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也开始拼人效了

前段时间,明源君和几个地产国央企的朋友聊天。当谈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便一脸愁容,直言现在压力山大。

以前很多人对国央企的固化印象是工作不忙,效率低下,舒适安稳,压力很小……但现在的国央企,在内卷上丝毫不输民企。

除了卷PPT、卷检查、卷流程,还要卷党建、卷学历、卷证书。有人说,国央企不卷只是入职时的表象,后面公司会成倍还给你。

最闹心的还是降薪优化。

很多人觉得国央企是铁饭碗,但现在大环境不好,国央企同样也开始降本提效。一个央企朋友告诉明源君,之前他们城市公司有400多人,现在组织优化,只剩下两三百人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国央企,“员工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是标配,人效提升是大势所趋。

国央企也开始拼人效了 很多国企人效,为啥不如民企?

最近几年,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就是人效提升,成为国央企的主要抓手之一。

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进入到央企的考核指标。2022年,国资委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的目标。2023年,国资委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

为什么国央企这几年特别重视人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央企的人效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说白了,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只有通过深挖人效潜力,“减脂增肌”,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衡量员工效能有多个指标,这里明源君提供几组数据:

第一个是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也就是房企为员工每投入1元人力成本,所产生的营收。

有媒体统计,2020年29家房企的平均数为19.2元,有三家国央企的人力投入产出比竟然低于平均数,而人力投入产出比最高的8家房企,清一色是民营房企。

第二是人均盈利。人均净利润也是最能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的指标,也是企业最常用的人效指标。

上述媒体统计,2020年29家房企,平均每一名员工创造出的利润是27万元,不少国央企依然低于该平均数,人均净利润超过百万级别的也清一色是民企。

第三是人均效能。人均效能指的是人均劳动效率,考核房企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指标。

某研究院披露的2020年营收50强房企的人均效能排行榜,共有10家房企人均效能过千万元,包括中海、建发等。但以企业类型划分,国央企同样不占优势,前十名中仅有4家国央企,其余全是民企。

说到这里,估计不少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国央企明明聚集了那么多的行业精英,为什么整体人效依然偏低呢?明源君总结了几个原因:

第一,凡事都讲究合规和流程。

由于国央企的特殊性,所以相比经营效率,他们更看重的是坚守合规底线,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有了这个基本原则,国央企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先走流程,无论事情有多急都要把流程走完,一是能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二是做到程序圆满,但这样自然就牺牲了效率。

比如某地方城投专门制作的《合规职责清单》,涵盖集团65个具体岗位,同时搭建的分类分级合规风险库,涵盖了重点领域1059条合规风险。

第二,管理层次多,组织链条长。

不少国央企市场化程度较低,也不讲求管理体系创新,这也导致其内部层级链条长、管理层次多,横向部门多,再加上集分权界定不合理,导致流程节点多,决策效率低下。

比如很多央国企的管理层级,低的有四五级,高的十几级,有的连董事长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子公司、孙子公司,企业管理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第三,部分员工在体制沉浸多年,缺少主观能动性。

相对民企,国央企人员队伍相对稳定,有的甚至只要求对方按部就班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不求出彩,但不要出错。这也导致部分在体制沉浸多年的老员工,缺乏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第四,薪酬没有激励性。

国央企由于受到体制制约、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不全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薪酬方面还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薪酬分配上缺乏公平性和正向激励,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后续发展。

比如有些国企在工资上存在一高一低现象,即一般职位员工薪酬水平高于市场价位,但关键核心职位员工的薪酬水平普遍低于市场价位。

第五,数字化程度不高。

在数字化浪潮中,国企特别是央企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时期业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化能力也成为衡量国企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但仍有不少国央企的数字化改革推进速度不达预期,“纸质+盖公章”的传统工作模式依然存在,大大影响了国企工作效率。

国央企也开始拼人效了 提升人效的关键,是钱?

