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刘军国

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杭州亚运会上,深度应用的数字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从超1亿人参与的“数字火炬手”,到亚运核心系统100%“上云”,再到数字烟花绽放精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科技加速走进生产生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4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展示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为27.6万亿,全国占比达34%,其中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28%,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4万个,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更有着成熟的应用场景。从科技创新走向生产生活,“数字长三角”未来可期。

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生活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陶敏说起医院改造升级后的信息管理系统,赞不绝口。从患者挂号到医生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数据的调阅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

门诊挂号、电子病历、住院病人管理……作为一家年门急诊量580余万人次、手术量17万台以上的三甲医院,庞大的数据量给医院存储设备带来巨大挑战。“业务高峰期数据处理也毫不卡顿,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更好了。”陶敏说,目前这套存储设备持续稳定运行,后续还可快速扩容升级。

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图为宏杉科技的产品 窦皓 摄

这背后是位于杭州滨江区物联网小镇的宏杉科技在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十多年,宏杉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少数具有高端存储研发能力的厂商。在杭州滨江,有一批宏杉科技这样的数据商企业。得益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条从前端研发到产品落地以及后端应用的闭环正在形成,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更体现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

台州黄岩的世玩欣玩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木制品玩具流水线上,产品装配高度自动化:智能机械设备正完成下料、冲压、丝印、包装等一些列操作;一键智控,运送原料的AGV 物流车便可到达指定区域;扫描专属二维码,产品即可标记入库……

台州黄岩是有名的模具之乡,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中,像这样的智能工厂并不少见。2022年年底,工信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长三角上榜18个,占比四成。

这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连接的设备数超过8100万台套。在2023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遴选工作中,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增5家双跨平台,累计总数已经接近所有双跨平台的1/4,区域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三省一市还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同时,企业信息化协会等社会组织和机构也充分发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能力和优势,举办线上培训、公益课堂等活动,促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的便利,作用于城市治理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当前,浙江嘉善县和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联合治理太浦河,依托AI感知摄像头、水质传感器等实时数据感知设备和算法模型,能够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和跨地域协同联动治理。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全域范围内,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更不必说,通过打造智慧互联网医院和长三角互联互通平台,试点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让优质资源的跨区共享……

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图为浙江南浔的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 资料照片

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文明时代的标志。目前,浙江已携手沪苏皖打造一批民生一体化应用场景,长三角“民生一卡通”已加载公共交通等21项服务功能,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之下,生活正在更美好。

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去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6%,杭州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98.7亿元,占比达到全省五分之一。

这背后,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浙江布局的10个浙江省实验室,杭州余杭占据4个;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以及很多企业自身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持续突破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锚定未来,实现“数字长三角”的迭代升级,科技创新是源头活水,科技基础设施更是首当其冲。上海超算中心、无锡超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及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三省一市携手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长三角”渐行渐近。

各地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落地,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企业自身也扛起了科技创新的大旗:蚂蚁集团的分布式数据库,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以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逐步搭建。

让科技创新形成合力,避免陷入单打独斗的局面,地区间的合作融通同样重要。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到青浦的“长三角数字干线”,政府引导、联合共建、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平台,为区域数字化建设提供助力。去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三省一市10个市区人民政府,还发起组建了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

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图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发起仪式 资料照片

互联互通,形成合力。联通的同时,各地也结合自身优势,以差异化发展实现多点开花,提升“数字长三角”的实力和水平。

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全方位引领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杭州发力人工智能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优势凸显;合肥在人工智能产业等领域都表现突出,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作为全国软件名城,在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发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内城市各自形成特色,辐射其他地区的同时,带动整体数字经济跃升。

生态共融未来前景可期

走进杭州集成电路测试公共服务中心的净化室内,来自滨江区芯云科技的实验人员,身穿工作服,在测试机前制作探针卡,根据产品测试要求编写测试程序。

测试是芯片量产不可或缺的环节,贯穿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在原有的芯片设计制造企业的基础上,滨江区以当地芯云科技为主体成立的杭州集成电路测试公共服务中心,搭建了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生态,为杭州市、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完善的测试服务。

“以前测试是弱环,现在从芯片设计到测试,我们拥有全‘芯’产业链。”滨江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瞄准强链补链,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不仅能让区内的科技企业协同增效,也集聚了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才。

在长三角地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发力“数字长三角”,产业生态的构建让产学研串珠成链,形成合力。借助“数字长三角”的服务共享,美好生活实现了互联互通,从工作到生活,城市生态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

凝聚新动能 “数字长三角”建设亮点多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的祥符荡科创绿谷,吸引了一大批科研机构的入驻。窦皓 摄

位于嘉善县姚庄镇的致瞻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和中高端电力电子装备的高科技企业。在上海布局研发基地的同时,企业将新项目和“未来工厂”落到了嘉善姚庄。“在长三角,我们找到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发展也少了后顾之忧。”公司副总经理瞿博说。

利用各自优势,选择两地发展,是不少企业的选择,也成为很多人的日常:早上7点,上海浦东家中早餐;8点,在浦东张江产业园来一场头脑风暴;下午,在浙江嘉善人才创业园开始办公;晚上,回到浦东家中晚餐、辅导孩子功课……

这背后的底气源自数字技术下公共服务的互联互动。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协同立法,实现人社领域95项场景、1700多个文旅场馆通用;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员工凭借嘉善的医保卡,可以在长三角城市刷卡就医,无论是回老家还是去上海看病,都像同城一样方便……

此外,浙江湖州打造人才数字大脑开发“人才码”等多个应用场景,集成各类服务99项,实现“一码集成、服务全有”;安徽马鞍山建成“马鞍山籍大学生人才库”,上线运行“诗城英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2.0版,实现141项政务服务、人才事项“跨省通办”……不难发现,从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到产学研生态的搭建,“数字长三角”为持续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作用于生产生活,也将不断激发区域活力,让人才和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8580.html

      
上一篇 2023-10-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