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800 字,时长约 6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
·原标题:任何对中国问题说出很肯定的话的人,脑袋都有问题:中国经济3季度超预期,拜登傻眼了
文/ 刘胜军
回想二季度,中国经济环比增速仅0.5%,大幅低于预期。一时间,国际媒体集体唱衰中国经济。81岁的拜登也没闲着,妄言“中国经济是定时炸弹”云云。
三季度数据,严重打脸拜登:同比增速4.9%,环比增速1.3%。前三季度同比增速5.2%,高于5%的年度目标。四季度只要增长4.4%以上,即可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于是,各大机构又纷纷上调经济预测,一扫悲观情绪,5%的增长目标从“不可能”变成了“没问题”。
GDP环比增速
“拜振华”之所以看不懂中国经济,是因为几个原因:
1、不少西方国家和媒体,打心底里就不希望中国经济好,这是“心魔”,有了心魔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就难以客观看问题——手中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2、西方专家往往对中国经济存在两个低估: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低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西方系统性低估中国政府的应变能力。《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作者、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管理人李录说得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未来的另一个维度是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大问题、危机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应对危机时,我们看到中国政府表现出足够的弹性和实用主义精神,可以在两大目标中调整轻重缓急。” 所以,在经济不佳的时候,要看到政策转变的可能以及其潜在影响,以“线性思维”预测中国经济往往是错误的。房地产政策正在发生的转向,是最佳佐证。
世界银行前驻华首代Pieter Bottelier水平比拜登要高出好几个段位,他下面这段话值得拜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任何对中国问题说出很肯定的话的人,脑袋都有问题。”
先说二季度为何低于预期?主要是几个因素:
1、疫情的疤痕效应,比想象的要大。这导致民众在消费尤其是大宗消费方面更加谨慎,居民存款上升,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2、一季度的房地产回暖仅昙花一现,房地产下滑“势大力沉”,成为经济最大拖累;
3、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企业预期不稳定,心态趋于保守;
4、外需不振,出口下滑。
二季度低于预期,一时间悲观气氛弥漫。不料三季度却超预期。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4.9%,显著高于财新调查的机构预测均值4.5%。三季度为何超预期?
1、消费再显中流砥柱风采:受暑期消费释放的推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高达94.8%,凸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之战略的重要性。由于消费的复苏,供需缺口缩小,PPI触底反弹。
PPI
2、新能源依然是火车头:在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新一轮革命中,中国已经构建起全球优势。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3.2%、34.2%、26.7%,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的增速。“中国汽车”制造在全球竞争力凸显:9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纽约时报》指出:“截至今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并且在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占有至少74%的市场份额。美国工程师只有与中国同行合作,才能在这些行业取得进步。”
秘境追踪企业家游学第二季第2站:“闽东仙境”宁德
3、服务业快速修复: 服务业是第一支柱,其增加值占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2.8%。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工业的4%。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4%。显然,走出“疫情三年”后的人们更加渴望到处走走。
4、企业信心改善。有钱赚,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当月利润首次实现正增长。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对经济面临的挑战保持足够的清醒:
1、稳地产依然需要加码: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制造业、基建投资分别增长7.9%、6.8%,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至11.2%,可谓“冰火两重天”。从投资角度看,如何稳地产,依然是稳经济的核心命题。8月底以来,各地密集出台包括“认房不认贷”、放松或取消限购等政策,但效果有限:1月至9月,累计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23.4%和7.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稳地产,不能只稳需求端,也需稳供给端,因为房企的风险会影响购房者信心。
2、稳民企仍有很大发力空间:前三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5%;私营企业增长2.3%。这表明,稳定作为“五六七八九”的民营经济,还需要持续发力。《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落地、见效,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民间投资下降0.6%,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因此,稳地产,也是稳民企的关键。总体来看,企业信心提振仍需持续努力。
衡量企业信心的财新PMI指数
3、消费信心指数依然显著低于疫情之前,应出台更大力度的消费补贴政策;
消费信心指数
4、稳出口仍有压力: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3%,低于上半年的-10.8%。要以制度型开放,促进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出口增速
5、区域差距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其中,东部同比增长5.4%,中部地区下降0.9%,西部地区下降0.4%,东北地区下降2.7%。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民企比重高,更显弹性优势。
中国“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1、继恒大之后,房地产又迎来碧桂园的“尖峰时刻”,如何维系房地产行业的信心考验智慧和决心;
2、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何既治标又治本,防止好了伤疤忘了疼?
3、如何稳定民企信心和预期,实现高质量增长?
4、如何稳定消费者预期,提升居民收入占比?
5、今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十周年。如何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让改革成为最大的红利?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天俱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8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