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1957年,黑龙江有一个朴实的农民,在信用社存了6元钱购买信用社股金。

这是一种信用社推出的基金,按照信用社当初的约定,如果有人在信用社存钱的话,只需要存满一定期限,就能获得相应的分红。

这个老农没有及时取出自己的存款,一直存了63年才取出来。那么,农民 最后能获得多少分红呢?

创作不易,请您抬起幸运的手,点点大拇指,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一、东北农民存6元股金,63年后才想起来

信用社股金又被人称为信用社基金,这是农民参加信用合作社对所认股份缴纳的款项,这些钱是信用社开展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

早在1951年的时候,国家就颁布了有关农村信用社的合作章程草案。按照这份规定,群众入社时需要缴纳股金,每户至少缴纳一股。

当时,国家的经济还不算发达,百姓入社时交纳的不是现金,而是粮食。缴纳一股需要20多斤粮食,最高不超过30斤。

不过,这种统一规定只存在了一段时间,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各个地区陆续推出了很多激励政策,呼吁大家尽量往信用社存钱。

那时候,大家的思想都挺单纯,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听说往信用社存钱能拿利息后都挺开心,很快就把消息传了出去。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家里有些积蓄的人,一般都会去信用社办理手续,通过存款办理股金证。

如此一来,既能保护自己的财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又能通过存款获得一些分红。如果家里需要用钱的话,很容易就能取出来。

对信用社来说,股金激励政策也是个很好的事情。信用社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吸收一些存款,开展其他业务。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声称,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不仅可以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957年的一天,黑龙江地区有一个姓张的农民,因为担心存款丢失,拿着省吃俭用积攒的6元钱,去了当地的信用社办理存款手续。

光看数字的话,6元确实不是很多,放在现在的话,吃顿饭都不太够。可是那个时候,6元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国家的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大家平常去外面吃一顿饭,只需要花几毛钱,就算是吃的丰盛一些,也花不了一块钱。

如果省着点用的话,6块钱甚至能让一家老小相对舒适地用上十几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6元钱确实有必要存进信用社。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办完手续后,张姓农民得到了一份股金证。他害怕股金证遗失,小心翼翼地把它藏了起来。

因为平时不太缺钱的缘故,他一直没有去信用社取钱。久而久之,他因为太过忙碌,忘记了存款的事情,直到63年后才想起来,自己在信用社似乎还有一笔存款。

二、翻出股金证,老人思绪万千

时隔多年,当年去信用社存款的年轻农民,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照理说,人的年纪越大,记性也就越差。既然如此,老张为啥年轻时想不起来股金的事情,到了晚年才想了起来?其实,这跟老张的晚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老张年轻时,确实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可是光靠这点的话,只能维持生活,挣不了大钱。老张辛辛苦苦忙碌了一辈子,也没取得太大的成就。

更加糟糕的是,老张不仅没有赚到大钱,自己的感情,也被耽误了。他忙碌大半辈子,一直没碰到合适的对象。步入晚年后,全靠侄子张凤江照顾。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张凤江对老张很好,常年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一直对他不离不弃。老张也对侄子的细心照顾特别感激,一直想要给他一些回报。

苦苦思索了许久,老张还真的想到了一点东西,他通过模糊的记忆,想起了自己存在信用社的6元股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存款入股这种事情,一般是时间越长,获得的回报越高。老张本以为,自己的6元股金在信用社存了那么多年,连本带利算下来的话,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能给侄子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老张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没办法干活挣钱,一直在家里吃闲饭,心里总是有些不是滋味,总感觉自己像是个累赘。

如果自己存了很多年的股金证,能给张凤江提供一点帮助的话,老张的心里也会好受很多。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可是老张跟张凤江说股金的事情时,张凤江只是随口敷衍了几句,没有当回事。

说真的,这不怪张凤江失礼,他只是觉得叔叔上了年纪,脑子有些不清楚说了一些胡话,要是当真了,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

老张看侄子这个态度,心里很委屈,也很着急。为了让侄子彻底相信自己,老张瞒着侄子,拖着孱弱的身体,在家里翻箱倒柜寻找了许久,结果还真找到了存放多年的股金证。

因为已经存放了许久,这个股金证看起来有些破旧。不过,上面的字迹还比较清楚,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来。看着这个很有年代感的东西,老张心里特别唏嘘。

恍惚间,他好像回到了从前,他还是那个踏实肯干的年轻小伙。那时候的他健康强壮,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

可惜,这一切终究已经成了过去式,因为岁月的流逝,老张早就没了昔日的健壮,如今的他,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孱弱老人。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三、银行回复,让人如坠冰窖

