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1.3%。
多家机构表示,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态势较为明显,GDP增长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具体表现出两方面,一是出口超预期好转;二是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速中枢抬升。展望四季度及全年发展,多家机构表达出乐观态度。
三季度GDP增长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业内:全年目标可期
10 月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增长1.3%。
华福证券指出,三季度增速放缓主要受基数抬升影响,剔除基数影响后,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态势较为明显。扣除去年基数影响后,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增速为4.4%,较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表示,整体上看,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及经济内生修复动力共同作用下,三季度GDP增速达到4.9%,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特别是体现实际经济复苏强度的两年平均增速达到4.4%,明显高于二季度3.3%的水平,显示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转强。
“预计将顺利完成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展望四季度及全年表现,川财证券指出,三季度,面临海外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内内生动能培育过程中的挑战,我国经济基本面于7月筑底后,在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接续发力下,呈现企稳回暖态势。四季度我国经济基本面基本处于回暖轨道,GDP增速有望进一步继续加快。
东方证券表示,考虑到四季度基数偏低、而且经济动能已呈现环比改善的趋势,全年GDP 增速将大概率达到“5%左右”的增长目标。三季度以来经济基本面回暖的趋势逐步明确,9 月工业生产进一步企稳、投资在地产继续走弱的背景下仍保持平稳增长、消费持续修复。
东吴证券指出,预计今年全年的GDP 增速可能达5.3%。但是“市场底“似乎并不稳定,“尽管经济已经企稳,但依旧存在复苏脆弱和信心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当前中美关系缓和的时间窗口,继续加大政策力度,是扭转预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东莞证券表示,未来,随着已出台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组合拳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加上央行宽货币政策或有所延续,政府债券发行提速、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带动内需稳步提振,力促经济内生动能回升向好,叠加外贸稳健复苏,预计10 月份经济将加速恢复。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拾级而上,全年经济增速达到5%以上可期。
机构点评: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地产仍是拖累因素
广发证券认为,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是出口超预期好转,8-9 月出口降幅收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尤其是9月,环比的5%几乎是季节性均值的一倍;二是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速中枢抬升,具体来看,社零在4-7月的两年复合增速分布在2.7-3.1%之间,8-9月的则分别为5.0%和4.0%;服务业生产指数4-7月两年复合增速均值为3.3%,8-9 月分别为4.3%和4.1%。所以,三季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年复合增速均超预期。
东方金诚表示,经济复苏动态转强背后是三季度消费持续修复、特别是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另外,扣除工业品价格通缩因素,三季度实际投资保持较高水平,继续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贡献。
浙商证券指出,9 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为6.9%,较上月略有加快,主因接触型服务业有所放缓但景气度相对较高,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保持韧性。展望未来,工业稳增长政策从工业生产、销量、营收等角度较为全面地支持工业经济,有助于逐步恢复工业企业信心,四季度工业生产有望保持积极态势。
就业内关注的地产情况而言,中金公司表示,三季度房地产相关数据边际改善,不过改善幅度仍然有限,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降幅仍然偏大,房地产仍是国内经济的拖累因素。“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外需总体也处于弱势,终端需求并未见明显起色,不过经济生产活动有所反弹,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有一定改善,这主要是来自上下游补库的贡献。”
中银国际证券也指出,9月数据中表现相对较弱的依然是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房地产数据环比也有一定改善。如果房地产企业现金流能够持续有效改善,则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有望得到缓解。
后续政策走势几何?中信证券指出,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维持偏强态势,地产投资短期难有反转。消费增速表现亮眼,通讯器材、婚庆宴请类消费品表现亮眼,而地产链消费仍偏弱。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三季度居民消费意愿明显提振,居民消费意愿超过2017-2019 年同期的均值水平。近期经济运行中,PPI上行、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出口回暖三条线索仍在强化,稳预期政策继续发力。“从衔接2035 远景目标角度看,后续稳经济、稳预期政策仍存在加码空间和必要性,四季度经济数据有望继续回升。”
浙商证券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后续国际收支压力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逐渐加强,稳增长工具重点关注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协同配合。在此背景下,权益市场应重视周期股的投资机会,债券市场大概率保持震荡趋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