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最高人民法院10月10日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最高人民检察院10月23日发布《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完善法律监督方式方法,促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到5092.76万户。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实现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不遗余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从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到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从保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人格权到维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通过打出法治“组合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什么法治保障对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那么重要?诚如不少民营企业家所指出的,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化保障,远比行政性的政策支持更让人放心。道理很简单,法律是制度,是大家必须遵守的“硬规矩”;而行政政策是政府部门的态度,强制性不足,出台什么行政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要视形势而定。依靠法治保障权利还有一种重要意义——公平的环境和合法的权利,是中国市场上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得的权利。所谓营商环境的好坏,取决于有无这些最根本的制度保障。这种差异,可能也是民营企业家担忧政策变动的重要原因。从实践来看,由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不健全,导致企业维权难、冤错案件纠偏难、要账难、融资难、人才引进难和用工难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冰山”“转型的火山”“融资的高山”面前,仍然经常遭受“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阻挡。由此可见,加快建立公平合理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才能真正激发出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此时,最高法和最高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并发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优法治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以更强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谓切中要害,有的放矢。诚哉斯言,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质土壤。通过基础的法律制度来确立并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权利,要比出台再多的支持发展的行政政策更加有力量、更加制度化、更加严肃。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对于提振民营企业预期信心,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法治是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家的“定心丸”。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