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一带一路”跨境支付与清算,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跑出”加速度|“一带一路”金融行

发力“一带一路”跨境支付与清算,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跑出”加速度|“一带一路”金融行

本报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承载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梦想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逐一落地开花。

在此进程中,各家金融机构也积极发挥责任担当,创设支持服务“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广应用,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金融动力。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最新报告显示,9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8月的3.47%升至3.71%,再创纪录新高,全球排名维持在第五位。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室主任尹振涛看来,十年间,我们围绕“一带一路”加强国际间合作,而合作中最重要的触点就是贸易。

“SWIFT国际结算数据是贸易经营为主的一个体现,支付份额比例上升,意味着在目前环境下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正在增加。在支付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互信互利也会增强,对人民币信心也更加突出。”尹振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由此可见,十年来“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人民币顺畅便捷的流通闭环则反过来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

提升人民币清算效率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银行业持续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金融桥梁,不断优化全球网络布局。

就国有银行而言,作为全球第一大人民币业务银行,工商银行通过建立全球化、全天候的资金清算体系,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7x24小时不间断人民币清算服务,有效提升“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效率。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银行在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泰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等11个国家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服务覆盖结算、汇款、贷款、担保、结售汇、外汇及衍生品交易等领域,全集团年处理跨境、离岸人民币业务超100万亿元。

农业银行迪拜分行是人民银行指定的阿联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人民币清算量1296亿元。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截至2023年9月末,农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38万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73亿元。同时,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银行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进行跨境支付清算,目前已拓展78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银行在农业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23户,其中,29家银行成为CIPS间接参与行。

中国银行方面,2023年1-8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8.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市场份额接近四分之一。其中,境内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9194.85亿元,同比增长27.16%。1-8月,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4.3万亿元,同比增长4.45%,中银香港为12.5万亿元,其他海外机构为1.84万亿元。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5728.52亿元,同比增长90.41%。目前13家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海外人民币清算行。

截至2023年3月末,交通银行已与“一带一路”沿线92个国家和地区的573家总部级银行建立了境外银行服务网络关系。同时,交通银行持续丰富人民币与重点区域货币交易品种,开立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10个币种的本币结算账户,为16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银行开立了跨境人民币往来账户,开通了泰铢、阿联酋迪拉姆、沙特里亚尔、南非兰特及墨西哥比索等汇兑业务。

此外,境内外资银行也在不断加大“一带一路”人民币清算及本币互换业务。

作为“一带一路”在重点区域的东盟,根据《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中的东盟国家之间的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长近20倍。

其中,大华银行中国推出了“东南亚货币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可以在中国与东盟间开展业务时使用当地货币,进而避免对美元的二次汇兑。

“随着‘一带一路’向纵深开展,中国与东盟的双向贸易投资更加密切,会有更多跨境人民币的使用需求。同时大华银行也积极推动各东盟网点对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大华银行中国相关发言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对过去五年的货币波动研究发现,东南亚货币对人民币波动率明显低于对美元的波动率,本币结算对于降低企业外汇风险与管理汇兑成本十分有帮助。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本币互换及结算与使用,会惠及更多企业的跨境贸易、融资、直接投资等金融活动,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大华银行中国相关发言人如是说。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以加快推动。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共有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国家设立145家一级机构,131个共建国家的1770万家商户开通银联卡业务,74个共建国家开通银联移动支付服务。

同时,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有效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这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优势地位从未动摇,占比高达58%,然后依次是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占比位居第五,约为3%。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人民币被纳入SDR和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后,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据不完全统计,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截至2022年,人民币的外汇交易额已经上升至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老牌货币。近期,随着CIPS系统参与者的逐步增加和央行数字货币桥等新兴功能的逐步开发落地。“一带一路”国家在当地交易和使用人民币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据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在央行2023年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八个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4.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其中,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分别是6.7万亿元和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19%,分别占同期货物贸易、直接投资项下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24%和75%,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李斌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以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进一步夯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制度基础,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持经营主体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性开放,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5640.html

      
上一篇 2023-10-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