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三角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三省一市GDP总量达到22.1万亿元。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3019.23亿元、93180亿元、59182亿元、35653亿元、同比增长6%、5.8%、6.3%、6.1%,均跑赢全国增速。
上海新动能稳步壮大
前三季度,上海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19.23亿元,同比增长6%。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前三季,上海新设企业35.3万户,同比增长42.0%;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49家和20家,累计分别达到940家和551家。前三季度,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3.7%和13.8%。
同时,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1.8%、35.0%和10.9%。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曾实现9.7%的高速增长。“虽然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较上半年回落,但并不代表上海经济发展在放缓。”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正积极进行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这导致一些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调整或淘汰。例如,上海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结构性调整,使得这些行业投资和产出下降;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时间,因此短期内同样会对上海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葛和平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导致上海部分出口产品面临着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再加上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努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供应链,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导致亚洲替代供应链的发展对上海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国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上海地区经济的复苏,例如当前大国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加剧,明显对上海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拖累作用”。
在吴福象看来,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上海的出口。由于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此次俄乌冲突及相应的制裁措施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给上海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于天然气的价格影响尤为剧烈”。
在业内看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释放和新动能的加快培育,上海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不变。尤其是,前三季度公布的新动能、新赛道产业数据,与上海长期以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经济谁“跑”得最快?
再看苏浙皖,前三季,江苏实现生产总值93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3%、6.6%、5.3%。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前三季,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同时,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8%、41.3%,均比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新三样”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在光伏设备、锂离子电池带动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汽车制造业增长16.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同比增长92.1%。
浙江前三季GDP为59182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领跑三省一市。特别是,民营企业贡献突出。前三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5.7%。
与此同时,浙江新兴产业引领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7%。
葛和平认为,浙江是民营企业大省,前三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对拉动GDP增长贡献突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5.7%;另外,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同样引领了浙江经济的增长。
“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也是一大原因。”葛和平说,浙江省服务业总体平稳,其中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快速增长,例如,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55.2%和87.5%,餐饮收入增长14.4%,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安徽生产总值3565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与上半年6.1%的增速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02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8610亿元,增长6%。
吴福象进一步指出,当前各地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以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通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被赋予更为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
“持续推动经济恢复向好,长三角地区应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吴福象说,同时,将进一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推动城市间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此外应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