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冯典俊 赵景致 每经编辑:廖丹
近日,国际金融论坛20周年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举行。IFF学术委员、法国巴黎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作为受邀嘉宾出席论坛,并围绕“中国经济中短期展望”进行发言。
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政策要点是什么?未来增长动力在哪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会后就相关话题与陈兴动对话探讨。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NBD:今年3月底,人民币在中国跨境收支所占份额升至48%,而美元所占份额从最高时期的83%降至47%。人民币在跨境收付中占比首超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呢?
陈兴动:可以看出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政治局势、贸易保护主义、经济碎片化等因素影响下,必然使得以中国、中东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兴起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潮流。中国在2009年已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但后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容易的事情。因为要使本币“走出去”,重要的是国际社会能够接受。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调整对外部的经济依赖。因此,中国有必要更多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顺应了这个潮流。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就遇到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经济形势,此外内外部的影响也比较大,原因在于人民币“走出去”了,但是国内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海外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就会下降,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将海外人民币转换成美元。因此,在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问题是,国内利率在往下走,但是海外人民币的利率在上升,出现内外差。
当然,人民币能不能取代美元,这在一段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它会进行一个边际上的改进,增加人民币的分量,降低人民币在国外的风险度。
可从三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内主要的增长动力?
陈兴动:我认为是结构性调整。中国经济增长近年受到影响,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房地产的影响;二是疫情的影响;三是2021年以来一系列行业调整政策。
这些因素叠加一起,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最近政策有边际上的改善,但似乎改变不了趋势。这个趋势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争论的,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究竟是周期性挑战还是结构性挑战。我认为是结构性的挑战。
现在的结构性制约是什么?是需求不足。现在供给过剩,我们拥有全世界超过30%的工业制造能力,但是我们只能消化18%。也就是说,我们40%左右的制造力需要国际来消化。但是今天我们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要下降的,所以需要结构性调整。
可以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地方有很多,中国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比如消费领域,在我们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比不到55%。尽管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94%,但这种情况能不能持续?
结构调整的第二个领域是城市化。我们城市化程度不低了,但还没完成。中国的城市化要进入第二阶段——都市圈的发展,如大湾区。目前,我们城市化面临的问题是:一是我们的部分城市还有户口管制;二是城市化的增长速度挺快的,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增长的城市人口也集中在中小城市、县级城市,但这些城市的经济机会相对较少。
结构调整的第三个领域是地方之间的竞争。部分地方之间的产业结构很相似,我们应该调动各自的比较优势。过去的增长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竞争,现在中国国内市场足够大,未来的增长应该是地方之间的竞争,利用比较优势产生博弈,在竞争中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