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普惠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行,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重点领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类各级金融管理部门的部署引领,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落实。而《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对下一步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此普惠金融十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多地监管局相关领导、金融机构相关领导和普惠金融领域资深学者进行专访,第六期专访嘉宾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
周家龙告诉记者,过去的十年,是安徽普惠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安徽局一以贯之将普惠金融列入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压茬推进,统筹、调动全辖银行业保险业力量,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全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万亿元,年均增长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同时,还获得了三点重要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思维。
“安徽局准确把握安徽发展定位的重大转型,坚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战略选择。”谈及近年来安徽省实施的科技强省、制造强省战略时周家龙表示。
周家龙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安徽局将从三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行的督促引导,发挥大行资源、技术优势,加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一是鼓励创新产品服务,提升普惠金融精准性;二是引导优化结构供给,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三是指导完善经营模式,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
周家龙,受访者供图
安徽普惠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三点重要启示
《21世纪》:目前安徽省小微企业发展和普惠金融服务整体情况如何,普惠金融服务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周家龙: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经济连续迈上3个万亿级台阶,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安徽多重战略叠加,经济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普惠金融支持责无旁贷。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局牢牢把握金融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监管引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居全国前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突破万亿大关,利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新增首贷户数逐年递增,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比重不断提升,中期流动贷款、“随借随还”贷等创新产品加力推广。
在取得这些成效的过程中,安徽局普惠金融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时不我待,强化监管引领。安徽局党委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定期研究推进,1月即出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召开全省普惠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推动。加强工作联动,会同省有关部门建立全省信贷投放和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工作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将普惠金融作为“必选项”常态化高位推动。通过用好用足监管工具箱,完善监测体系,定期分析通报,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综合采取下发提示单、监管约谈等方式督导推动。同时,联合省有关部门成立助企便民融资服务专班,畅通融资问题反馈渠道,清单化、闭环式解决问题。
二是科技赋能,提高服务质效。安徽局充分发挥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持续深化“数据能力化、能力场景化、场景应用化、应用数字化”,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会同省有关部门合力建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平台建设指挥部,推动汇集45个厅局千余项政务数据,通过数智技术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为银行机构信贷提供审批信用服务。牵头推进银行保险金融机构与平台对接、产品上线、数据反哺等工作,加强首贷、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新市民金融服务等专区建设。联合完善金融政策主题库,按照“政策推送、政策评估、政策申请、免申即享”原则分层分类推动政策惠企。目前,省内主要银行机构全部对接,48小时内银行机构响应率达100%,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超3万亿元,居全国同类平台前列。
三是多链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在省委省政府“管行业必须管融资”的政策导向下,安徽局与省发改、经信、科技、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联动,连续多年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进园区 进街道 进社区 进乡镇 进商圈”的“五进”活动、“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中小微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熟悉市场主体、监管部门熟悉金融业务的优势,形成合力,加强政策宣传、需求收集、产品推介,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同时,推动省财政设立13亿元省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基金,各地市建立配套补偿机制,真金白银支持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21世纪》:回顾过去十年,安徽省普惠金融服务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这对未来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有哪些启示?
