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研讨会暨2023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发表主旨演讲《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五年成就、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绩斐然
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全面聚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多个重点领域交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
权衡用“成绩斐然”来形容这五年的一体化成果。他表示,长三角经济发展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全国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2018年至2022年间,三省一市GDP年均增速约为5.5%,占全国GDP比重基本保持在24%,呈稳定发展态势。长三角GDP过万亿的城市从6个提升到8个,占全国万亿城市的三分之一。
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不断加快,成为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在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165万人次。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自2019年开通至今,已经集聚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22台大科学装置及2377个服务机构和3180家科研基地。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目前,长三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产业优势集群。长三角集成电路的总营收占到全国60%以上;全国超3000家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企业,近一半位于长三角;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0%;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比38%,每3辆中就有1辆多产自长三角地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储能产业一体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相关储能企业数量占到全国4成。
长三角统一市场体系正逐步形成。比如,长三角各地共同启用了“310”号段的长三角标准一体化编号;联合推出文化市场和气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区域内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2.5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370多家。在要素配置方面,上海充分发挥优势,赋能整个区域的高效发展。2022年底,三省一市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47.1%。
一体化的长三角已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高地。2022年,长三角的外贸规模创下新高,进出口额达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为35.8%。其中,上海口岸的进出口总额达4.2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约3.6%,稳坐全球贸易总额头号城市。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还体现在不断扩大的制度型开放和日益丰富的开放层次,比如2019年揭牌的临港新片区已成为各类新型国家贸易业态集聚发展的“试验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举办五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额达3457.8亿美元,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联通愈发通畅。2022年,长三角高铁营业总里程超过6700公里,占全国比重接近16%,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至1.5小时快速通达,长三角同城化效应显著提升。世界级的港口群正在加速构建,以上海、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港口群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长三角41个城市有23个已建成机场,还有9座在规划建设中,远超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区,比肩有25座机场的纽约湾区。2022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约38%,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约35%,旅客吞吐量占比18%。
绿色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五年来,长三角区域内协同推进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大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2022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9.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大气污染治理方面,2022年长三角41个城市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26.2%。
长三角也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门诊费用直接异地结算,截至2022年底,覆盖41个城市的1.7万余家医疗机构,五年累计结算约1600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46亿元。长三角10城更实现“一码通行”,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累计异地乘车近1500万人次。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于140项政务服务事项或者场景,共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实现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
如何谋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权衡指出,长三角谋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问题。对标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亟待提升劳动生产率、经济能级、城市化水平、生态质量、创新能力、竞争力水平以及城市群经济密度等。
以劳动生产率为例,根据世界劳工组织数据,2021年,美国每个劳动力平均劳动生产率为70.68美元/小时,是长三角城市群的3.84倍。其次是荷兰,劳动生产率为65.33美元/小时,是长三角城市群的3.55倍。近邻日本也达到了长三角的2倍多。
又比如生态质量,根据经合组织测算的二氧化碳生产率,2021年法国所代表的巴黎城市群,每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所创造的GDP为10.03美元,是长三角城市群的4.3倍,其次是英国、荷兰与德国,分别是长三角的3.7倍、3.0倍、2.8倍。与国际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绿色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权衡认为,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和自由流动。要破解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分割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进行人才互认和流动、金融服务同城化、创新券通用通兑、知识产权受理一体化、营商环境标准规范互认等,还要在空间规划、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探索一体化创新。需要强调的是,“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凸显差异化、互补性与协同式发展,不是一致化和同质化。”
下一步,长三角应该如何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权衡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示范区要形成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开放经济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一体化示范区探索并建成多元化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治理机制。
第二,以共同对接国家战略为契机。长三角区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应当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第三,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核心。全面建成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省际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譬如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推进区域港航协调发展、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等。
第四,以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动能。根据创新决定的区域竞争优势来进行产业分工和布局;共同打造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
第五,以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开放、流动、共享建设为手段。在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重要时机,推动长三角区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协调发展和数字长三角的融合创新。以5G协同布局为引领,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应用,深化卫生领域、环境治理、交通、区域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智能化应用。
第六,以一体化生态环保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水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以高水平建设一体化示范区为突破口,加强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努力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机制,在排放标准、产品标准、产品规范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七,以公共服务均等为目标。着力解决长三角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加快完善优质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实现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与共有共享;推动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劳动就业保障等政策标准同步和统一;加强政府之间的服务合作与共享,引导长三角地区各类数据对接、端口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等,提高各类公共服务的品质、效率和水平。
第八,以营商环境建设一体化为根本。打造市场规则统一、行业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营商环境。市场准入方面,统筹建立统一、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帮助市场主体降低制度性成本;市场检测方面,推动标准和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在通关建设方面,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建设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