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摞儿银行卡,但现在常用的也就那几张。”家住北京顺义的李先生,这段时间整理东西时发现,之前由于上学、“跳槽”等各种原因,他在不同银行开立的银行卡,不知不觉已有十几张,“有的卡好几年没用过了,我也不记得这账户里还有没有钱”。他说道。
事实上,像李先生这样一个人拥有多张银行卡的情况,并非少数。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披露,截至6月末时,我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数量已是6.81张。
为唤醒沉睡的“钱袋子”,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各家银行已展开哪些行动?及时清理“睡眠卡”或是“睡眠账户”对个人有哪些好处?
手上银行卡“沉睡账户”该如何准确界定?
实际上“睡眠卡”以及“一人多户”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银行们也已经陆续着手对此类账户进行清理。
2016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
与“一人多户”不同,对于银行借记卡“睡眠户”或“睡眠卡”现象,不同银行,此前对其的界定也不相同。
例如,在兴业银行的界定中,对于账户余额为10元以下,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储蓄国债、代扣代缴、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连续两年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被称为“睡眠户”。
再如,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0元,且未开通任何业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理财、外汇宝、太平洋贷记卡自动还款、预约转账等的个人借记卡,被交通银行界定为“睡眠卡”。
而按照金融监管总局在10月13日发布的提醒提示专项工作通知中的标准,“沉睡账户”主要是指五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
通知规定,自2023年10月起,专项工作将持续一年,各银行机构将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金融监管总局希望通过“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
以国有“六大行”为例,截至10月18日,仅从各家银行官网公告提示信息来看,尚未发布就“沉睡账户”的专门提醒提示公告,但就“睡眠卡”以及“一人多户”的温馨提醒或清理工作,包括“六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一直做。
仅以渤海银行为例,自2021年9月30日以来,该行已通过官网发布过三次公告,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转入金额标准、转入频率,进行调整;同时也就持续推进“一人多户”清理工作进行温馨提示。
个人银行卡保管或使用不当将带来这些风险
事实上,在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的17天前, 即9月27日,针对人身保险“睡眠保单”的清理专项工作也正式启动,同样为期一年。
无论是对银行“沉睡账户”的提醒提示或是对人身保险“睡眠保单”的清理,金融监管总局均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实现“两个推动”。
即“推动银行业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优化账户管理相关措施,提升账户查询、提取、注销等服务的便利性”;“推动保险行业强化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建立健全‘睡眠保单’定期清理工作机制,持续提升行业主动服务水平”。
不难发现,增强银行业保险业主动服务意识、提升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是金融监管总局本次专项工作启动的初衷所在。那么另一方面,个人主动清理“沉睡账户”“睡眠卡”,除了可以唤醒沉睡的“钱袋子”外,还有何现实意义?
据兴业银行介绍,个人银行卡结算账户是客户办理日常支付结算的重要基础,银行卡账户正常使用与否,关系到金融资产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和法律责任。
“如您的银行卡保管或使用不当,将带来资金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若您的账户涉及‘买卖’或‘出借’给他人并被利用于转移诈骗资金,您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兴业银行解释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