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在沪发布

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之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在沪发布。

港口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的发布,是学术机构与媒体合作,首次以大数据为依托,对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港口投资运营的成果进行评价。指数的推出,呈现出这些港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次指数的发布,选取50个中国企业已竣工移交或参与投资运营的港口项目,依托船舶轨迹大数据、卫星夜光遥感数据、网格人口数据、POI数据等动态时空大数据,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22年。指数设置了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港口生产活力、港口运输活力、港口服务活力和港口辐射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在沪发布

研究发现,十年来,中国企业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整体发展活力指数快速提升,从2013年的71.98分增加至2022年的75.33分,增长了4.7%。非洲和欧洲的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增长最为明显。

低活力值港口数量从20个降低至10个,中低活力值港口数量从24个增长到31个,高活力值和中高活力值的港口数量小幅增加。

中国企业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兼具经济效益和行业价值,为港口城市和东道国带来成倍增长的货运流量。

承建类港口方面,中国企业承建的27个港口的泊位数量,从每个港口平均12.6个增长到19.6个,共计增加187个泊位,增幅达54.8%。每个港口港区的面积,从平均3.7平方公里增长到5.3平方公里,共计增加43.8平方公里,增长43.5%。

港口生产活力的提升,有助于弥合基础设施能力的差距,推动港口所在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在很多国家的港口得到推广,中国企业在投资建设中,以港口开发带动园区发展,再推动城市发展,促进港口城市活力的持续提升。

“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也推动港口开发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企业与相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规避地缘风险。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指数的发布将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港口发展,为港口行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指数的推出,对推动港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意义重大。

马士基码头公司中国区总裁韩岩滨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在港口建设企业以及港口运营企业的大力推动下,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明显地感觉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反馈也表明,这一指数是客观的,符合用户和市场对现实的感知。

指数由华东师范大学与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发布。指数研制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的骨干人员组成。未来团队还将持续关注“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1433.html

      
上一篇 2023-10-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