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新理财”即可关注!
昌平区财源建设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昌平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文/本刊记者 朱静
插 图昌平区财政局局长王淑红主持召开昌平区财源建设工作培训会议
财源,已成为当前全国各地政府最重视的要务之一。三年新冠疫情过后,地方财源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财源建设能够支持经济的复苏发展,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但如何从实际出发具体运作?地方尤其区级如何找到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的财源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在大多数地方仍未破题。
《新理财》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北京市昌平区在2022年前三季度及全年财源建设评估中,区排名跃升至全市第1名,相比2021年上升12名。其中财源储备、外迁服务成效、新设企业活跃度指标位列全市首位,新设企业增收、“服务包”机制增收等指标排名领先。2022年,昌平区共落地财源储备项目151个,新设企业财源储备落地收入1.9亿元,新注册央企户数33 家,千万级企业 4 家,2023年1月至2月,新设企业6392户,较上年同期翻番。
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选择了被誉为 “京师之枕”“股肱重地”的昌平区进行采访调研,以期探寻财政作用经济,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财源发展创新方案。
体制改革带来内生动力
四年前,正是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的攻坚期。昌平区财政局局长王淑红向记者介绍:“那时候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纳入退出名录,昌平区财政拿出100亿元左右来做疏解,其中包括上亿元的企业。疏解过程确实让人很难受,但没办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必须要清走,以此加强制造业腾退空间盘活利用。”在疏解的过程中,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原有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镇街与企业服务脱钩、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另外,受近几年增资政策、镇街机构改革和协管员队伍改革等影响,镇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基本支出不断增加,原有体制已无法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和发展需要。
研究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昌平区财政局就改革方向、理念与举措等方面,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按照权责匹配的原则,科学划分了区、镇两级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事权和财权相统一,有力推动了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区镇协调发展和全区性重大战略实施的事项界定为区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城乡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小型公共基础设施运维,以及积水点改造等小微工程建设等事项界定为镇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将区、镇两级共同负责的事项,由区与镇街两级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共同负担。同时,对于镇街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存在的资金缺口,区级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此次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奖励转移支付和加强基层治理奖励转移支付,对镇街抓经济、促回迁、引增量,以及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等给予奖励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此次改革还整合了接诉即办、城乡环境建设、扬尘管控等考核奖励政策,设立了科学合理考核指标和资金分配方案,由镇街统筹解决属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了镇街事权保障能力。
同时,昌平区财政探索建立镇街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评价工作方案及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财源保障、运行成本、管理效率、运行成效四个维度,围绕“组收努力不努力、钱花得节约不节约、管理规范不规范、成效显著不显著”四个财政运行核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合成财政运行状况及效能指数,以促进镇街加强成本管控,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运行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王淑红认为,财政要当经济的“酵母”,要科学运作,绝不能坚持惯性思维。正是在这种政府理财新思维的引领下,各镇街也在“发酵”着一系列的改革。龙泽园街道推出财源工作“12345”工作法,做到街道上下“一盘棋”,打出财源建设“组合拳”,当好企业“服务员”。史各庄街道则紧抓“两区”建设契机,以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为重点,为高端产业布局提供空间支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昌平区正式印发了《关于昌平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昌平区此次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财政工作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财源专班高效运转
如果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从“内生”的纵向方面促进了转变,那么昌平区还通过建立“财源专班”从横的方面加速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财源创新。
众所周知,财政不是一个孤立的部门,很多看似完全可行的理论设计实际上并不是财政可以独立完成的,可能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可能需要其他预算部门的配合,也可能需要上级财政的推动。也就是说,要想推动一项工作,要以一个地方的“合力”来完成。
2020年初由昌平区政府组建,财政局牵头成立了昌平区财源建设和收入专项工作办公室。财源专班是一个专门负责财源建设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并实施财源建设规划和政策,加强财政监督和内部控制,协调各部门合作,推进财源建设相关项目的落地和推进。财源专班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协同固投专班,筛选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项目。具体来讲,就是项目按照预计完工时间排序,纳入区级财源储备库,每季度与固投专班对接,更新项目进展,精准调整企业名单;协同“两区办”,梳理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将两年内预计可落地的项目纳入储备库,每月更新签约进度,监测落地情况。另外,财源专班还协同“服务包”专班和各镇街,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力度,解决企业诉求,监测项目进度。
在财源专班的推动下,昌平区依托“两谷一园”创新高地,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命科学国际论坛以及各类高端展会、推介会,通过政策宣讲和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集中签约中碳创科、华清储创等18个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国药、先正达等26个生命科学领域重磅产业项目。财源专班协调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积极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建立、完善项目谋划储备长效机制,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
昌平区财源专班具体负责人石靖对财源专班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他告诉记者,根据财源专班的工作内容,他们建立了四级调度机制,即区委财经委将财源建设纳入重要议题和书记月度点评;区政府常务会每月专题通报财源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主管区领导专题研究重点企业走访和招商引资工作;区级专班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全区财源建设工作水平;镇街专班加大基层摸排力度,加强对企服务联络。由此可见,昌平区在夯实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造了专业化的工作班底。至此,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创新产业政策
在完成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专业的服务专班后,企业开始实现财富创造,这个时候产业政策就要到位了。昌平区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具有昌平区特色、操作性强的“1+1+N”创新政策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制定、出台一个综合性指导意见;第二个“1”指出台全区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N”指支撑上述意见政策的具体专项政策措施。截至目前,昌平区已出台10余项产业支持政策,重点覆盖财税类、产业类、要素类,从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人才保障和资金支持等多维度支持产业发展壮大。
为了确保昌平区的可持续发展,王淑红告诉记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他们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同时,财政局出台了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此外,他们还打造了“金牌店小二”品牌,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提升了吸引企业的软实力。通过这些措施,昌平区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昌平区还进行央地战略协同,共谋发展合作。昌平区实施了“部委—市—区”三级联动政策,与中央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期,在未来科学城召开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参建未来科学城座谈会,聚焦生物医药、先进能源等产业方向,放大集聚效应,吸引了一批新的央企合作项目签约,推动一批央企分支机构注册落地。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昌平区的发展层次和规模。
王淑红认为,尽管昌平区目前还未有央企总部落户,但他们积极寻找机会,通过持续跟踪和强化服务,主动与二、三级央企子公司对接合作。从税收政策、人才政策、产业基金、项目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以此来引导更多央企在昌平区进行产业布局。通过这一努力,昌平区成功引进了国药联润、昆仑北斗、智网数科等13家重点央企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昌平区财源建设的可复制性
昌平区财源建设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总结下来,昌平区财源建设抓住了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时代趋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财源建设变得愈发重要,财源建设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昌平区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通过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财源建设不仅仅关注短期效益,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第二,管理体制改革很重要。不同的改革方向,就会导致不同的实践结果。昌平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财政工作的内生动力。通过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和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财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这种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得财源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要求。
第三,解决机制。也就是如何落到实处,即解决方案。昌平区建立了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体系,实施了科学化、精细化的财政管理。通过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和奖励机制,激励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推动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使得财政支出更加精准、财政收入更加有序,进一步提升了财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记者在昌平区的实地调研可知,其中的关键在于财政局或财政局主要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新型业务能力。没有这个业务能力,肯定是拿不出解决方案的。
昌平区财源建设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昌平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在未来,昌平区将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为广大企业和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 《新理财》杂志2023年10月刊
责编:朱静
《新理财》2023全年杂志开始征订啦!
交流、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cfo920
声明:“新理财”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依法删除或修改处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