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没有财富的创造,就没有共富的可能。
A
2023年10月24日,有关中国企业家财富的《2023胡润百富榜》发布。钟睒睒继续为中国首富,马化腾重返第二,黄峥首进前三。
这是自1999年以来,胡润研究院连续第25次发布“胡润百富榜”。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1日,1241位个人财富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得以登榜,总数比去年减少5%;总财富比去年下降4%,至23.5万亿元。
百富榜中“前三甲”的基本情况是:
——69岁的农夫山泉董事长、浙商钟睒睒,以4500亿元连续第3次成为中国首富,但较去年缩水1%。好在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农夫山泉,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
——腾讯的马化腾,以2800亿元重返第二,比去年上升了3位。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财富比去年增长1000亿,即59%,以2700亿元首次进入前三,是2023年榜单上财富增长最多的企业家。
紧随其后的7位,分别是:宁德时代曾毓群、字节跳动张一鸣、网易丁磊、长江实业李嘉诚及其长子李泽钜、美的何享健及其家族、吉利李书福及其家族、阿里系马云家族。
在这前十位中,有1位新人,即吉利的李书福家族,财富比上一年增长了400亿,即30%,以1750亿元位列第九,上升了10位。
B
《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两大权威榜单。2023年《胡润百富榜》前十名中,杭商浙商占了5席,亦即一半,他们是:钟睒睒、黄峥、丁磊、李书福家族、马云家族。
这就叫:“厉害了,浙江!”
去年的《胡润百富榜》,是2022年11月8日出炉的。钟睒睒以4550亿元第2次成为中国首富,创造了“胡润百富榜”设立以来中国首富财富的最高纪录,比2021年增长650亿元,增幅为17%。
星光闪闪钟睒睒!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钟睒睒做实业做出了一片惊人的天地。他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农夫山泉和万泰生物,股价表现稳定,业绩增长突出……不过没想到,“冠军”钟睒睒在2023年有所退步,尽管“缩水1%”这个数字不算大。其实,这也是大势使然。
“季军”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作为拼多多的创始人,这位年轻的“80后”,现住上海。拼多多的眼光,其实并非都是朝下瞄着“便宜货”。以开放的眼光走向世界,已然成为拼多多的现实——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已登陆海外市场,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万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
所有排行榜,都会有升有降,这是变化的必然。网易的丁磊,是在2022年重返前十的。早在2009年,丁磊宣布“网易养猪计划”,曾经轰动一时。丁磊当然不仅仅是办实业养猪,他还是数字经济的代表性人物。在核心技术上,其3D引擎等产业关键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李书福家族成为2023年前十位中的新人,主要得益于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去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非上市部分主要企业沃尔沃汽车,成绩也不俗。李书福是著名的“造车狂人”“汽车大王”,目前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极星汽车、亿咖通、力帆股份、钱江摩托等。
马云家族2022年以1800亿元位列第九,比上一年下降了4位,掉了750亿元,达29%,财富降幅很大,主因是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的股价大跌。到了2023年,马云家族继续下降,从1800亿元降到1700亿元,从第九降到第十。这样“跌跌不休”,下一个年度会不会跌出前十?这是一个一年后会拉直的问号……
浙江为何富豪频出?背后就是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十年间浙江“民营老板率”就能翻番。没有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我始终认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其实应该叫“民富论”。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保护好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就是保护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富人企业家,是用户、消费者用货币“投票”选出来的,值得尊重。
C
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表面看起来是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实质却是最广大的普通人。
共富的前提是创造财富——先要大规模创造财富,然后才有可能走向共富,否则就可能是“共贫”。
著名学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曾说,两个世纪前,全世界人均每天的收入,折合成现价是3美元,而且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长期维持在这一水平。但现在,这一数字增加了10倍,达到人均每天33美元,这种规模的“财富大爆炸”是空前的。
穷人的共富、致富,并不是来自慈善,而是来自经济生产力的提升。麦克洛斯基还明确提出,更好的经济学需要和人文学科交互。在发展中的国度,确实需要科学、经济、人文的交融,用人文的和煦阳光照耀经济,用人文的温暖眼光看待财富。
今天我们感谢并祝福杭商浙商,因为他们的创新与奋斗,取得的成就值得欣慰,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让人骄傲的程度。企业和企业家们,要不断实践和实现从“套利型增长”到“创新型增长”的转换。
看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实体经济的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与世界级的大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不仅仅是企业规模差距大,科技含量的差距更大。如今能够“做大”,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但是还没有“做强”,因为科技实力比较单薄,并无“后发优势”。
去年胡润曾经感叹:“很难想象在2022年这样一个科技消费的大年,中国首富是生产矿泉水的钟睒睒,而且这个财富是达到了历史以来最高水平。”所以,向“创新型增长”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教的发展进步。
任何时候的经济发展,都不是要“火气”,而是要“烟火气”。解决好这个“元问题”,在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中,在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中,才能不断提振各行业信心,才能真正提振企业家信心。
先哲有言:“不蜕皮的蛇,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例外;若是抓着旧思想的‘皮’不放,人就会从内部开始腐坏。”弘一大师则说:“奋斗之心,人皆有之。”人生“躺平”不可以,事业“躺赢”不可能。今天对于企业家而言,不仅要做到“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更应该做到“创新之心,人皆有之”。
D
未来的财富,只能依靠不断的创新、创造以及良好的保护。如果人们看到未来的财富将有可能被“没收”,他们就会丧失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所以,对于财富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既有的财富,也要保护“未来的财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生产力、创新力、续航力。
共富的实现,离不开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创造,有赖于改革与开放。就在我快要写好这篇述评的时候——2023年10月27日上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李克强当总理的时候,在全国两会结束时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有许多回答让人过耳不忘:
2020年,人民日报社记者提问:“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我们的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李克强回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正是这个问答,让公众第一次知道了“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个数字,也知道了“共富”是多么重要和紧要。
2022年,最后一个提问的是日本共同社记者,问到“外国资本担心因为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政府会不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限制”,李克强回答说:
“我们说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奋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我们的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是的,长江、黄河不会也不容许倒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