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如今,ESG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重要的‘护身符’。”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ESG中心主任施涵强调。
从公益慈善到企业社会责任再到ESG理念的出现,企业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随着时代演变,其中,ESG促进了企业全面内部化其环境和社会外部成本。
而聚焦“一带一路”ESG领域,施涵发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和合作中,中国企业已经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在投资和合作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利益,也注重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0月27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罗湖区人民政府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渣打银行战略支持的“2023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周”在深圳、香港两地举行。
作为本次活动周的重磅首发活动“2023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论坛”也在深圳同步开幕。其中,在“一带一路:中企ESG先锋实践”的平行论坛中,多位业内人士围绕中国企业的“一带一路”ESG探索展开讨论。
将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目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ESG探索已有诸多实践。
中金公司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陈济介绍称,从宏观、金融产业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的ESG探索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共建’隐含的意思是互惠互利,从经济学上来说,有效的资源要寻找一个更适合的匹配机制。中国的强项是制造业的能力,特别是绿色产业领域,‘共建’体现的是非常充分。”
陈济进一步解释称,中国的企业出海,实际上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横向的去中心化,一个是纵向的一体化,这在绿色产业里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出海是“纵向一体化”,它要再往上游走,去进一步的布局上游锂矿资源;而像比亚迪出海是“横向去中心化”,他们去东南亚布局新的产能,实际上都是在新的逆全球化形势下,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使得企业更安全。上述案例便能体现出中国企业在绿色产业中的“共建”特点。
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ESG探索,第二个特点是“将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目前,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是越来越紧迫的、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标准,可持续发展标准。
而对ESG的探索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风险。陈济认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也越来越体会到,企业的环境标准,不仅仅是为符合当地的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企业要用更高的要求,包括生物多样性等,才有可能去避免潜在的风险。”
“一带一路”上中企的ESG实践
作为一家较早将ESG作为重要战略的企业,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安琪表示,将ESG相关工作置于高位,也是和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一定联系,“我们从一个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发展为A+H股的上市企业,到如今作为国际锂行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参与方。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如果要国际化的话,必须要去寻找一种共同的语境。”
蒋安琪认为,ESG既定量又定性,“通过一些数据,或者是一些定性的指导,双方就比较能够在共同的语境下,去探讨一些需要共同达成的目标,这个对于提升效率,或者是对于中资企业的国际化,我觉得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招商蛇口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黄均隆认为,ESG管理的实质是企业怎样通过自身的一些可持续变革,包括企业业务定位、海外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的一些改变等,改善经营业绩并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使得公司高质量长远发展。
黄均隆举例说明了招商蛇口在“一带一路”的ESG探索。一是发挥招商蛇口的资源禀赋,为吉布提开发建设产业园;二是进行“老港改造”,将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利用为“非洲青年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我们以吉布提为主,筛选周边国家有创新创业思维的学员,我们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并组织来中国参观一流企业。”此外,黄均隆介绍称,未来还计划在吉布提成立孵化基金,对园区内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天使投资,以期望并支持其未来到香港上市。
“实际上,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追踪‘一带一路’上的企业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企业要利己,但是首先也要利他。”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总编辑黄晓敏强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