周家龙:过去十年,是安徽普惠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安徽局一以贯之将普惠金融列入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压茬推进,统筹、调动全辖银行业保险业力量,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全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是普惠金融实现“量增、面扩、价降”,可得性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8倍,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9%,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贷款户数269万户,是2012年末的4.2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万亿元,年均增长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86%,较2018年末下降2.08个百分点,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涉农贷款余额2.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倍,规模居全国第7。农业保险已覆盖农林牧渔业各领域,年服务农户1000多万户次;大病保险覆盖5400多万城乡居民。
二是普惠金融结构优化,精准性、适配度得到市场认同。在强化总量供给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信贷结构优化,提升服务的精准性、适配度。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余额均为2018年末的3.5倍,近3年累计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7.5万户,年均增长46%,均明显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推广“一授三年、内嵌年审、随借随还”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新模式一年半来,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增长94%,占流动资金贷款比重达36%,上升14个百分点。对科技创新、个体经济等重点领域服务更加精准有力,普惠型科创小微企业法人贷款3年间翻两番;适应个体工商户特点的“随借随还”贷款占累放个体工商户贷款比重达69%。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满意度稳步上升。
三是普惠金融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在持续有力的监管引领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行业共识,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明晰普惠金融战略定位,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建立健全专营机制,完善内部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有效激发基层机构、人员的动力,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愈加完善,“敢贷”“愿贷”意识不断增强。持续建立完善关键制度,增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已归集40多个省级单位、1000多项涉企数据。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并成功设立省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基金,进一步完善风险缓释机制。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走上快车道,普惠金融与基层治理加快融合。
回顾过去的十年,最重要的启示有三点: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我国普惠金融遥遥领先全球的实践经验以及安徽普惠金融不断突破攀登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普惠金融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找准需求痛点、供给堵点,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普惠金融发展才能动力不竭、活力满满。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协同作战”,离不开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安徽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风险分担补偿、党建引领信用村等制度机制建设以及货币、财税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有力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
下一步,安徽局将继续补短板、强基础,加强政策协同联动,完善动产和权利、农村产权等融资配套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加快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充分、更公平、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适应农村金融新需求,将“需求清单”变为“服务指南”
《21世纪》: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获得性明显增强,请问安徽省农村金融需求方面有哪些特点,安徽局为此做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成效,尤其在信用村建设方面,未来还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
周家龙:当前,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多元化与差异化发展,安徽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农村金融资金需求“大户大额”逐渐成为“主力军”。近年来,农业经营模式由单户、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农业生产主体由单一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换,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于一身的农民合作社、具备显著引导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客群。
二是农民金融需求由单一“自耕生产”转向多元“保价升值”。随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金融需求形态已经由传统生产性需求向保值性、安全性和消费性需求升级,理财、保险等保值性、安全性金融需求日益增长。
三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逐步由“人工交互”转向“数字智能”。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普及运用,以及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农村居民更便捷、更精准、更安全的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增加。
为适应农村金融的新需求,安徽局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将“需求清单”变为“服务指南”:
一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菜单式”融资解决方案。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活动方案,采取逐户对接、举办对接会、联合通报调度、“双随机”核查等方式推动新农主体专题金融活动走深走实。通过专场对接发挥“信贷+保险+担保”组合优势,聚焦推动“无贷户”向“首贷户”转化,指导机构为种粮大户量身开发全省首个粮食作物目标产量保险并现场签约,涉及金额57.86亿元。编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产品手册,以问答方式梳理新农主体可享受的金融政策和服务,并汇编40余款金融产品进行宣传解读。累计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9万户,覆盖率6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043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达32%。
二是纵深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出台《“党建+信用”结果运用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信用村信用评价体系。推动涉农数据归集,指导金融机构与省建设平台“总对总”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鼓励专属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备案管理,开发纯线上金融产品。已开展建设行政村5615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7%,对513万户农村主体完成信息建档。14家参建机构开发专属产品26个,为40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447亿元。
三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指导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建设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建成农户端“裕农通”App、政府端“五大主管信息系统”、以及集成全省“三农”数据的“驾驶舱”,形成“两端一舱”的服务架构,向全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企、村集体提供经营性金融服务,并针对涉农相关个体提供保值性、安全性和消费性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同时,裕农通平台作为涉农服务专区,深度融入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省“三农”领域数据集散地,聚合各类涉农数据65万条。“裕农通”已惠及88万注册用户,平台授信金额315亿元、贷款余额268亿元。
四是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当前,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省57个产粮大县,非产粮大县主粮作物保障水平通过“基本+补充”方式同步提高。今年上半年,农险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0亿元,为528万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96亿元。特色农险实现保费12亿元,同比增幅达38%。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发挥农业保险联系“三农”紧、了解需求快、服务网点多、农户信任支持的优势,探索形成保险与信贷、担保、基金紧密合作、多链协同的支农惠农、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下一步,安徽局将联合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扩面提质,加强农村金融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涉农信用信息的授信转化率。指导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农村信用主体的差异化、专属化信贷保险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深入挖掘涉农信息数据,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效率、节约融资成本,不断提升农村主体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
《21世纪》: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乡村文旅产业也在提质升级,但这也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提前布局和持续浇灌,请问安徽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有哪些做法?
