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新理财”即可关注!
争当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文/本刊记者 俞明辉 刘鑫
插 图新理财杂志社人员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考察调研
“昌平区是首都平原新城,也是生态涵养区,全区通过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正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北京市昌平区区委书记甘靖中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2021年,昌平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四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并明确了发展目标、思路和任务。两年来,“四区”建设取得了扎实进展,昌平区正争当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近年来,昌平区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昌平区的高水平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目前,昌平区全区共有专精特新企业462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22家、上市企业39家。2022年昌平区全区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近日,新理财杂志社采访组专程赶赴北京市昌平区,实地考察了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等地建设发展情况。
企业:昌平区变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了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昌平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淑红说,虽然“四大中心”没有经济中心,但是经过多年来的梳理与发展,可以意识到“四大中心”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工作,而且经济工作非常重要。自2016年以来,昌平区每年拆迁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力度也是最大。通过一段时间的疏解和拆迁工作,天蓝了,水绿了,但是经济推动力明显下降。昌平区通过减量发展,为北京的环境治理、服务中央、发挥属地作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集中建设吸引高科技的、生物医药的、先进能源的、研发高附加值的、总部级的企业,逐步形成具有昌平区特色的经济产业体系。王淑红指出,“在严格执行禁限目录的同时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但也确实有一些困惑。比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清理存在‘三高’问题的企业,带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让企业去该去的地方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纳税额度较高、经济指标较好却面临拆迁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财与政的关系、都与城的关系、服务中央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怎样使现有有限空间资源和产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昌平区这样一个平原新城应吸引符合什么标准的企业?”
昌平区与核心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可能还有一定的经济上的差距,这在具体财源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但是考虑全局发展,昌平区在承接一些海淀区、朝阳区疏解出来的人口、产业的同时,也会疏解出一些到延庆区或者河北省,形成一个良性的梯队,共同发展。昌平区以前是以住宅用地、科教用地为主的“科教星城”,区位毗邻朝阳区、海淀区,还发挥着首都核心区的服务保障作用。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昌平区逐渐认识到在保障既有住宅用地功能、保障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发产业用地,建设具有昌平区特色的产业空间,进一步做好财源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
昌平区现有常住人口230多万人,在北京市排第三,仅次于朝阳区和海淀区。但昌平区的经济体量仅排全市的第八,人均水平更是全市末位。当前昌平区正处在大投入、大建设的时期,财政缺口确实很大,但是巨大的潜力就是昌平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昌平区希望将强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改变“潮汐式”人口流动模式,摆脱“睡城”的名号。例如,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沿未来城一线,正着力打造消费、时尚、文化一体的地标性建筑—超级合生汇;龙泽园街道聚焦餐饮和文体服务,建立了大型文化体育中心—回龙观文化体育中心;未来城依托产业优势,完善花园式办公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更多人才就地创业。
近几年,昌平区的企业反映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昌平区变了”,这也是让王淑红感触最深的一点,“昌平区之变不仅体现在自身对服务主体的态度、工作的方法及路径,还体现在外部环境的充分利用。昌平区正广发‘名片’,让自身优势被看到,从而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一方面,未来城地区提格发展,建立与中央部委的合作机制,每年开展央地促进会,扩大昌平区在北京市、全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西区通过科学家、院士及知名医药企业,扩大昌平区在世界的影响力。”
未来科学城:打造产业“核爆点”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市时强调,要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未来科学城也由此正式命名。2019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未来科学城规划》,明确未来科学城作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三城一区”主平台,规划面积170.6平方公里。202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未来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和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核爆点”。
未来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道:“未来科学城在‘三城’中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分为三部分,西部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概在2001年2月启动,主要是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核心的生物医药领域,聚集了一批医药生物健康渠道产业,面积约2.5平方公里。西部偏北一个是沙河高教园,另一个是园区自身建设的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主要的几家大型企业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移动。所以范围扩大的意义是把这几个原有的已经形成一定生态的区域纳到未来科学城的范围内。中间部分是城市绿心。东部、西部还各留了一小部分的战略留白区,以便未来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未来科学城围绕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和先进制造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年税收总体量在100多亿元,占昌平区整体的三分之一以上。依托自身存量,逐步拓展产业空间,制定街区共轨,布局产业型用地。比如生态园的三四期扩张、沙河高教园的拓展、北七家镇工业园区建设、小汤山区域布局美丽健康产业基地等。”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整合了东区能源谷、西区生命谷、中区高教园三个区域,以进行综合管理,属正局级单位。昌平区在未来科学城建设初期牺牲了大量的利益,为中央企业提供了价格低廉的用地,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昌平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良好的效益。花园式的园区建设为众多央企及分、子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承接区域,特别是总部在外省市如雄安新区的一些企业。