当然,人效低不是央企或国企特有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地产国央企该如何有效提升人效,避免踩坑?明源君提供几个思路:

第一,持续加大高能级城市的深耕力度。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在高能级城市做区域深耕的房企,通常人效都比较高。

比如2022年,百强房企员工平均创收845万元/人,而中海、万科、保利等一批深耕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平均创收都在6000万/人左右。人效最高的滨江,人效甚至达到1.5亿/人。

一方面,区域深耕型房企的管理半径很小,不仅可以节约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也可有效提高决策效率。比如某国企人均效能保持高位,是因为该房企一个城市有好多个盘,一套班子可以管至少2个项目,人员复用效果好。

另一方面,区域深耕型房企的项目密度高,可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比如某房企项目布局集中,设计形成当地的标准化图库之后,一套图纸可以适用于当地多个项目。同时,房企还可以根据楼盘实际销售情况,快速调配工作人员,提高人均效能。

第二,调整组织架构,减少层级。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内部组织架构越来越臃肿,人效也就越来越低。

比如某咨询公司对120余家国有企业的组织效率调查表明:在国有企业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责不清、推诿扯皮”、“责权利不对等”是影响国有企业组织效率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想从源头提升人效,就得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缩减管理层级,调整业务流程等方式。

比如赣州城投集团不断深入推进内部整合重组,着力搭建“小机关、强一线”管控体系,将集团原11个职能部门精简至7个,机关减少的人员全部充实至生产一线。

原15家按照一级管理的子公司优化为10家,子公司管理层级由4级减为3级,股权层级由6级减为4级。同时,清算注销6家缺乏发展潜力的子公司,清理注销3家“僵尸企业”,通过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了2家重点亏损公司扭亏为盈。

再如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执行精干型、大部制组织机构改革,实现了组织机构压缩精简,集团本部和子公司内设部门由105个精简到90个,缩减比例14.3%;

同时,哈尔滨城投集团还推动存续业务与新业务有效融合,将原功能性项目公司统一纳入整合后的产业公司分类托管,形成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集约化整合,各子公司整合比例近40%。

第三,人才结构优化,做好薪酬激励。

一家公司的人效过低,往往是因为很多老板只着眼于外部市场、机会和资源,而忽视了内部人才的动力和活力,缺乏科学高效的人才驱动机制。

反观国际上的知名公司,其往往采用全绩效薪酬激励模式,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比如某央企子公司,就在集团统一薪酬体系下,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核心业务人员,增设了地产专项津补贴,并按年度进行考核调整。

中交城投探索形成了“1234”职业经理人模式,“1”是职业经理人考核分配以项目整体开发方案为基础,“2”是考核目标对标行业、薪酬水平对标市场50分位,“3”是执行“节点考核、年度考核、全周期考核”的三重考核,“4”是推行“节点奖金、年度绩效、结算奖金、超额效益奖金”的四层激励。

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的完善,有效激发了中交城投全员干事创业活力。2021年,该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527万元/人,同比提升11.62%;企业项目负责人的薪酬倍差达到2.33倍,业绩优的项目副职薪酬比业绩劣的项目正职高28%。

第四,加大数字化渗透度。

数字化管理工具的诞生,为国央企人效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首先是规范管理。通过数字化,企业将管理合规植入系统后,减少人为干预,不仅让管理更高效,也让管理更规范,减少了看不见的人力浪费。

比如某地产央企在全面应用数字化后,把每一类数据要收集到什么样的颗粒度,到什么样的频率,全部落实到公司数字化体系里面去,继而减少员工们的报表收集量,尤其是一线数据填报的工作量。

二是解决企业深层次业务协同问题。

在企业里,跨部门、跨业务工作沟通协作是极其常见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审批周期过长,风险上报不及时,容易造成损失;复杂项目需要多人沟通协助,如果没有工具去落地,很容易遗漏重要步骤和需求。而利用数字化工具,管理层不仅能够快速查看目标进度和任务进展,也能合理规划方案、调配资源,及时掌控目标进度。

三是成本节约。

例如,没有数字化系统的帮助下,某国企1800个项目都需要考勤员人工核对考勤和排班数据。每天假如需要半小时,可想能节省多少工时和人工成本。而且还减少了一项无形的成本,每年可为该公司大约节省12万元的纸张费用。

更重要的,数字化能够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例如员工培训,各城市的培训课程统一线上管理和共享,避免重复造轮子,减少资源浪费。

注:各位地产朋友想和本文作者进一步交流,可以直接加本文微信号,麻烦注明房企+职务+姓名。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9206.html

      
上一篇 2023-10-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