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伟: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俊伟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2%。特别是第三季度,规模及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回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步提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缩减幅度明显缩小,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观,扭转了二季度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的局面。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U型”走势。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经济社会生活逐步走向常态化,各级政府都铆足力气在搞“招商引资”,企业也摩拳擦掌,要把疫情损失夺回来,社会气氛整体比较乐观,经济增速最终实现环比增长2.3%;到二季度,经济运行中许多问题凸显出来。具体如,“抗疫”期间推出了许多临时性的企业救助、家庭扶持政策,现在该如何接续;政府换届带来人事变动,导致出现政策磨合期和政策空窗期,社会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上下游经济活动;部分国家打压国内芯片产业,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影响到市场预期,等等。由此导致市场信心下滑,各项指标明显下滑,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只有0.5%,明显低于一季度增速。进入三季度,党和政府正视经济运行面临的压力,主动出击,推出系列稳增长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使经济增速再次回升,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速达到1.3%,经济运行态势较二季度明显改观。
经济运行出现的上述波动和变化,是我国经济在从“疫情应对”模式向常态化运行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详细复盘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演变过程,为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要增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毋庸讳言,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着“三重压力”。无论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还是国际格局深刻变化、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其影响都是长期的、深刻的,继续追求疫情前的较高增长速度已经不切合实际。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正再次面临“下台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引擎,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其次,切实做好“稳增长”工作,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在潜在经济增速下台阶之际,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目标,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上;放到促进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上;放到化解风险、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上。面对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制度冲突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根本的破局之道只能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把市场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当前,要注重发挥媒体、律师、会计审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社会功能,从制度上提振企业家信心;注重放开市场准入,完善市场监管,为年轻人创业就业、获取高收入创造机会;注重完善财政货币政策设计。财政政策设计要把地方政府基金、债务收支纳入进来统筹考虑;货币政策操作则要充分考虑预期因素,显著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
再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今后一段时间,要切实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积极化解重大风险等。需要强调的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意味着我国的政府是“大政府”“强政府”,政府效能直接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把“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
冯文猛: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动能 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冯文猛
在内外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总体经济增速达到5.2%的水平,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为全年经济增长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就的取得,进一步改善了居民预期,为经济全年实现稳健增长,进一步提升居民信心、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前三季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两方面的成就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服务业增长令人瞩目。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恢复更为迅速,服务业的快速恢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4%、12.1%、9.5%、7.5%、7.0%。服务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过科学调整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社会更好地聚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服务业特别是餐饮、技术性的服务行业,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逐步恢复了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今年经济形成好的增长态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居民收入增长令人振奋。前三季度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达到5.9%,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更加明显。和城镇居民的4.7%相比,农村居民的增长更加迅猛,达到了7.3%。这个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在疫情后恢复时期,相关部门对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群体采取了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使得这些群体能够更好地度过困难时期实现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给予了更多倾斜性支持,相关政策的作用在疫情恢复过程中也得到了显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加迅猛,在提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前三季度经济恢复取得了较好成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要进一步夯实经济恢复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的增长潜力。只有长期持续保持居民收入的增长,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走得更为牢靠。
在继续夯实前三季度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需要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和支持。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对中小微企业、失业人群、大学生群体等重点人群继续予以大力支持,让居民更好实现就业,收入实现更好增长。另一方面,做好精准救助,加强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这几年遭受疫情影响较大人群的救助帮扶,分类施策做好兜底保障,让这些群体顺利度过风险期。
王念:服务消费成为扩大消费增长的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王念
前三季度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现6.8%的较高增长。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消费增速逐月提高,7、8、9三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5%、4.6%和5.5%,消费市场出现加快回暖的迹象。考虑到2022年低基数的影响,按2021年-2023年两年复合增速测算,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增速总体上也呈现出“U型”走势,表明消费增长的动能稳中有进,消费复苏的步伐仍将持续。
服务消费在消费复苏中发挥牵引作用。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个百分点。消费者出行意愿强劲,带动餐饮消费“人财两旺”、旅游市场“人头攒动”、文娱消费“一票难求”,中秋十一假期消费总体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调查显示在消费者计划增加的消费内容中,服务消费项目超过商品项目成为扩大消费增长的主力。
消费创新活力和升级动能依然强劲。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08198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6.4%,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消费模式加快创新。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汽车、通讯器材、家具等大宗消费分别实现4.6%、3.9%和3.1%的较高增长。
居民消费能力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失业率稳中有降,占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大比重的工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居民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有力支撑了农村消费较快增长。
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支撑消费持续复苏。央地协同促进大宗消费,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促消费活动,居民消费热情持续点燃。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特别是部分重点城市优化调控政策,对稳定住房市场、改善居住消费场景起到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拉动住房相关消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个税优惠等政策有效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释放消费增长潜力。高涨的居民出行热情将延续至四季度和明年,双休、元旦、春节等假期消费仍将实现较高增长。
随着当前消费恢复势头继续保持,预计四季度消费增速将明显提升,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
建议顺势而为,以更新置换为主促进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利用人气恢复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和服务消费,增加文化消费供给、完善旅游消费基础设施,激发高端消费活力、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流,持续完善全国流通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补齐县乡流通基础设施短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