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基金公司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却有一批公募持续依赖股东“输血”。在市场震荡背景下,一个又一个增资公告将这些公募推到了聚光灯下。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易米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在内,年内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小微公募已超10家。拉长时间看,有的公募一年增资两次,还有公募成立了五年增资就超过了四次,使得注册资本金水涨船高,超过一众头部公募。但外部“输血”毕竟不是自我“造血”,依赖“输血”的公募并没有摆脱业绩不佳、经营困难等现状。
分析认为,股东不会一直增资下去,如果迟迟看不到希望会放弃投资。在马太效应加剧的情况下,小微公募超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长期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小微公募不仅生存艰难,甚至有可能走向破产兼并。
小微公募频繁增资
近期,个人系公募易米基金发布增资公告,注册资本金从1.3亿元增加至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距离易米基金上次增资尚不到一年。根据易米基金2022年12月3日公告,该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加至1.3亿元。易米基金成立于2017年5月,截至目前,旗下7只基金产品总规模约为6.01亿元,在全市场公募资管机构中排名180名。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增资的还有国融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南华基金、湘财基金等公募,其中不乏频繁增资的案例。比如,弘毅远方基金自2018年成立至今,起码已有过四轮增资。今年6月弘毅远方基金股东方弘毅投资有限公司增资6000万元,注册资本由2.5亿元增加至3.1亿元。早在2018年6月刚成立时,弘毅远方基金就开始了首轮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加至1.7亿元,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两轮增资后,注册资本金增加至2.5亿元。另外,2023年初宣布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至10亿元的西藏东财基金,是2018年10月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增资。2020年9月,该公募首次增资,资本金由2亿元增加至4亿元,到了2021年7月进一步增加到了8亿元。
有意思的是,个别小型公募在股东长期持续“输血”后,注册资本金已经超过一众头部公募。以英大基金为例,该基金于2012年成立时注册资本金只有1.2亿元,但经过多轮增资后,目前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了14.16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农银汇理基金的17.5亿元和鑫元基金的17亿元。相比之下,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的注册资本金均在3亿元以下。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增资”
根据公司法,注册资本是法定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筹集的、由章程载明的、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是股东认缴或认购的出资额。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注册资本须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货币资金实缴。
从记者的观察来看,基金公司增资可归于两大目的:一是缓解经营和财务压力;二是股权激励等正向发展考虑。上述频繁依靠股东增资的小微公募,多属于第一种情况。某中小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成立以来有过两轮增资,是为了补充营运资金和扩大规模,以及发力市场营销、数字化转型等,希望在激烈竞争中更好地发展。
“不到万不得已,股东是不会对基金公司增资的。”某基金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是管理费,正常情况下是通过管理费收入来支撑发展。纯靠股东增资既不现实,也不可持续,“从股东角度讲,基金公司自身如果有‘造血’能力就没必要‘输血’,因为股东资金投进去后基本要锁定一段时间,缺乏流动性”。
但增资对一些小微公募的作用并不明显。以弘毅远方基金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成立于2019年的弘毅远方消费升级A虽然在2020年取得了近60%的回报,但在85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498位。从2021年开始,该基金连年亏损,截至目前,近三年来累计亏损超过40%,产品规模缩水至不足5000万元,沦为迷你基金。
另外,2015年成立至今有过三次增资的新沃基金,管理规模一直在50多亿元左右徘徊,剔除2只规模达50亿元的债基外,其余3只混合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规模也不大,且投资业绩不理想。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新沃通盈、新沃创新领航、新沃内需增长三只混合基金近三月亏损均超过15%,近6个月亏损近30%。
小微公募生存艰难
晨星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认为,基金公司增资主要与激烈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投资环境有关。部分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着规模不足、盈利压力或运营困难等问题,需要通过增资来获得资金支持。
“但无论是控股股东还是财务投资股东,他们并不会一直增资下去。如果迟迟看不到希望,他们宁愿放弃这部分投资,这是必然的。”前述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在马太效应加剧情况下,相当部分小微公募超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早期基金市场供不应求时,牌照壁垒尚且对小微公募形成一定保护作用,凭借简单的货基或专户业务,或多或少都能分得一杯羹。但现在不一样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基金市场供需也趋于饱和,哪怕是很小众的投资需求或细分赛道,都有多只基金布局,“在这样的趋势下,长期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小微公募很难生存下去,甚至会出现破产或兼并现象”。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相关监管机构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风控指标监控体系和监管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要求公司增资、提高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暂停部分或者全部业务等措施。
某一家成立未满五年的小微公募,目前规模不足60亿。该公司一名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成立至今依然处于亏损状态。除行情因素外,倍感焦虑的是迟迟找不到业务突破口。该高管表示:“我们一直为这个事情发愁,也在拜访同行取经,但依然没有头绪。我们没有强大的资源优势,但依然认为公司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自我造血’基础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