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传出消息称:
四川成都一女子爆料,自己15万的存款到期了,所以去当地一农行网点办理定期存款转存业务,可是业务员竟然趁自己不注意,将单子上的“存款”改为“购买”。
该女子比较好奇地问业务员:
“我这是购买了什么,我不是定期存款吗,怎么显示购买了?”
业务员见状,便跟女子解释道:
“存款就是购买,您放心就行。”
15万可不是小数目,女子怀疑自己的15万被银行私自购买了理财产品,但是业务已经办理完成,业务员解释的内容她又不太相信,所以就在网上求助。
此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存款到底是不是“购买”,什么时候存款成为“购买”了。
对此,记者代表广大网友拨打了银行的电话,可是这一通解释也是让人很懵。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讲述自己存款的亲身经历后,真相大白,原来这里面或许真有内幕。
事件经过,存款成了购买理财
10月24日,成都一位女士爆料:
“自己去农行成都三洞桥支行办理15万定期存款转存时,业务员未经我同意,悄悄将单子上的‘存款’改为‘购买’。”
按理说,银行也是有服务顾客的性质,老百姓去银行办理业务,业务员应该按照顾客的要求辅助完成业务办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可是现在很多银行业务都变了性质,让老百姓心里很不踏实。
成都这位女士觉得自己的15万打水漂了,可能会有去无回,让业务员解释清楚,可是说了一堆还是说是“存款”。
15万存款到底是不是购买成了理财产品?
银行回应,解释成了掩饰
对于此事,银行也被动做出回应,但不直面问题的回答,解释也成了掩饰,看得出来,事情曝光后,银行方面也有些心虚。
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酵,银行财经相关记者对此拨打了官方热线电话,对方的回应是:
我行已关注到相关信息,正在进一步核实中,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处理结果。
记者再一次拨通了事发银行,也就是农行成都三洞桥支行的电话,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表示:
内容不实。
可是他们也没有解释清楚这个“购买”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应付了一句“我们不方便说”就把电话挂了。
既然内容不实,那真实情况是什么,为什么不解释清楚,事情已经发酵到现在,银行总得给一个说法。
网友曝内幕,真相大白
存款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习惯,老百姓觉得存在银行里,不管利息多少,最起码心里踏实一些。
可是随着各种理财产品的出现,银行也开始大力宣传理财产品。
而像成都这位女士一样,稀里糊涂地“存款”成了“购买”,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从网友在评论区分享的真实经历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中间的内幕。
一位网友表示:
这样的事每个银行都一样,我爸到邮政存款,那里还是认识的人,我们回家之后发现我爸手机上有一条理财产品的短信,这才知道原来我爸去存款的时候,银行的人给他办理了理财产品。
关键是这位网友带着父亲去银行退了理财产品,换成存款后,银行的业务员还有些不高兴。
估计这些业务员应该都会有业绩拿提成,如果推销出去理财产品,他们会相应的拿到提成,这才造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乱象”。
还有一位网友表示:
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很多银行的业务员兼职卖理财险,还撒谎说是利率高的存款,三四线小县城尤其猖狂。
另一位网友表示认同,并且表示:
十几年前我在工行就这么被工作人员骗过,说是利率高的存款,后来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幸好最后钱取回来了。
一位广西的网友表示,他们那里有一个脱贫户去银行存了8000块,也是被骗买了理财产品,最后是以村支书的名义去交涉,才把全款取出来,存款真的有很多陷阱。
从网友分享的真实经历来看,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很多,而且很多年龄比较大的人,他们对理财产品可能不太了解,更容易被骗。
正规的稳健的理财产品,收益确实会比存款利息高,可是如果不征得同意就私自更改,这样的行为确实应该被严惩并加以规范。
况且,我们也不清楚这些业务员到底购买的是什么样的保险或理财产品,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后果谁来承担。
银行存款被私自改成“购买”,这样的事情或许已经普遍存在,这次的曝光应该要引起重视才行。
而对于此次涉事银行和业务员,应该给出一个正面的解释,而不是敷衍了事。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