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谁在挑起全国经济大梁?
01
这是2023年前三季度各大省份GDP数据:
从全国经济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总量达91.3万亿,实际增速5.2%,名义增速为4.9%。
从省域经济来看,广东江苏仍旧强者恒强,山东浙江你追我赶,四川湖北安徽表现抢眼,而海南GDP增速遥遥领先。
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哪些重要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湖北反超福建,重回季度GDP第7大省。
此消彼长背后,一方面得益于湖北在后疫情时代的强劲恢复预期,另一方面则与福建遭受的外贸冲击不无关系。
其实,去年全年,湖北GDP已经实现对福建的赶超,而今年前三季度则将这一优势继续扩大。
第二大变化是,四川,正在不断逼近河南。
去年前三季度,四川与河南的GDP差距还有7000多亿元,如今已经缩减到3400亿元。
事实上,四川消费总额已经先行一步,赶超河南,跻身第5大省。前三季度,四川社消总额达1.89万亿,以微弱优势超过河南的1.87万亿。
第三大变化是,能源大省不再狂飙,多数省份GDP增速不及全国。
过去几年,西北能源大省,当属全国最为亮眼的增长明星,两位数增长的比比皆是。
如今,从名义增速来看,内蒙古回落到4.2%,而陕西、山西分别回落到0.8%、0.1%。
可见,能源大省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经常随着产能周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而波动,这在过去已经发生过很多次。
02
从GDP增速来看,谁在狂飙,谁掉队了?
海南,毫无悬念拿下了双增速冠军,名义增速10.4%,实际增速9.5%,超过全国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
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是低基数效应带来的结果。去年三季度,海南遭遇疫情冲击,作为最大支柱的旅游业遭遇空前冲击。
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全面恢复,在演唱会经济等助力下,海南消费迎来报复性反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堪称最大贡献者。
另一方面,这几年,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飞速推进,一系列政策利好正在显现。
原本海南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业、房地产业、农业为主,如今正在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
一旦2025年海南正式封关运作,免税低税的优势带来的增长动力还会继续凸显。
03
陕西、山西为何慢了?
与之对比,陕西名义增速低于1%,山西名义上更是接近零增长,且名义增速远远低于实际增速。
为何会这样?
众所周知,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一部分是来自价格的增长,另一部分是来自实际生产的增长,前者不可持续,后者更契合现实。
衡量GDP增长也有两大指标,一个是以现价计算的名义增速,另一个是扣除价格、通胀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速。
一般而言,通胀现象更为常见,如能源价格大幅飙涨,会带动名义GDP猛增,但工业价格一旦下降,名义GDP反而会出现萎缩。
陕西、山西都是如此。
两省都是资源大省,山西是产煤第一大省,陕西则集原煤产量第三省、原油产量第四省、天然气产量第三省为一体。
过去几年,地缘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涨,进而带动资源型省份GDP狂飙突进。
如今,全球通胀不可持续,部分地区出现通缩的势头,工业价格走低,一些省份名义GDP增长开始明显回落。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3%,山西PPI下降8.1%,显著拖累了名义GDP增长。
这也说明,靠价格上涨得来的经济增长难以维持,最终仍要回归到产业本身。
04
外贸,正在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的最大变量之一。
大国博弈如火如荼,地缘冲突再起波澜,全球产业大转移仍在持续,加之发达国家衰退风险日益高涨,全球主要外贸大国无一不受到冲击。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外贸形势最大的变化,当属东升西落。欧美市场有所萎缩,但新兴市场取而代之。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显然,与新兴市场毗邻且贸易往来频繁的省份,将会从中受益。
可以看到,在各大省份中,出口增速最猛的当属西藏、黑龙江、新疆,达到了40%以上的高增速,而吉林、海南、广西等地也超过了10%。
这些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多为沿边省份,坐拥众多外贸口岸,且是地缘变局的受益者。
新疆与中亚,西藏与南亚,广西与东盟,黑龙江与俄罗斯,海南与一带一路国家等等,都是如此。
不过,这些省份即使外贸狂飙,但由于体量太小,难以对冲外贸大省所受的影响。
在主要外贸省份中,广东、浙江、上海依旧保持增长韧性,而江苏、福建、重庆、江西、湖南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为何扛住了压力?
这与出口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受到全球产业周期及地缘变局影响,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业遭受冲击,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后来居上,成了新的增长极。
在新能源产业上先行一步的广东,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4.3倍、20.6%、29.6%。
当然,外贸变局仍在持续,沿海大省谁能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值得关注。
05
全力拼经济,正在成为共识。
日前,央行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将全部用于地方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这1万亿并不在预算赤字之内,而是“空降”而来,由此导致预算赤字率从年初预算的3%,增加到3.8%。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万亿国债,将作为转移支付全部给予地方,不用地方偿还,最终由中央进行兜底。
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还是在2000年,而历史上年内预算调整的情况总共也就发生过三次。
而在特别国债之外,总额超过1万亿元的再融资债券已经铺开,这些债务将用来偿还既有的地方债务。
所谓再融资债券,其实就是借新还旧,虽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但给当下的地方债危机带来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目前,全国25个地区披露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已突破了1万亿元,多家机构预测总额将会超过1.5万亿元。
种种特殊的安排,足可见国家层面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视。
一旦有了这笔钱,地方政府的投资空间将会再度打开,对四季度GDP形成明显的托底效应。
当然,无论债务如何置换,无论如何发钱,都只能解决短期问题,用时间换空间,而最终的应对之策,只有高质量发展一途。
所以,省域经济无论短期如何波动,最终仍要回到基本面上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