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标同在生物医药及新能源领域发展具有优势的大兴区,昌平区起步虽晚,但从去年开始抓速度、抓效率,利用加速度弯道超车,逐渐缩小与大兴区的差距。为了更好实现产业发展,未来科学城正大力保障产业用地,仅2022年产业供地就是前五年的2.8倍,今年还将继续努力提升产业供地的力度和速度,做到拿地即开工,整体使用流程大大缩短,从以前的6个月以上基本压缩到20多天。2021年以来,在昌平区区长支现伟的带领下,经过昌平区财源工作建设的实践总结,逐步研究和完善了手续流程,由串联变并联;优化办事路径,不交叉跑路;手续跑在前,工作提前做,加大科室间的联动,协调部门间规范标准,共商共事;行政机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产业导向梳理清晰。昌平区在财源建设及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走在了北京市各区的前列。从未来科学城的整体来看,这几年随着中央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将会生成生物谷核爆点、能源谷核爆点。
生命科学园:培育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未来科学城总体面积现有170.5平方公里,包括东部能源谷、西部生命谷和沙河高教园,统称“两谷一园”,生命科学园是其中创新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园服务处处长杨薇薇介绍:“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出发,生命科学园管委会于2000年入驻园区,为企业提供服务,从实际支持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了周周有走访、事事有回应的这种服务机制。昌平全区从区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与企业一一挂钩,对应服务。每年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走访,了解企业的发展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落实服务到位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园区联合各个职能部门帮助企业对应解决实际的需求事项。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对于外国专家回京、入境问题,商品出入关问题,还有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一系列人才实际需求问题,园区会去积极联合区教委,卫健委、区委组织部一一落实,把问题解决在实处。”
插 图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外景
生命科学园正积极落实北京医药健康新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从企业的产值税收来看,2022年昌平区医药健康企业的收入和产值分别达到800亿元和304亿元,占全市的30%和15%,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生命园除泰康人寿外,其他相关生物医药企业2022年税收信息流约88亿元,同比增长65%。今年1至7月,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税收信息流部分有2.52亿元,增长12%,在新冠疫情之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昌平区全区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新企业达到268家,其中上市企业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19家。生命科学园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科协认定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获得了一批荣誉。未来,依托昌平区的全力支持,生命科学园制订、实施倍增行动计划,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和美丽健康“三大赛道”,实施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实现三个“翻一番”:计划2021年到“十四五”末,产业收入由717亿元增至1500亿元,工业产值由282亿元增至600亿元,研发投入由51亿元增至100亿元。
为支持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园区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加快生命园三期建设,占地4.7平方公里,建筑规模313万平方米,可提供产业空间110万平方米。其中,生命谷的生物工程创新中心规模29万平方米,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规模25万平方米,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规模12万平方米。统筹构建“一核一带两片区”的生命科学创新走廊,即生命园创新核、前沿技术产业带、医疗器械片区和美丽经济片区。计划增量产业用地5600亩,未来3至5年可以为高品质医药健康产业再提供空间约450万平方米。
同时,不断推动重大项目落地。2023年全区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其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36个,累计总投资256亿元,预计年度投资45亿元,昌平区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园区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先正达等一系列项目都在进行改扩建,增加产业创新基地,好用来承载更多的新产品落在园区。同时,园区紧盯创新源头,转化落地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园区内的国家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使科学家们的创新成果直接在园区内承接落地。园区内丹序生物、蓝晶微生物、分子之心这些明星企业连续三年获得了HICOOL全球创业者大赛一等奖。
为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昌平区还精准构建了一批开放平台,包括全国首个国际研究型医院、首个疫苗检验中心。明年该疫苗检验中心投用后每年可满足4000—4500批次的疫苗批签发需求;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也在生命园内运行,已为百余家医药健康企业提供服务。当前,昌平正以生命园为核心,沿G6、G7高速公路扩容,打造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规划产业用地面积5600亩,提供产业空间450万平方米,加快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
来源: 《新理财》杂志2023年10月刊
责编:朱静
《新理财》2023全年杂志开始征订啦!
交流、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cfo920
声明:“新理财”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依法删除或修改处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