周家龙: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文旅资源密集。金融服务是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此,安徽局持续引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高标准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安徽样板”,为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金融力量。
一是政策先行,突出监管引领。制定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围绕“千万工程”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传统文化赋能、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19条指导意见。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系列调研,交流分享先进经验,促进产业金融广泛对接。牵头举办乡村文旅金融合创“千万工程”产融对接大会,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安徽乡村文旅产业汇聚。
二是因地制宜,提供精准服务。首先,立足皖南、皖北、皖西等地不同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各地优势特色农业,针对性提供差异化、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指导银行机构为整合土地、规模运作、智慧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依托各地文化禀赋,充分发掘农耕文化、茶文化、非遗传承等文化资源,引导信贷资源投入文化建筑修复提升、村史馆建设等领域。再次,围绕文化研学、非遗体验等方向,鼓励银行机构支持建设农耕体验基地、文化研学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改善供给,强化要素保障。围绕供给端金融需求,通过制度优化和效率提升,为乡村文旅产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针对乡村文旅产业的运营特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匹配差异化经营周期,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保障金融供给有效性。优化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针对文旅项目运营周期长、前期回报率低的特征,指导银行机构充分考虑项目剩余经营权期限、预期运营收益等因素,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匹配项目运营特征。目前,相关项目贷款中期限在10年以上的占比86%,期限最长可达20年,且还款金额前期少、后期多,大大缓解了项目运营资金压力。优化担保方式。针对相关项目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的情况,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利用景区收费权、停车场收费权、应收账款等合格抵质押物,整合关联企业、担保机构等各类担保资源,为项目融资提供有效增信措施。优化保险服务。针对景区设备、营业中断、雇主责任等风险保障需求,引导保险机构提供适配保险产品,并将业务范围拓宽至景区周边的住宿、餐饮等主体,提供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等保障服务,优化理赔流程,不断提升保障服务质效。
准确把握发展定位重大转型,金融服务成自觉战略选择
《21世纪》:在农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安徽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强省、制造强省战略,请问安徽金融业对此有哪些支持举措和工作成效?
周家龙:2020年以来,安徽正在以“上进生”的奋进姿态,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跨越发展,树立起崭新的区域形象和全新的发展方位。
安徽局准确把握安徽发展定位的重大转型,坚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通过近三年的持续政策引领,全省科创企业贷款从2020年末的1525亿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5425亿元,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速高达66%。科创企业贷款增量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带动战新产业存量贷款占比提升了4.3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提高至70%。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战略选择。
具体而言,安徽局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监管政策指引。近三年来,安徽局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38条举措、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指导意见、支持先进制造业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认识到,把更多的资金和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实现金融资产质量和结构的持续优化,就是从根本上下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先手棋”。配套实施监测评价、定期报告、任务清单、通报调度4项机制,持续推动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战新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转型发展重点领域。
二是靶向破局金融触达难点。科创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和成长早期阶段的科创企业,其“高不确定性、高收益、轻资产”的天然属性,对传统商业银行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不相适配。为此,安徽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聚焦初创期和成长早期科创企业,牵头开展了“初创信用贷”试点、“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成长接力贷”试点,这些试点形成有效接力衔接,不断在科创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要素精准滴灌科创企业起步、初创、成长等重点阶段,合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新兴产业链“批量挂图融资”。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全面对接新兴产业融资需求,按照“一幅产业全景图、一张资金需求表、一场专项对接会”的思路,建立“一行一链多企”批量化对接机制,优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和场景145款,开展供应链融资5.37万笔。向全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投放贷款1528亿元、1212亿元、543亿元,带动全省战新产业贷款余额近两年年均增速超过56%,牵引带动全省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5%,强势建立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极具辨识度的新兴产业地标,成为安徽经济生产总值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是构建重大科技风险共保体机制。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单体企业风险高、承保难问题等,推动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全国首家区域中心在安徽成立运行。围绕重大创新风险开发综合性全流程保险保障方案,为5503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3020亿元。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为长鑫存储、维信诺、晶合集成等链属企业提供风险解决方案,累计承保集成电路企业175家,提供风险保障超3800亿元。
《21世纪》:拓展首贷户是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4月安徽省创新搭建了线上首贷服务中心“皖美首贷中心”,请问这项工作有哪些特色做法?
