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最重要的经济数据发布了。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GDP数据,总量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4.9%。此前各机构的增幅预测在4.1%至5%之间,4.9%的增长率符合市场预期。
今年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是4.5%和6.3%,三季度增速相比二季度收窄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低基数效应逐步消失。
同比增速是与去年的GDP相比的,所以去年基数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年的季度增速情况。
2022年二季度多个城市因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国内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上海,整个4月和5月处于静默状态,影响了自身以及周边省市的经济数据。
去年二季度GDP数值是比较低的,今年二季度便取得了6.3%的实际增速。去年三季度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故基数较高,今年三季度比较的时候不占优。
二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随着欧美国家持续高息环境,各国经济受到抑制。中国是全球货物出口额最高的国家,全球需求放缓叠加脱钩断链使得5月以来的出口总额呈现下降状态。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出口同比下降幅度扩大。
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下滑反映到了GDP的增速上。
说完单季度GDP来看看前三几个季度的GDP总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91.3万亿元,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为5.64万亿元、第二产业为35.37万亿元、第三产业为50.3万亿元。
2022年1-9月的GDP总量为87.47万亿元,通过简单运算可知91.3万亿元比87.47万亿元高出了4.38%,低于统计局公布的5.2%的同比增速,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数据错了?
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区别。
名义增速囊括了物价变化,物价越高名义GDP越高,增速自然越高;实际增速以不变价格为基础进行核算,去除了物价影响。
各国统计部门公布的经济总量往往以名义GDP的方式表现,而经济增速则是实际增速,这就导致容易发生误解。
以中国今年前三季度为例,我的计算方式是直接将今年1-9月与去年1-9月的名义GDP进行比较,得出了4.37%的名义增速,而国家统计局以不变价格为基础给出了5.2%的实际增速,两者的区别就是在物价的同比变化上。
这样讲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A国只生产家橱柜,2022年1-9月共计生产了1000万套,每套均价为5000元,总共创造了500亿元的GDP;2023年1-9月生产了1100万套,每套均价为5300元,名义GDP为583亿元。
名义增速直接比较两年的GDP差额,增速为:/500亿=16.6%。
实际增速忽视单价变化,还是以5000元每套计算产值,1100万套就是550亿元,增速为:/500亿=10%。
名义增速远远大于实际增速是因为橱柜的单价相比去年有所上涨,拉高了名义增速,而实际增速与物价无关,只看真正创造出的财富数量。
如果全球橱柜市场2023年发生动荡,价格大幅下降,均价跌至4000元每套,那么今年前三季度A国的名义GDP只有440亿元,名义增速变成了下降12%,实际增速还是增加10%。
因此,物价上涨会拉高GDP的名义增速、下跌则降低增速,我们无法观察一国经济状况的真实变化情况,以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实际增速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子中不论橱柜单价如何变化,今年1-9月生产出来的1100套就是比去年同期的1000万套多10%。
通常来说物价是不断上涨的,典型如欧美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他们公布出来的名义GDP总量很高,可实际增速没那么高。比如,美国2023年与2022年一季度的GDP分别是6475.6亿美元和6010.7亿美元,由此可以算出名义同比增速高达7.73%。实际增速不到2%。
中国的GDP计算方式采用的是生产法,名义GDP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影响大于居民消费品价格。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换言之,用于核算名义GDP的物价水平是下降的,类似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橱柜均价由5000元下降至4000元。
这便造成了GDP的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咱们实际上多创造了5.2%的财富却因物价下降而“缩水”至4.38%。
不过,9月PPI的同比降速已经收窄至2.5%,这意味着物价对名义增速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逐步褪去,四季度以及明年的名义GDP将会有更亮眼的表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71452.html