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在2022年2月9日发布了一篇报道,标题为《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 线上工作受到年轻人追捧》。
报道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
当然,报道中也提到了,2亿灵活就业人员中,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行业的人员,达到160万人。
选择灵活就业和找不到工作,是不是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呢?有人认为是找不到工作的被动选择,也有人认为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灵活就业人员的增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有着怎样的分布关系?
今日的数据,我们通过一张就业人员产业分布百分比图表,来揭示在过去几十年间缓慢发生的、与就业相关的变化。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通常属于生产行业,而第三产业属于消费行业。
所以经济理论认为,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高,意味着经济越发达。
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布来看,的确符合这种规律。
生产和消费,对我们的收入,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产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因为生产的周期和产业链通常都是很长的,比如一辆汽车研发周期长达几年、而且是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没有严格的计划性,很难将构想变成现实。
再比如农业的生产,春种秋收,时间跨度长达半年。春天种下,秋天就得回来收割,不然这一季就白忙活了,所以计划性也是非常强的。
而消费,通常不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
很多人虽然会提前计划购买一件商品,但更多时候的消费行为,是灵感一现的偶发行为,缺乏媲美生产的计划性。
在一个非常强的计划性行业里,你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收入也是固定的,不必担心明天醒来工厂不见了、工作没有了。
而消费行业,得等客户上门,客户啥时候来,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收入也相对不那么稳定。
这便是生产行业与消费行业对收入的影响。
再来了解下我国就业人员在生产行业和消费行业的分布情况。
1960年,全国仅有10%的人,在第三产业工作,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8%。
除掉教育、卫生、科研、公务员等同样具有强计划性收入的行业外,其余的消费行业,其收入水平受消费的影响比较明显。
对于身负定时还款压力的工薪一族而言,如果在消费行业就业,其收入易受季节性的消费行为影响。
这种影响,相对于生产行业而言,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焦虑感。
事实上,截至2022年末,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54%。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这个比例至少会上升到70%,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从原本较为稳定的生产行业,转型到消费行业。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更多的人转型为服务工作者,其收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请做好准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