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三季度经济触底复苏,财政应发力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今年是我国遭遇三年疫情冲击后经济恢复的第一年,三个季度过去,经济表现如何?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

专家:三季度经济触底复苏,财政应发力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的底部基本确定,呈现触底复苏,这是第一个特点。”谈及三季度经济数据的特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认为,第三产业需求已基本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房地产之后,服务业将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此外,从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来看,目前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

尽管三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政策还要继续发力,殷剑峰认为,这包括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也应从增长财政转向民生财政,在人口负增长时代,加大财政支出来补贴生育、养育、教育,这有利于改善经济的供求两侧,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专家:三季度经济触底复苏,财政应发力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需求不足压力仍存,第三产业需求基本复苏

一般来说,由于物价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经济学概念中,名义GDP等于实际GDP乘以物价指数。当物价上涨时,名义GDP会增长。殷剑峰分析,今年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只有3.47%,比实际GDP增速4.9%低,说明物价指数还是负增长,即总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当前经济形势的第二个特点。

这个特征也体现在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等第二产业的发展上,其名义增速只有1.1%,明显慢于实际增速4.6%,殷剑峰指出,第二产业的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不足。

第三个特点是,第三产业需求已基本复苏。殷剑峰表示,虽然与二季度相比,其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都下降了,但三季度第三产业的名义增速是5.63%,快于实际增速5.2%。“如果抛开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这个复苏特征会更明显。去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在第三产业已趋于消失。”

专家:三季度经济触底复苏,财政应发力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10月13日,顾客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一家超市选购蔬菜。10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涨转平;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新华社发

消费贡献率上升与消费降级:仍需政策呵护

今年以来,消费成为经济发展亮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第三季度,这一数据高达94.8%。由于消费持续回升,出口下行,投资增速在回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影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消费的贡献率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殷剑峰指出,消费复苏与就业、收入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了。收入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高于GDP增速。

他也表示,9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已经超过了去年,但还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从消费的具体数据来看,恢复也还没有完成。以近段时间讨论颇多的中秋国庆旅游数据为例,居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假日经济效应持续显现。8天国内旅游出行8.26亿人次,旅游收入7534.3亿元,均超过了2019年,但是人均每天消费114元比2019年国庆假期低。

近段时间,对消费降级的讨论也比较多。殷剑峰认为,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消费贡献提升,依然需要政策去呵护。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省民进原副主委叶青援引国家统计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指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月平均716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月平均收入1608元,“中国40%的人口月均收入1162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月人均收入7509元。“由此可见,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他因此建议,在政策方面可以扩大低保人群、提高低保标准等。

首次公布“扣除房地产投资后的民间投资增速”

10月1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6.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1%。民间投资下降0.6%。

房地产投资也是拖累民间投资和整个投资的重要因素。盛来运在谈及民间投资数据时也表示,房地产投资在其中占比超过1/3,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正增长9.1%,环比回升了0.1个百分点。分析指出,这也是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扣除房地产投资后的民间投资增速”这一指标,而扣除房地产投资后的制造业投资数据表现不错。

“目前房地产还是不乐观。”殷剑峰认为,从长期来看,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能稳住就比较好,但希望它还能继续增长则希望不大,房地产的调整将是长期的。从全国房价变化来看,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9月份,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45个,比上月增加1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67个,比上月增加1个。

房地产后新经济增长引擎是什么?专家:服务业是重点

近20年来,中国房地产保持高速扩张,成为当时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房地产业调整,工业贷款超过房地产贷款,有观点认为,“一鲸落、万物生”,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工业将替代房地产成为增长引擎。

对此,殷剑峰并不认可,目前全球制造业景气指数在下降,PMI在荣枯线以下,而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化已基本完成,目前恐有产能过剩之虞。“经济下一步发展应该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如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可能更加重要。”服务业主要分为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后者包括餐饮旅游娱乐等,目前恢复不错。而生产者服务业主要有数字经济、金融、物流等,他认为这会是未来产业转型的重点,也是今后经济增长点。

财政支出应更多补贴生育养育教育,推动经济转型

尽管三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政策还要继续发力,包括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宽松,殷剑峰指出,虽然现在名义利率在下调,但由于通货紧缩的压力存在,实际利率水平还比较高,因此需要继续保持比较低的名义利率。此外,关键是财政政策要发力。他认为,人口负增长时代,传统的基建投资已过剩,财政应更多转向民生,通过财政支出更多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盛来运在分析人口形势时指出,去年人口总量第一次负增长,但总人口量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而且人口的素质在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0.93年,近11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有2.4亿人。“所以虽然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人口质量改善速度更快,这就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

对此,殷剑峰表示认可,根据IMF公布的全球人力资本指数,中国一直是在增长的。教育推动人力资本积累。但他也指出,经济中总的人力资本等于人口乘上人力资本,如果人口下滑过快,那么总人力资本就会下降,长期来看这不利于经济增长。

对这个问题,殷剑峰在其新书《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中有系统论述。人力资本的积累最重要的是依靠教育,而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支出成为决定一国人力资本乃至人今年GDP的关键变量。在比较了2019年33个国家的政府教育支出/GDP后发现,中国这一数据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因此,他认为,政府在教育支出方面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当然,与提升人力资本相比,对中国而言,目前稳定总人口更为迫切。在该书中,殷剑峰以数据和案例反驳了一些流行观点,指出女性是否工作与生育率高低无关。各国生育率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及时采取支持生育的政策,以及政策执行的力度。

他还表示,对于当前各国面临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老龄化、轻视少子化,这些国家支持生育养育的政策推出过晚,力度太小。殷剑峰认为。支持生育、养育、教育的财政支出不是被浪费掉的“政府消费”,而是能带唤醒乘数效应、带来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也有利于改善经济的供求两侧,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4254.html

      
上一篇 2023-10-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