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视野|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如果数据流通不起来,价值就没有办法释放

财联社10月25日讯10月25日上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接下来,如何制定数据产业规划、出台数据监管政策、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打破数据壁垒都备受关注。

围绕政府应如何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等相关问题,《数字经济新视野》本期对话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教授汪玉凯。

财联社:在你看来,应如何客观认识数据要素的价值?

汪玉凯:数据价值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显现出来的。数据简单地说,就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录或者描绘。经过开发加工的数据,就变成了我们平常说的信息。当然,有关数据本身的说法很多,我这里强调的是数据价值的充分显现是与技术进步相关联的。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过去也有大量的数据,但没有超算能力,数据散落在各处,数据的价值没有挖掘出来。我认为,计算能力提高、特别是超算技术出现之后,才有了大数据,才可以把海量的、闲散的数据重构,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与大数据的到来相关联。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以前,在数字化1.0时代,电视和电话模拟信号就变成了数字信号;互联网出现后,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三网实现了融合,这与互联网本身推动数字进步直接相关;2012年4G商用以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这本身也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驱动的产物。这也标志发数据时代的到来。新的技术应用才得到快速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数据不是单一的、孤立的一朵云,而是把政务云、企业云、私有云等整合成混合云,大数据才能在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然后是围绕大数据应用和数据资产的挖掘、创新不断突破,市场极大地推动了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使得数据价值逐步体现出来了。

财联社:随着数据上升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产时代已经来临。在您看来,数据资产有哪些特点?

汪玉凯:过去数据是否是资产不好说,但现在一定是资产。用户都是通过数据连接的,如果没有数据的话,互联网平台是没有意义的。平台像高速公路,数据像汽车,只有集聚以后数据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一是数字化正在改变人类发展的动力结构。过去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现在要加上平台,平台是新的物种,数据成为经济增长新能源,互联共享成为经济增长新价值。京东等平台的价值体现在“数据、链接、平台”。

二是数字化的渗透力、穿透力无处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数字政府、数字家庭等,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够摆脱数字化的浪潮。

三是数字化水平成为新的评价标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服务率,数字消费等,成为新的评价标准。理解数据资产价值要在数字时代的框架层面,而不是聚焦过去有没有数字。

财联社:请问政府数据开放的边界如何厘定?

汪玉凯:开放共享是公共数据的主要载体。一是根据信息公开条例,首先要开放,要界定好哪些能开放哪些不能开放。大量公共数据在市场不能交易,人口信息等关键信息不能公开去交易,内部可以使用但不能交易。二是部门之间只有开放才能构成数据流通。只要构建跨部门平台就需要数据开放。三是政府数据要定期向社会开放。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都需要开放,让社会的数据公司、IT公司进一步来挖掘价值。例如航旅纵横能提供精准服务,就是因为民用航空局开放了数据,但是航旅纵横是民航局的产品,不是社会上的公司。

财联社:公共数据开发后数据安全问题关系重大。您对于把握开放安全之间的平衡,有哪些建议?

汪玉凯:一是政府要严格限制公共数据交易边界。

二是制定好数据交易基础制度和基础规范。政府有责任制定数据基础制度,哪些能交易、怎么交易等。要划清部门职能之间的规范。网信办把很多职能放在数据局了,但公共数据交易还应该在国办,国办正在制定公共数据交易平台。要制定基础的规范包括:交易的边界、交易的监管、交易的收益如何划分。

三是政府要维护规范数据交易市场。要通过法治、制度、规则规范数据交易市场。

财联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应如何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汪玉凯:从数据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切入。

公共数据方面,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政府要做好开放、共享;进一步做好流通,流通非常重要,如果数据流通不起来,价值就没有办法释放。部门之间数据流动起来不是通过市场产生价值,政府与企业间数据流动、跨境流动等是更加重要的;在这基础上看哪些数据能够交易,如企业数据是能够交易的。

企业数据方面。主要有两种主要交易模式:一是数据确权变更,交易后,权属关系变了;二是共享模式,不改变数据归属,只使用数据,不造成数据泄露风险,用技术接口解决数据流通的问题,需要付费。通过技术来解决数据确权、归属问题是一个大的趋势。

个人数据方面。个人数据是C2B的模式。如果个人愿意把数据开放,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风险。个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的情况将越来越多,真正的个人隐私数据受法律保护,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小。数据方面实践走在前面,但理论非常滞后。政府的引导非常重要,如果个人数据通过公众号都能赚到收益,那么很多问题不言自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3328.html

      
上一篇 2023-10-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