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榕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3年起,我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至2023年这十年间,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高速发展,不仅完成了自身升级进化,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贸易总额达到了19.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6.4%的增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的业务开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结构特征,东南亚经济体成为“一带一路”业务中的首选地,是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中国企业的参与模式和成效引发关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哪些企业参与度最高,发挥了更明显的积极作用?东南亚地区缘何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热土?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策略又呈现怎样的新变化、新趋势?
受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基建扬帆出海
基建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核心驱动产业,十年间收获颇丰。据商务部统计,2013—2022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由715亿美元增加至1296亿美元。
尽管2020—2022年受到全球疫情暴发影响,我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工程规模整体收缩。但2023年以来,随着全球疫情好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建需求回归常态,海外基建市场增长预期稳中向好。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是衡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的指标,其发展需求子指数越高则表明基建投资需求和市场潜力越大。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建需求指数自2019年的130大幅下滑至2020年的121。而随着疫情状况好转,“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在2021-2023年间快速恢复,并在2023年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工程合同额7253.5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营业额5295.2亿元,同比增长4.8%,“一带一路”基建合作保持较快增长。
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广阔,涵盖152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88.8%,普遍属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率、人均收入较低,城镇化率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中长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需求旺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基建项目的投资热度显著增高,未来前景可期。
由基建投资带动海外机械、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产业需求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出口提供了增长新动能。浙商证券研究所研报显示,2021年与2022年,我国“一带一路”机械设备公司海外业务增速分别为24%、11%,建筑材料公司海外业务增速达到46%与25%,随“一带一路”市场沿线需求持续高增,与基建相关的产业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
浙商证券研究所指出,考虑海外经济复苏、我国出口新格局、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及增速、一带一路地区订单增加等维度,未来能够稳健推进国际化战略、拥有出口需求产业链、具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上行周期中把握更大的市场机遇。
东南亚成为发展热土
在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东南亚地区是疫情缓解后基建需求改善最明显的区域。
这主要归咎于全球供应链转移、经济增长动能持续以及顶层政策和资金的强力支持。
东南亚国家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大、增速高,充足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承接发展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促使东南亚经济体成为国际资本和各国承包商最为关注的热点市场。当前,不同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在东南亚陆续投资设厂,推动了东南亚国家在办公楼、厂房、仓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持续提升。
制造业转移带动出口提速。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暴发时期,东南亚出口增长仍展现出强劲的韧性。2021年和2022年,东南亚各国出口均明显增长且远超疫情前的水平,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22年的出口金额较2019年增长均超过40%。出口的持续增长对东南亚各国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国家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相关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为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并提升国际竞争力,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府已将基建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
2019年,印度尼西亚发布《2020年—2024年国家中期发展计划》,政府明确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目标,规划资金达4500亿美元,其中42%将通过与国内外私营资本合作融资。菲律宾则提出“大建特建”“多建好建”等建设规划,宣布将每年基础设施支出维持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6%。在马来西亚,政府2023年规划基础设施发展预算达204.3亿美元,共有7615个各类开发项目计划,较2022年增长25.7%。
多重因素推动下,东南亚国家基建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目前,东南亚经济体既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23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基于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稳定的基建需求、最高的发展热度和显著的成本优势,东南亚地区指数得分升至127分,蝉联区域指数排名榜首。域内各国充分发挥在劳动力资源、生产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参与全球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重构为契机,推动交通、电力、房建、通信等领域的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生花,基建行业发展继续领跑全球。
紧抓发展窗口期,加速“本土化”抢占市场先机
塑料管道作为地产和基建领域重要的建材产品之一,随着海外市场投资复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中国管材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速突破7%。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塑料硬管29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出口PVC硬管9.9万吨,同比增长3.1%;出口PE硬管11.1万吨,同比增长24.9%;出口PP硬管3.5万吨,同比增长1.2%。
紧抓市场发展窗口期,中国联塑率先布局海外及塑料管道下游农用管道等薄弱环节,公司境外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财报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11.22、20.11、11.5亿元,保持了42.3%、79.2%、47.4%的高增长态势,境外收入占比由3.5%上升至7.5%。
从细分业务来看,2022年,公司境外塑管销售收入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3.8%。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管材境外销售达5.03亿元,约占全国塑管出口金额的13.8%。作为中国最大的塑料管道生产商,公司在中国管材出口市场中持续保有较高出口份额。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下游市场需求增速趋缓的情况下,中国联塑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开拓出第二增长曲线,为集团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管材生产企业,中国联塑在海外市场布局这条路上,也形成了一套更具符合市场、更可持续发展的打法。早在2007年,中国联塑已经拉开全球化布局的序幕,前瞻性的布局为集团把握潜在市场机遇提供了业务基石。从商品贸易起步,继而开展品牌合作、项目并购,并一步步走向海外设厂,中国联塑从北美市场起步、并逐渐在东南亚市场崭露头角。
这得益于中国联塑稳健的投资、生产策略。在投资策略上,中国联塑坚持“需求”优先、“市场容量”原则,先设立海外销售中心,开展商品贸易,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建设生产基地。在生产策略上,中国联塑通过“本土化”策略,以在当地市场投资建厂的方式,以更全面地融入市场。以东南亚市场为例,“本土化”策略一方面能够帮助集团合理规避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减少物料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本土化”布局能够利用东南亚市场较低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为业务争取更大的营收和利润空间,从而提升产品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中国联塑已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开设了生产基地,同时在11个国家及地区成立了海外销售中心。这一策略有效地应对了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紊乱等负面因素影响,使得中国联塑在2021-2022年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海外收入增长。
共建“一带一路”历经十年,中国企业出海正在经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嬗变过程。以中国联塑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改变过去简单的产品和技术输出模式,通过投资并购、建设工厂、输出技术和服务等方式,深度融入市场,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最早一批实现海外“本土化”策略的出海企业,中国联塑不仅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本土化”发展模式,同时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以及生产能力,以抓住潜在市场机遇。
产能层面,2022年,中国联塑在印度尼西亚的1期生产基地已投入运营,2022年下半年也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位于柬埔寨的生产基地顺利投产并开展本土销售;在马来西亚及泰国早已通过并购本土知名管道品牌的方式在当地成熟运作,稳打市场。此外,中国联塑正稳步推进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生产基地新建及扩建。
业务层面,中国联塑大力进军海外新能源市场板块。近两年,全球新能源产业需求爆发,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成为中企“出海”的新兴市场。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光伏产品增长67.8%。
中国联塑基于强大的制造基因,于2022年初进军光伏新能源产业,目前公司已参与90个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年收入达5.9亿元。为紧抓东南亚市场新能源产业机遇,中国联塑将子公司联塑储能总部设立于新加坡,以进一步支撑新能源产业在东南亚市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3年上半年,中国联塑启动印度尼西亚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未来,中国联塑不仅在城市建设层面进一步支撑东南亚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助力各国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十年来,中国联塑坚定地成为东南亚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伴随者,在扎根市场焕发全新活力的同时,为当地建设引入“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命运共同体”。展望下个十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联塑积极的“本土化”策略将为其在东南亚这一“新蓝海”市场收获更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