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运营,重点服务这三个领域

再保险“国际板”加速建设,15家保险机构集中签约入驻位于临港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形成初步机构集聚形态。

10月26日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四项配套规则、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正式发布。“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任春生表示。

任春生表示,根据规划定位,再保险“国际板”将重点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分出”和“国际分入”三个领域。

其中,国内市场是基础,再保险“国际板”将发挥信息集中交互、业务存证、账单签署、集中清算、结算等功能,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和信用水平。以高效、有序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增强对境外机构人才的吸附能力。对国际分出和国际分入市场将大力吸引海内外机构参与,依托交易所的系统规则,创新试点,交易席位、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场内公开、挂牌询价、授权承保代理等机制推动整合承保能力,促进价格发现,深化国际国内市场信息互通、业务融合、资金流动、技术交流和人才汇聚,打造保险业制度性开放的示范窗口。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正式推出再保险“国际板”。

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全面启动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第一批8家保险机构已于9月顺利入驻国际再保险功能区,第二批7家保险机构也将于近期入驻。15家入驻机构的集中签约,标志着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机构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首批入驻的外资保险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菅匡彦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再保险市场,为外资、中资各类保险机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合作模式。

任春生表示,再保险交易周期长、环节多,人员面对面磋商是行业的惯例。从国际经验看,依托集中市场的交易组织方式有利于信息交互和信用增进,更符合机构间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客观规律。再保险“国际板”就是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数字基建后发优势,集聚国内外再保险经济的经营主体,专业人才、风险资本、业务信息等要素的场内市场,填补了我国再保险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空白。

“再保险‘国际板’的建设成熟,对推动金融保险业高水平制度性对外开放,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湾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任春生说。

中国再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也表示,国际化是再保险的天然属性,上海再保险国际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再保险业进入双向开放的新阶段。

怎样建设好再保险“国际板”?任春生表示,将立足基础设施定位,充分尊重市场和行业惯例,不直接介入交易、不干预价格形成,重点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场内市场价值。

未来,上海保险交易所将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前端通过要素集聚为交易“促活”,提供集中办公场所和交易设施,提高信息交换的可持续性和交易达成率;二是中后端通过数字新基建为交易“提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专注提供标准化的中后台系统服务;三是完善规则机制为交易“拓面”,积极争取承接监管政策试点和地方营商政策支持,促进保险、再保险交易机制创新;四是加强监测自律为交易“体检”,强化系统风险防范;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为交易“破圈”,加强与全球保险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参与度和话语权。

当天发布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四项配套规则,分别是《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登记规则》《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交易规则》《关于开展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统计工作的通知》《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再保险业务适配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特征系数操作指引》。这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由上海保险交易所发布的首批市场规则,以跨境再保险业务为主,涵盖登记管理、再保险交易、保费统计、差异化偿付能力因子等方面,助力打造交易风险更低、信息透明度更高、交易要素更为集中的对外开放窗口,为全球风险分散提供更为透明、有效的承保能力。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是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数字内芯”,可在保证各方信息安全、加密和不可篡改的基础上,为再保险交易提供业务询价报价、签约存证、账务清算、跨境结算等数字化交易服务功能,有效推动行业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并为全流程监管、穿透式监管和精细化监管提供更加有效的实施工具。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副处长张霄虹表示,临港新片区已面向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出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政策,与差异化监管政策形成有力协同,基于领先的数字化新基建对再保险交易实施监测分析,实现营商环境的“精准滴灌”,更好辅助监管开展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从而形成资本充足、机制完善、人才汇聚、运营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深化功能区服务经济、贸易、金融领域改革的作用,不断完善保险为实体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安全等提供安全、可靠、多元的风险分散保障路径,服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6233.html

      
上一篇 2023-10-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