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2021年达峰后开始衰减,不再保持单调递增,是重大的不连续性,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
文 |陈愚
未来我国哪个区域的用电增量更大、增长持续的时间更长?是东南沿海还是中西部?
煤电、气电、核电等电源项目投资决策时,常用电力电量平衡测算未来几年的电力盈缺和电源设备利用小时,结合电价、燃料价格、单位造价等参数,测算电源项目的经济性。电力电量平衡是短期定量预测工具,2—3年内的预测精度较高,3—5年的预测精度下降,难以预测5年之后的电力供需和利用小时。煤电、气电建设期18—24个月,核电建设期5年;投资决策时预测的电力盈缺和利用小时,待到项目建成时,其预测精度已下降、甚至失效。
煤电、气电的运行寿期30年,三代核电运行寿期60年,需要配套远期预测。能源模型是远期预测定量工具,通常是耦合使用自上而下能源经济模型和自下而上能源技术模型。不论哪种模型,都是系统工程,需要海量数据库和专业团队的巨大工作量作为支撑。能源模型的预测结果易受外生给定变量影响。
大部分研究机构认为,中西部地区因为人均用电水平低,未来用电增速将高于东部地区 ,是用电量增长的主力军。
本文采用极简的定性分析法,聚焦单一变量——人口,分析我国远期用电增量的区域分布,认为未来用电增量大的行业的分布,均和人口聚集和分布高度相关。参考日本人口、用电量达峰回落后的经验,分析我国人口总量和流动的变化规律,认为:胡焕庸线以东、尤其是东南沿海作为未来的人口净流入区,将是用电量高增长地区,且营商环境好,是我国最优质的电力市场。
用电量高增长行业分布和人口分布高度相关行业和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为了分析用电量的区域分布,首先分析各行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详见下表。
生产侧 的电力消费:海拔、降水量等地理气候因素影响一产分布、继而影响人口分布,且相当部分一产为劳动密集型,一产的区域分布和人口 分布高度相关。制造业中,日用品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倾向于居住在教育、医疗等资源较好的繁华地区;建筑业在人口聚居区域建设房屋。仅采矿业、高耗能产业等少数行业,产业分布和人口聚集可相对分离,人口相关性低。
消费侧 的电力消费,其用电分布和人口分布高度相关。
三产和生活用电的电量占比提高
2005年开始,多数年份我国二产的用电量增速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三产和生活用电的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二产用电量增速低,导致我国二产的用电量占比显著下降,由2005年的75.4%下降到2022年的66.0%;此消彼长,三产和生活用电的占比逐渐提升,由2005年的合计占比21.6%,提高至2022年的32.7%。
三产和生活的用电量及占比将继续提高
2022年,我国三产和生活的用电量占比提高至32.7%,但远低于美、英、法、德、日等后工业化国家——二产、三产和生活用电三分天下。
从人均用电量看,2022年我国人均年工业用电量4038千瓦时/人年,已经超过英、法、德、美;三产和生活人均用电量分别为1053、947千瓦时/人年,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均生活用电量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人均三产、生活用电显著低于对标的发达国家,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将成为用电量增长的主力军,用电占比将继续提高。
现代化工业分布和人口分布高度相关
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将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代化工业体系、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倾向于居住在发达、繁荣的大城市;亦即,二产的用电增量主体,将和人口分布高度相关。
中国人口达峰回落和大城市化
我国人口于2021年达峰,2022年人口开始下降。城市化、大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 汇集,胡焕庸线以西人口下降速度将高于全国均值,东南沿海依靠人口迁入、人口可继续增长一段时间。
人是终极资源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Paul Romer提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人是终极资源。人口规模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得更多人从事科研和创新的工作,传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为全社会所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古罗马帝国,煤被当做黑玉,是装饰品;燃烧时有烟,被认为可通灵、辟邪,和亡灵的世界沟通;中世纪开始成为燃料,提供热能;蒸汽机发明后,化石能源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发明后,动能转化为电力。物质一直都存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人的认知能力。
我国人口2021年达峰
2021年末,我国人口达到141260万人的峰值。2022年,我国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是建国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底人口下降至141175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800多万,2023年人口将比2022年底减少约300万。
199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91,首次低于世代更替率2.1;之后,我国的生育率始终低于世代更替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世代更替率。生育观念成型后,扭转难度较大,预计未来我国人口将持续下降。
人口流动:胡焕庸线的固化
1935年,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黑河—腾冲线,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将我国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胡焕庸线东南部面积占比为43.8%,西北部56.2%,面积基本相当,但人口分布疏密差异悬殊:东南部人口占比96%,西北部4%。胡焕庸线深刻揭示了中国自然、经济、人文等因素的综合格局。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西北部人口占比6.5%,东南部人口占比93.5%,两半壁的人口占比变化极小,显示了胡焕庸线的稳固性。
