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季度中国经济,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新”。今年以来,与“新”相关的技术、产业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高技术产业投资动力强劲,新动能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和8.7个百分点,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个百分点。
消费新业态持续活跃,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1-8月份,重点领域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6%、11.1%和8.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4、3.9和1.6个百分点。
“新三样”,这是今年出现的热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今年以来增长势头良好。国产大飞机完成商业首飞,首艘国产大邮轮实现首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打造。
一线调研:新赛道加速跑 迈向产业链高端
光电子产业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如今,我国光电子产业正在实现着一个个突破,同时上下游正在加速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不断高端化。
在安徽一家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场头脑风暴讨论会正在进行,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要在新产品量产的关键期,提升工艺质量的稳定性。而像这样的会议,几乎每两个月都要来一场。
今年2月,这家企业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材料,8月正式量产。
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 阚宏柱:大概在180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批量出货,现在平均一个月出货在1500万元左右。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在一年内实现数亿元的营收,将产品变成产业,他们前期已经拿出8亿元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然而建设产线只是第一关,最难的就是如何持续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稳定性。
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江勇:激光器属于一个超高电力密度的半导体元件,它要求晶体材料无缺陷,有任何的缺陷都会报废掉,一个批次需要50万元左右的研发费用。我们做了100个批次左右,进行不断迭代优化,意味着5000万元打了水漂。
5000万对一个初创型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通过申请产业引导资金、设备补贴等方式,拿出8000多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压力。同时,还安排专员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林松:我们是将这家企业作为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来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就可以带领一批中小企业的入驻,起到延链补链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积极协助,根据格恩半导体的上下游情况来进行招商、选商,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链。
眼下,以这个企业为龙头,当地规划了占地550亩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园,上个月还专门赴深圳召开了一场电子信息和半导体的推介会。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 林松:有40多家企业参会,目前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大概有17家。
未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都将在这个产业园扎根落户,这里的产业链条将会更加健全。
向“新”而行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关键在一个“新”字,而创新则是其最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新动能的加快培育对于我国经济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未来新动能还有哪些拓展的空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一起,来到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来到这个专门生产服务器的初创型企业,一套全新的机器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超聚变金融业务部产品解决方案经理 许世岳:这个是智能运维机器人,它能够实现服务器从故障检测到来回的运输,到服务器的故障维修全部过程。过去的时候,一个万台规模的数据中心大概需要一个五六十人左右的团队来维护,现在有了它之后只需要一个五到六人的小团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 吴萨:这样的一套设备,它的国产化率怎么样?
超聚变金融业务部产品解决方案经理 许世岳:目前这个机器的核心软件算法,还有硬件的零部件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买这套机器人就花了将近500万,对于一个刚成立两年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新技术的使用,不但让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的品质也更有保证。2022年,他们就拿出10个多亿用于创新、研发。在这里,我们看到,企业最新研发的服务器机柜已经投入了市场。
超聚变金融业务部产品解决方案经理 许世岳:这个就是液冷门,在机柜的后门里面集成了很多液冷的散热模块和散热单元,它可以通过液体的循环,带走机柜里产生的热量,相比传统的风冷数据中心,可以给机柜提供更好的散热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 吴萨:我们今天看到,在一些高科技创新型的领域,我们也在形成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而且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较优势。
依靠创新,去年,企业的营收达到了230亿元,并且在投产第一年后就实现了盈利。
不只是这一家企业,去年,全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比十年前提高了0.63个百分点。如今,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已位居第11位,成功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 吴萨: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新动能从各个企业层面来说,已经实现了从简单的加工,向创新策源地,从单一技术有一定的优势,向整个产品品牌具有集成优势,从只是面对高端少数市场,向一个大众全面的市场转化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和趋势。新动能现在正在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它在未来国家的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