翻出股金证后,老张再次找到张凤江,献宝一样拿出股金证,又一次跟张凤江说了一下自己当年存款的事情。

看着这份存了60多年的股金证,张凤江也非常吃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家里居然还放着这种“老古董”。

张凤江也是一个很朴实的老百姓,他不知道老张存了60多年的股金有多大价值,但还是非常感激地接受了老张的心意。为确定这份股金的具体价值,张凤江怀着期待去了银行打听消息。

严格来说,张凤江应该拿着股金证去信用社打听消息。毕竟,这份股金证是信用社办理的东西。他之所以去银行,也是因为迫于无奈。

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张凤江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张当年存钱的信用社,已经被新式银行取代了。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幸运的是,老张的存款信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张凤江到柜台询问后,工作人员很快就查到了老张当年的存款记录。

虽说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是银行依旧认可股金证的价值,愿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兑换。

刚得知这个消息时,张凤江非常激动,赶忙问道,我们的股金,存了那么久,现在连本带利能兑换多少钱?

张凤江本以为,工作人员会再给自己一个惊喜,结果工作人员报出的数字,让他如坠冰窖。

老张的6元股金,虽说已经存了60多年,但是并没有变成一笔巨款。准确来说,这笔股金一共可以兑换17元3角9厘。

不考虑实际价值,单看账面数字的话,老张当年买的6元股金,已经涨了一大截,似乎是赚到了。

但是从购买力的角度来说,老张亏大了,他存钱的时候,6元钱可以让一家人用十几天,63年后的17元3角9厘,随便找个小饭馆,吃顿饭就花完了。按购买力去对比的话,老张算是亏大发了。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张凤江觉得,自己的叔叔老张,奋斗了一辈子不容易,到了晚年好不容易有点期待,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让叔叔知道这个情况的话,他肯定受不了。

张凤江不肯死心,又找工作人员追问了一句,他们明明已经存了60多年,为啥只有这么点钱?

工作人员很理解张凤江的心情,跟他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信用社股金的具体规则。

按照信用社当年的规定,像老张这样购买股金的人,确实可以靠着股金证领取分红利息,

不过,这个利息并非固定不变,它是根据信用社的经营情况不断变化的。

简单来说就是,在信用社存款的人越多,1元股金占有的份额就越少,有点注水稀释的感觉。

老张刚存钱的时候,6元股金确实占了不少份额。但是在信用社存钱的人,又不光老张一个,信用社必须充分考虑其他用户的权益,只能按照原定的规则,对老张等较早存钱的人,进行股金稀释。

因为存款的人越来越多,老张占据的股金份额,变得越来越少,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大量的分红。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后来,信用社因为时代发展,被银行取代。老张没有及时取走的6元本钱,也被转移到了新式银行里。正因如此,银行才能查到老张的存款信息。

工作人员解释完规则后,照例向张凤江问了一句,要不要兑换手里的6元股金。

张凤江直接摇头拒绝了,直接兑换股金的话,顶多能够得到17元3角9厘。这笔钱对他的生活,根本没有太大的帮助,与其把这笔钱取出来,还不容易继续留着股金证。

毕竟,这个股金证已经被老张保存了60多年,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多少有点特别的意义。如果兑换成现金的话,这个股金证可就彻底没了。

回家后,张凤江有些半开玩笑地跟家人说,股金证还是不兑换比较好,再存几十年,说不定真能成老古董。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四、民众热议,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老张存钱60多年大幅“贬值”的事情传出后,引起了很多同胞的议论。

有人无奈地感慨说,类似老张的情况,其实挺多的,咱们老百姓不懂银行那些弯弯绕,吃了亏也没地方说理去,这事只能自己小心一些,要是老张当年及时取出存款,就不会这么糟心了。

还有人评论说,老张的情况,确实让人同情,但银行也是按规矩办事,都已经过去了60多年,当年的信用社早就没了,工作人员也换了好几批,银行能承认这笔钱,已经够仁义了。1957年,黑龙江农民存6元买信用社股金,63年后能得到多少分红?

还有人认为,老张的钱,毕竟在银行存了那么多年,让老张吃这种哑巴亏,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多少应该给点赔偿。银行每年盈利那么多,随便拿出一点,都够张凤江一家过日子了。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转,还有可能获得一个好名声,吸引更多用户。

反过头来,再来看看老张这件事,我们在同情之余,也应该积极吸取历史教训。

时代一直在变化,总是守着老一套,肯定跟不上节奏,很容易就会吃亏,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的信息,跟着时代的节奏,采取相对正确的行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权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3397.html

      
上一篇 2023-10-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