2000、2010、2020 年,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比分别为 35.6%、37.98%、39.99%,20年间提高了4.39%。胡焕庸线固化的同时,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汇集。
规模效应:城市化伴生大城市化
理论物理学家Geoffrey West的《规模》一书,对城市的规模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城市人口翻倍,人均收入、专利数等经济参数遵从约1.15的指数增长,人均电线长度、加油站数量等基础设施成本降低15%。大城市的规模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促进了大城市的人口占比提高。
英国、美国、日本的城市化率分别在1850年、1920年、1950年超过50%,2018年城市化率分别为:英国83.4%、美国82.3%、日本91.6%。城市化的同时伴生大城市化,例如,美国有300个MSA ,1920年22%的美国人生活在top20的MSA,2010年该比例提高到37.5%,人口逐渐朝超级大都市汇聚。日本人口峰值的2008年,东京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1%,2020年东京人口占比提高至11.1%。
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65.2%,处于城镇化中期。参考发达国家的规律,我国在后续的城市化进程中,也将伴生大城市化。而大部分存量大城市,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尤其是东南沿海。
日本人口和用电量变量
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口在持续增长,2008年后用电量进入平台期;德法的人口保持增长,2008年后用电量在略有下降;日本的人口和用电量,2008年之后均下降。因此,本文选取日本,分析分区域用电量变化趋势。
图5 美德法日的人口和用电量概况
人口数据: 联合国,电力数据: 基于国际能源署数据,按照我国用电量的统计口径计算
日本人口达峰后,少数核心区域人口继续增长
1957年起,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率2.1,因为死亡率降低,总人口量继续增长至2008年的峰值1亿2808万人。近年日本生育率低至1.3,截至2023年3月1日,日本人口1亿2457万人,比2008年减少351万人。据分析,2050—2065年日本人口将下降到1亿以下。
总人口下降,但日本少数区域人口保持增长;以2015—2016年为例,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爱知、福冈等地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外来人口迁入 ,冲绳的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较高的出生率 ;其余大部分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社会增减率 均为负值,人口衰减。
2008—2020年,日本总人口下降1.2%,8个县 人口保持增长,除福冈、冲绳外,其中6个县均隶属于三大都市圈;其余39个县的人口下降,其中青森、岩手、秋田、山形、福岛、德岛、高知等7个县的人口降幅超过10%。
人口增长区域的用电量降幅低于全国均值
日本的用电量和终端电力消费量峰值出现在2007年,随后逐年下降。2019年,日本终端电力消费量8095亿千瓦时,比2007年下降12.8%。2007-2019年,日本人口保持增长的8个县,其中7个县的终端电力消费量降幅低于全国均值,仅福冈县的降幅 略高于全国均值。
东南沿海区域用电量增长后劲足
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用电增量主要来自高附加值的二产、三产和生活用电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分布和人口分布密切相关。
每一个理性人用脚投票,汇聚而成的人口流动趋势,是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电力消费增长最重要的自变量;同时,人口又是经济发展的因变量,人口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汇集。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不断迭代。
我国人文地理的先天条件,导致人口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聚集,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规模效应将持续强化这一过程。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遵循马太效应,损不足以补有余,强者愈强。2021年我国人口达峰后回落,叠加大城市化、人口向东南沿海汇聚,意味着中西部人口的衰减速度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南沿海省份作为人口流入区域,有望在全国总人口开始下降后,依然保持一段时间的继续增长。
我国的人口已经达峰,但人均用电量保持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我国用电量达峰之后,参考欧美发展经验,总用电量可能进入平台期;但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增减趋势将发生分化,而人口变化趋势是导致用电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预计东南沿海省份,在全国总用电量达峰前,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国用电量达峰后,因为区域人口继续净增长,区域用电量依然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且营商环境好,是我国最优质的电力市场。
建议
我国人口2021年达峰后开始衰减,不再保持单调递增,是重大的不连续性,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煤电、气电项目的运营期是30年,三代核电是60年,水电甚至可运行百年,投资决策时需慎重考虑当地人口增长趋势对未来用电量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