下跌15.23%;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6.97万元/吨,较上一期价格下跌15.10%。N型料跌幅有所扩大,成交均价为7.52万元/吨,较上一期价格下跌19.23%。

从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来看,硅料价格已经逼近6万元/吨,并创下年内新低。这对于目前持续跌价的产业链而言,将会是一个信号:本轮的价格调整周期或尚未见底。

上游的降价自然会继续传导至下游端,并影响着当前竞争激烈的组件价格。

10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组件采集开标,P型组件的最低报价再次跌破1元/W,挑动了市场神经。尽管近期业内人士多方呼吁警惕非理性“价格战”,但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行业竞争的激进情绪或将远超预期。

硅料跌价,有大厂延后新增产能

根据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本周单晶复投料、致密料和菜花料的最低成交价格已经分别降至6.80万元/吨、6.60万元/吨和6.30万元/吨,而N型料的最低成交价格已经来到了7万元/吨。整体来看,今年硅料的价格降幅达到了70%。这背后,与今年硅料环节产能释放改变供需关系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硅业分会由于未能获得足够的新增成交信息而暂停市场价格公示,即在月末之际,本应是新一轮硅料谈判和签订的周期拉开,但五大硅料龙头企业在上周均未有新增订单,从而导致市场并未出现实际成交。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机构指出,硅料下跌趋势已成,11月上旬的成交价格将异常激烈。

“10月份执行8至9万元/吨的价格,10月底这一周商定11月份长单提货执行价格降幅15%至19%不等,主要是下半年以来新项目陆续投产放量,增加了供应。另外,年末下游各大厂控制产品库存、下调生产负荷,减少硅料采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实际上,作为硅料的需求方,硅片企业的开工率将直接影响上游需求。但近期的硅片价格显示,无论是M10、G12,还是N型硅片,各类型硅片的价格跌幅甚至超过了同期的硅料。并且,目前的价格甚至已经触及部分硅片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因而,去库存成为当前硅片企业的首要工作,下调开工率、低价销售的情况已经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下降的影响,已经在各大硅料龙头企业的财报中有所体现。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三季度业绩集体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大全能源于近期公告了新项目将延期投产。公告显示,该公司于2021年12月与包头市九原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2.1万吨半导体多晶硅项目,项目分两期建成。

上述项目中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原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但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该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该年产10万吨硅料项目整体进度滞后。大全能源表示,该项目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日期将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

迫近1元/W,组件价格竞争正恶化

继10月中旬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价格惊现破1元/W的报价后,国家能源集团组件集采项目近日的开标价格再次引发市场热议。

根据行业媒体《光伏們》整理的信息,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采容量共10GW,分为8个标段,P型、N型组件需求均有,共计11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供货时间为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

标段1至标段4为P型组件采购,每个标段的平均投标价格在1.03元/W至1.05元/W不等。但在标段1,除了一家企业投出了1.111元/W的价格外,其他10家企业的投标价格均低于1.1元/W。并且,最低的报价为0.963元/W,比华电集团的集采最低价还要低。

如果说10月中旬华电集团的组件集采开标情况,开始引发了业内对于组件价格低于1元/W的大讨论,那么此次国家能源集团的开标情况必然使得这一讨论发酵。

事实上,仅从国家能源集团此次公布的开标情况来看,不仅P型组件价格快速下降,N型组件的价格同样如此,P/N型的价差进一步收窄。例如,在标段5至标段8的N型组件投标价格中,其平均价格已经跌破1.1元/W,在1.083元/W至1.977元/W不等。其中,最低报价1.05元/W上下浮动,这意味着P/N型的价差已经收缩到0.05元/W的水平。

在业内普遍看来,1元/W的价格水平已经是绝大多数组件企业的红线。10月31日,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在业绩交流会上便指出,近期组件环节出现了非理性价格,已经直逼1元/W的水平,这一价格全产业链难以盈利,将对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价格趋势以及P型技术向N型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不少的P型产能将出清。在当前新旧产能更迭之际,多种因素的交织加剧了行业价格竞争走向恶化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回答投资者关于行业价格何时能回归相对合理的水平时,李振国也表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多晶硅一度回弹到8至9万元/吨,组件反而一路继续下行,直到跌破1元/W,“这是组件端严重过剩造成的。当然越跌越不交易的心理会加剧下跌,大型采购招标项目也会遭遇‘踩踏’。”

“有说法是组件价格跌破1元/W后,可以让硅料再跌。但硅料每跌1万元/吨,组件成本只会减少0.025元/W,而投资巨大、需要连续生产的多晶硅厂,没有几家有1万元的降价空间。”在吕锦标看来,当前还是要让分布式应用回归正常的需求,让大型的招标减少价格的权重,加大企业品牌、产品可靠性方面的权重。“现在的高效组件价位,已经不是测算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敏感指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6659.html

      
上一篇 2023-1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