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20年前,一份报纸上的主标题,如今看来却与国情相违背。
要知道,2021年5月,国家进一步推出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
即“三孩”政策,鼓励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孩子。
此政策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
有专家站台,称此举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也有很多中青年吐苦水,直言不敢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政策随国情变化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
当时,中国人口已经破10亿大关,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2.3%。
显然,按照当时的经济水平而言,该人口数值和增长趋势,必定会对国家建设产生压力。
环境资源、就业资源,甚至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因此,计划生育油然而生。
此后人口数量的确得到有效控制。
到2003年,全国人口为12.92亿,人口出生率为12.4%。
也正因此,当年报纸才会提出“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的畅想。
那么,我们实现了吗?
事实证明,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在6.8%,并未达到0。
但这恰恰是令人放心的一点。
不少人对此更是直呼,幸好没有达到零!
原因很简单,随着时代发展,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有了明显不匹配现象。
实际上,自从199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连年下降。
国家生育政策也是不断调整:
1980年代提倡一个夫妻生一个孩;到2012年提出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到2016年又进一步提出一个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并且,在“二孩”政策提出5年之后,“三孩”政策也出来了。2021年5月,国家正式出台“三孩”政策,鼓励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孩子。
此政策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
能生,却不敢生
202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
仅靠这一组数据,就能明白,国家为何放开生育,鼓励三胎。
要知道,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变化,都会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清华大学社科院教授李强,就曾说过:
"社会在运转,中国人口结构失衡承载过重,将会导致巨大的民族灾难。"
那么,放开三胎后,效果如何呢?
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而这也是中国61年来,第一次人口负增长!
也正因此,“三孩政策”一出,就有专家站台,称此举可以缓解未来出现的劳动力锐减问题,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也有很多中青年吐苦水,称二孩都不敢要,更不要说三孩了。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最具体,又最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例子。
周末一大早,小王被上司一个电话叫起来临时居家加班,忙到临近中午才搞完。
小王刚关了电脑准备补个觉,这时母亲发来视频,小王犹豫着还是接了起来。
听着母亲老生常谈地唠叨,小王忍不住转过头翻了个白眼,心里不住地嘀咕。
母亲每次都是那么几句话:趁年轻赶紧要孩子,几年之后还可以再生一个。
小王一家在二线城市,父母都是干部,生活算中等吧。
小王和丈夫是在深圳工作时谈的对象,两年前结了婚,而后就搬回了老家。
小王是干平面设计的,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丈夫是搞IT的。
一开始在一家小公司做网络运营,后来入职深圳老东家在当地开的分部。
其多数业务都是与当地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合作。
婚后,小王和丈夫商量了,两人先稳定几年,然后再要孩子。
而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要一个孩子。
但双方老人不同意,他们达成共识,坚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小王的婆婆负责说服自己儿子,小王的母亲负责说服自己闺女。
老人们的想法还是传统那一套:年轻时多生孩子,老了才能有所依靠,至少不会孤孤单单。
况且两家老人也攒了些钱,都能帮衬着,生两个娃是可以负担的。
小王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思。
但她和丈夫早就达成了共识,无论如何都不会用老人的钱,这是原则。
他们认为,双方老人都是工薪阶层,辛苦了大半辈子,又是养家,又是供养孩子上学。
本来退休之后应该享受儿女孝敬,怎么能再为孙辈做出牺牲呢!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老人们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而且,小王和丈夫对未来的规划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们在事业上都有各自的追求,推迟生育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小王工作之余会在网上做一些绘画和设计培训视频,也会定期做直播,现在已经涨到十几万粉丝。
她打算和朋友合伙开一个培训班,正可以利用自己的直播平台,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而小王的丈夫也想着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资源进行创业。
目前他能够接触到当地一些机关单位、国企等资源。
这给他创业提供了一些优势条件。
鉴于此,创业计划近来也被正式提上“议程”了。
夫妻俩经过坦诚的沟通,一致同意再为事业打拼几年,推迟生孩子。
其次,生育成本也是他们考虑的现实问题。
小王夫妇所做的事业规划的背后,当然也有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考量。
在他们看来,在当下所处的时代,为孩子提供比较好的成长条件,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
再者,在生育和养育的问题上,小王夫妇一直奉行“少生、优育”的理念。
他们认为,在养育、教育成本持续走高的当下,与其勉强养活两三个孩子,还不如集中资源养好一个孩子。
比如养三个孩子但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
要么三个孩子都只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导致三个孩子发展受限。
要么集中资源给到其中一个孩子,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引发家庭矛盾……
这在小王看来,远比不上只生一个孩子,然后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小王夫妇也必须考虑即将面对的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
虽然老人们坚称,他们可以照顾自己,不需要孩子们操心,但作为子女,小王夫妇必须要为赡养老人做准备。
因此,即便老人如何劝,小王夫妇仍不为所动。当然,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完母亲苦口婆心的唠叨,小王看了看表,叹了口气,又打开电脑准备制作视频。
其实,小王夫妇的想法也正是当下国内中青年的普遍观点。
这是中国低生育率背后的现实一角。
配套政策需落实
其实,“二孩”政策也好,“三孩”政策也好,国家提出政策引导固然重要。
但要想起到应有的效果,还需要重视解决当下中青年面临的具体问题。
这就需要在中央的支持下,各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为此,不少社会学专家建议,除了大力宣传生育政策之外,还需要在了解当地家庭所面对的生育困境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除了生育补贴政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并完善当地托育和幼教服务体系,还可以鼓励当地企业为生育家庭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等。
以此切实帮助生育家庭解决工作和幼儿照顾之间的难平衡的现实问题。
总之,达到提高生育率的目的,既需要中央的政策引导,同时也需要地方采取措施推动政策产生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黄霁云.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化轨迹及机理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22.
张晓倩.中国女性生育意愿的变动特征:社会角色视角下的观察[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3:9-16.
沙莉,陈卫,席颖超等.三孩政策下未来中长期我国托幼服务供需关系分析[J/OL].人口与经济:1-21[2023-10-24].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9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