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李剑锋 摄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位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内,一块巨石峨然耸立,上面镌刻着八个大字。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科学城视察,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重要论断。2021年10月24日,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这八个字既是当地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激励和指引着一批又一批黄埔人敢想敢干,再续辉煌。
如今,提起广州开发区,人们会想起“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而提起“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熟悉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格局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想到广州开发区。
——这背后,是一个现代化城区和一种经济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也可以说是相互成全。
禾信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实现“0”到“1”的突破。
为什么说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在我国经济大盘里,一组被简称为“56789”的数据经常被引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我国90%以上的市场主体都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并不说是单个的中小企业就比大型企业更有实力,其中蕴藏的创造力、吸纳力和变革力,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它不只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还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中小企业的这种特性被发挥得尤其突出: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探索新技术应用、重塑新场景业态等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型企业的业务往往比较繁杂,综合性很强,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工更细,赛道更加垂直,管理更加便捷,目标更加明确,一般也更容易凝聚斗志,形成合力。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中小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专精特新”。比如,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半导体研发商,成立于2020年,既年轻,又精干,却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5G通信核心元器件体声波滤波器芯片生产能力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机动性强,能够更快地抓住时代风口,当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时,也更能够轻装上阵。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放眼全球,剑指产业链顶端,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中小企业的另一特点。
如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广州国际生物岛,致力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这里集聚了50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总部,引入钟南山、徐涛等院士项目20多个,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到2025年,中国将力争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中小企业的同时,也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禾信仪器第二代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产品调试;历时六年攻关,精打细磨,使一台真正意义的国产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跃然于纸面。产品集结多项革新专利于一体,性能媲美国际中高端水平。
如何服务中小企业“办大事”
办大事,需要抓住市场先机,踔厉奋发、敢闯敢干,更离不开时代的孕育和环境的滋养。
在战略规划上,广州开发区一直占据先机,引领改革开放风潮。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1998年,这里成立全国首座科学城,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先行军;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成为开发开放生力军;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运营,成为生命科学的引领者……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仅仅依赖区位优势发展出新兴产业集群,关键还是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
2014年1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如今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区域,这也使得它相比于一般的行政区,有了更强的制度性加持。而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办大事,离不开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无微不至的服务,以及高瞻远瞩的产业引导。
用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的话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一个典型的服务型政府”。这背后,还有一个小小门牌号的故事:
2021年,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然而关键时刻,门牌号还没办下来。没有门牌号,贷款就办不下来,进而影响整个项目进度。按照正常流程,办理门牌号至少需要1个月。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得知后,迅速联络相关部门,启动“信任审批”,一周时间搞定。
想企业之所以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盼,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正是基于这种服务意识,2018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先后引进百济神州、龙沙、诺诚健华、粤芯等优质项目。目前,这里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3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超百家。政府还推出了上市奖励的“免申即享”政策,截至今年10月17日,区内上市公司累计达83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科技和创新,人才从来都是关键因素。自2017年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率先出台“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海外尖端人才8条”等政策,推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集聚118个院士项目、1423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创新领军人才、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50%、60%、70%以上。
此外,该区还创建了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创新构建“金镶玉”政策体系,“12345”审批服务体系、“秒批”等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行政效率就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行政效率越高,企业的麻烦事就越少,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投入到研发、创新等刀刃上。放眼全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这方面的先行性、力度、深度及其创新举措,都值得肯定和借鉴。
图为该区广州科学城航拍。李剑锋 摄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板”
2022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8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21亿元,商品销售总额9772亿元,市场主体超21.5万家,人均GDP约40万元。
放眼全国,其综合实力居全国经开区第2,其中科技创新、实际利用外资、发明专利授权量、营商环境指数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开发区第1;“创新创业”等成效连续3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4年获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获评中国高质量发展10大示范县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无止境。今年5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高质量发展30条”新闻发布会,出台并介绍了“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聚焦先进制造、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到2025年,黄埔区将建设成科技创新引领区、现代产业体系标杆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到2035年,黄埔区将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区、开放之区、生态之区、文明之区、幸福之区,形成高质量要素资源快速流动网络,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7月7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召开,现场介绍了《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及示范意义》课题报告。与会专家表示,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新思路,寻求在新赛道、新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5年前,该区八大支柱产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千亿级产业只有2个。如今,八大支柱产业焕新,出现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众多新面孔,千亿级支柱产业增至3个。立足大湾区、放眼世界,紧跟时代前沿,不断升级革新产业,这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内在动力和信心所在。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依然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信今后一段时期,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引领下,将继续抓牢时代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全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板”。
制图 郁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