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金融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大湾区如何发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近年来,“双碳”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热门概念。国内ESG评价标准不断完善,A股上市企业对ESG的信息披露意愿也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火热的资本市场催生了日益庞大的可持续金融实践人才需求。曾有机构测算,目前中国市场对ESG人才的需求达227万人,需求方包括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投资机构、非上市央国企等。

可持续金融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发力补齐缺口?在10月27日举行的“人才·向未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大湾区可持续金融实践人才暨香港中文大学神仙湖金融论坛”上,学界、业界资深人士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为2023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论坛的平行论坛,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经管学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

论坛上同步启动了“数据学徒”人才培养与实习平台。据介绍,该平台由香港中文大学高等金融研究院牵头发起,是国内首家聚焦于数据人才实习与专业实践的网络服务平台。

可持续金融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大湾区如何发力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最为稀缺

近年来,ESG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企业的“体检报告”和“第二财报”。而要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个不同角度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相应人才的培养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

香港中文大学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最近几年,从全球到全国,再到深圳,可持续金融方面动作不断:2021年《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发布,指导企业开展可持续相关的信息披露,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深圳市则在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深化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部门的合作。

“可持续人才要有全面综合的素质。目前,经管学院开设的课程囊括了责任管理教育、可持续金融、环境经济等诸多与可持续相关的学科。我们也非常希望聆听机构、企业对于可持续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张博辉说。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汤勇军提到一组统计数据——符合条件的可持续金融人才跳槽,工资通常有25%至30%的涨幅,可见其紧俏程度。他同样指出,ESG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跨学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程、科技等各领域都应精通。

在这方面,香港已有积极进展。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于2022-2023年度财政预算中预留2亿港元,资助合资格人士参加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相关培训,为期3年,每人最高可获资助1万港元。

港府此举旨在扩大本地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人才储备,以支持香港可持续金融发展。“此类计划还应继续做大,大湾区其他城市也可以采纳。”汤勇军建议。

恒生聚源副总经理夏青则指出了数据要素对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数据是大模型时代的“石油”,是可持续金融的基础要素。可持续金融涵盖多种类型原始数据,结构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数据的整合和加工尤为重要。

作为数据提供商的恒生聚源,即是对海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加工为有价值的信息,覆盖可持续金融基础数据、评级、策略指数等多维度产品和服务,为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论坛上,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与恒生聚源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合力为各行各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

资料显示,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倡议,于2020年12月依托该校挂牌设立的二类事业单位,从事数据经济相关学术研究、政策智库与产业合作。

国内首个“数据学徒”平台启动

“新兴市场投资教父”马克·墨比尔斯在《ESG投资》一书中曾指出:“正是千禧一代的世界观,即将掌握的权力、挑剔的消费习惯、对现代社会媒体的掌握以及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赋予ESG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

兴业银行总行董监事会办公室ESG管理中心处长苏婷婷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今年7月,美国银行曾进行一项投资者调查,显示近2/3的“95后”和“00后”十分在意资产投向,宁可牺牲一部分投资回报,也要投向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项目,而这个比例在“70后”“80后”“90后”之间呈依次下降趋势。

“ESG的未来一定取决于所有年轻人,尤其是千禧一代。”苏婷婷说。

瞄准“千禧一代”,国内首家聚焦于数据人才实习与专业实践的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学徒”在论坛上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数据学徒”由香港中文大学高等金融研究院牵头发起,将高效整合各类数据人才招聘及服务资源,帮助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和商业分析等学科方向的在校生精准对接国内外行业巨头在内的企业实习、校园招聘岗位,同时提高企业数据人才的招聘效率。

目前,“数据学徒”已与众多企业和支持机构开展合作,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金融壹账通等。

论坛同期还举行“数据与可持续金融人才培养”“可持续金融人才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两场圆桌对话。

对话嘉宾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量化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例如,发行绿色债券需要对投资项目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包括碳排放的信息,因此需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来,可持续金融产品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应进一步打通,借助大模型等技术手段,形成相对准确、客观的衡量指标。

而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新加坡、英国、美国等都有高校设置ESG相关专业,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也探索开设了绿色金融的短期项目制课程。对话嘉宾认为,高校应承担可持续金融人才培养的主力作用,呼吁更多高校探索开设跨领域、跨学科的ESG课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9857.html

      
上一篇 2023-10-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