周家龙:2023年4月,安徽局牵头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原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在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搭建了线上首贷服务中心“皖美首贷中心”。这一工作聚焦各层级市场主体的初期信用培育和扶持,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探索以分层分类分群的方式向各类型主体提供差异化、高适配金融服务,重点解决首贷难题、构建商业可持续的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当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07万户,较去年同期多增1921户。具体来说,这一工作有以下三点特色做法:
一是搭建线上服务中心,发力初期信用培育。依托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线上首贷服务中心,依托信息化平台自动汇集各类惠企政策,打造惠企政策库,无缝嵌入申贷流程,针对首贷户提供专属服务,实现政策、产品、服务找“人”的一站式服务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信息归集和数据分析优势,按照需求导向、服务适配等原则,既向市场主体推荐适配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机构,也向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定向推送市场主体及其需求信息,结合“抢单”机制实现供需快速撮合匹配。另一方面,发挥省市平台协同优势,同步开通地市平台前端入口,全面展示地方特色首贷产品和优惠政策,持续扩大首贷中心惠及面,为小微企业首次申请贷款提供便利。
二是构建首贷户培育库,扶持“最先一公里”。在搭建线上首贷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线上首贷户培育库。一方面,多渠道拓展数据来源。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共享企业基础数据,实时获取新注册市场主体信息。结合金融“五进”和其它形式多样的社会治理活动,筛选存量一级活跃度市场主体中的潜在首贷市场主体,已收录潜在首贷市场主体34万户。另一方面,全方位深化数据应用。引导银行机构配合做好首贷业务数据反哺工作,持续优化首贷户培育库,对有融资需求的市场主体,根据主体意向和信用特征进行智能推介。对暂时无融资需求及新增市场主体,依托首贷中心开展政策推介和后续服务准备。
三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上线首贷专属产品。针对首贷户金融素质相对薄弱、可用信用信息相对较少等特点,推动银行机构实施差异化信贷管理政策、完善授信评审机制,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并统一命名“皖美贷”。一方面,分层分类开发专属产品。组织银行机构围绕“皖美贷”专属品牌,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小微企业等不同客群特征和需求特点,开发“皖美科创贷”等首贷专属系列产品201款。另一方面,及时更新上线专属产品。推动银行机构深化平台对接,不断提升首贷需求响应效率,对符合“皖美贷”特征要求的首贷产品,及时通过首贷服务中心上线发布;对后续开发的“皖美贷”新产品,按照操作规程及时在首贷服务中心上线推广。
加强金融机构督促引导,加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21世纪》:在政策引导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下,近几年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未来应更加聚焦“好不好”,你认为在这种转变下相关政策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该做哪些转变?
周家龙:近年来安徽局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下沉服务重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并对相关业务增速、户数等指标开展监管考评,普惠金融“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截至今年6月末,辖内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23亿元,较年初增长29%,是大型银行各项贷款增速的两倍多,有贷款余额户数已接近65万户。
当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普惠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存在产品同质化、服务不够精准问题,银行机构“垒小户”、对优质客户过度授信的问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经营资金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安徽局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行的督促引导,发挥大行资源、技术优势,加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一是鼓励创新产品服务,提升普惠金融精准性。国有大行要更加主动对接小微市场主体,深入了解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找准与自身小微经营战略的结合点,精准发掘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结合安徽区位特点和发展优势,加大对制造业、科创企业、专精特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小微市场主体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二是引导优化结构供给,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国有大行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主动“啃硬骨头”,积极覆盖小微企业融资“空白地带”,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避免对存量优质小微企业过度授信,避免“垒小户”行为。除搭建“皖美首贷中心”的平台外,安徽局还要求国有大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要开发小微企业续贷专门产品或完善现有产品续贷功能,原则上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中短期经营性贷款产品都应该具备续贷功能。
三是指导完善经营模式,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国有大行要发挥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优化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经营模式,深挖服务潜力,形成规模经济。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缺少抵押担保物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第三方平台合作,综合运用工商、社保、税务、水电、购销合同、技术专利、人才引育等多元化信息,优化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式和风险防控模型,增加信用贷款投放,降低对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依赖。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做实风险分类,合理控制贷款质量,实现商业可持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