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间,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联新材)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美联新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395,749,524.79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45,450.98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382,303.85元。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27,901,814.0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83,386.88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065,042.42元。
美联新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成长为国内色母粒行业领先企业,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批量化生产白色、黑色、彩色母粒和功能母粒的企业之一。同时,美联新材通过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开展三聚氯氰相关业务,目前公司及下属企业掌握着世界上氰化钠、三聚氯氰行业最前沿的工艺技术,是国内乃至全球三聚氯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三聚氯氰行业具有品牌和知名度优势。此外,公司还涉足湿法隔膜业务,控股子公司安徽美芯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在湿法隔膜领域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有3亿㎡湿法隔膜产能投产,有4亿㎡的产能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公司立足“积极发展高分子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产业,随着今年来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业务也成为了美联新材的市场热点之一。目前,在产能建设方面,美联新材表示公司控股孙公司辉虹科技“年产5500吨普鲁士蓝正极材料技术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已改造完成,并已开始试生产,一期设计产能为1000吨/年,剩余工程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改造。
量产在即,钠电池市场未来可期
2023年,是市场公认的钠离子商业化和快速发展的元年。从性能来看,相比锂电池,目前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安全性、充电速度以及成本等四个方面优势明显,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明显不如锂电池。但是,随着下游对于成本的关注,钠电池性价比优势将有助于钠离子电池在价格敏感的应用领域进行推广和渗透。
从商业应用来看,钠离子电池最先实现落地的大规模应用场景是二轮车和储能,其次是A00级或者A0级电动车。近期,在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两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分别是奇瑞和江铃。这是钠离子电池首次进入工信部的新车公告中,意味着装车应用的钠电池已经符合各项标准,能够满足量产车的要求。
同时,在电池量产的时间点来看,大部分龙头厂商指出明年将会逐渐实现钠电池的量产化。比如,近期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面对部分投资者问及钠离子电池量产进度表示,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顺利,供应链布局上需要一些时间,已与部分乘用车客户协商,明年将会正式量产。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先生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也表示,欣旺达钠离子电池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
此外,振华新材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目前很多整车厂因钠电的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以及低温容量保持率较高等优异的性能,都期待钠电能早日实现装车并量产。据下游客户反馈,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搭载在A00级汽车上,预计在2023年年内会有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面世。预计可能在明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的钠离子电池的车型涌现出来。
加速落地,普鲁士蓝方案获市场关注
目前,美联新材着力发展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其他比如层状氧化物或者聚阴离子方案相比,普鲁士蓝主打低成本、高比容量,此外美联新材及关联方在技术上很好的地解决了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结晶水及极端条件下毒性问题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为普鲁士蓝路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场推广方面,美联新材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订单也是捷报频传,进展喜人。7月13日晚间,美联新材公告控股孙公司辉虹科技与客户正式签订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首张吨级订单。此后9月12日,美联新材控股子公司辽宁美彩与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钠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芯层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实现战略协同及打造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生态闭环。其中,辽宁美彩主要任务为研发和制造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立方新能源主要任务为研发钠离子电芯制造工艺、开发钠离子电池产品,星空钠电主要任务是提出于2024年不低于1GWh钠电储能电池需求项目。
此外,美联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投资者提问回复时提到,已与其他两家公司签署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销售合同,其中包括一家国外客户。同时,美联新材已向多家知名电池厂完成送样工作。
近期,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也迎来了政策东风。10月7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通知,就《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协会团体标准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此次意见征询公示期结束后,标准编制组将针对所收集的意见组织第三方专家召开评审会,进一步完善此项团体标准,并预计在11月左右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市场解读,规范标准出台后,钠离子电池企业在推广产品时将有证可依,下游应用方通过检测机构为钠离子电池产品提供的证明更容易做出判断,市场化的进程也会更加顺利,预计产业链各环节也将更加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